在自道精舍學習太極拳已有兩個月,我想說說最近這一個月的體會。
我做了什么
1.11月頭上初級班結束,我插班進了平日的中級班,感覺自己進度跟不上,于是又去周末新開的另一個中級班復訓,于是從一周上兩次課變成了一周上四次課的頻率。本來是因為想把周末空出來特意插到平日班去的,結果最后周末還是沒有還另外加了兩天。本月沒有缺過任何一次課,因為沒舍得。
2.機緣巧合,得以報名參加了助教/教練研習班---盡管實際上自己不符合條件。兩次活動都參加了。
3.上課以外的日子每天都有練習,時間從每天15分鐘到70分鐘不等。
4.看完第一遍任剛老師(確切的稱呼不太確定,太老師,還是還得再多加幾個太才行)的《太極拳行法釋要》。
5.開始記練拳日記,頻率保持在兩天一篇左右,目前大概記了10篇,不過都很短,也完全不知道記了有什么用。反正老師讓記就先記著了。
我的變化
1.適應了新的體力要求
第一次上課的時候,3個小時的課程后半程我直接坐在了地上,后來漸漸在初級班適應了。中級班插班以后,同樣的時間但是強度比以前大了不少;再加上又去旁聽周末的課,還趕上生理期,一下子覺得自己要徹底趴下了。好在兩周之后,我終于適應了這個強度。
2.恢復了胃口和睡眠
我開始覺得“想”吃東西---過去幾個月中,我判斷自己是不是餓了的依據是胃疼---現在終于覺得想要吃些什么了。而且很不好意思的是,某天中午和同事一起在一個咖啡廳吃飯,連我在內三男兩女,所有人都比我更重,可是我居然吃得最多。
我也開始“想”睡懶覺,最近我都是被鬧鐘叫醒的---過去好幾年內,我都不用設鬧鐘就會醒很早,但事實上并沒睡夠。最近也很少再半夜醒一次。
3.開始接受“學武”這個說法
第一次去助教/教練研習班的時候,被要求給自己設定兩個研究課題,其中一個課題是:學習另一門太極拳之外的武術。我的第一反應是:我怎么是在學武術了?我不是來養生的么?很長時間內我對這個說法一直無法認同,直到上周末老師幫我們調整站樁的姿勢。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在你放松的時候別人慢慢加力來退你,如果你真的做到了放松,別人是推不動你的。老師說這是最基礎的靜定功法---當我發現看起來很厲害的功法其實自己也可以體會到時,頓時覺得,“武術”這個詞離我也沒有那么遙遠了。
4.開始覺得要看書
截止至目前為止的每次課程都會有理論或者心法的內容,然而大部分我都記不住---聽著就像聽故事一樣,老師說的時候覺得很有道理,但是上完課就忘得差不多了。直到我把自己練上火了,才發現說過很多次的東西我也還是沒聽進去。于是看了第一本太極的書,看完后悔自己沒有早點看。因為我聽得模模糊糊的東西,其實書里都寫得很清楚---即便里面有不少地方還看不懂,因為還沒到那個階段。
我的感悟
1.100%的堅持比99%的堅持更容易達成
當我一周上四次課以后,發現在家練習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原因是因為上課的同一天自己不會再另外練習。只有周末上課的時候,周一到周五每天固定的時間都得在家練,所以到點了完全不用想就開始吧;而周一到周五再抽出兩天后,每天早晨要不要練變成了一件需要想一想的事,在“想一想”之后,就會不自覺地往后拖,冬天又冷,然后就需要用很多意志力才能把自己拉回去練。
覺得有必要再調整下時間的分配,因為顯然我并沒有多少意志力。
2.比你牛10倍的老師的必要性
XDite在元學習課中說,如何避免從入門到放棄,你應該找到一個比你牛10倍的老師,讓他告訴你這個領域的高頻小套路。這一刻我深深體會到了比你牛10倍的、有自己體系的老師是多么重要和難得。想想之前堅持了許久到最后仍然放棄的瑜伽和易筋經,最后放棄固然是恒心不足,但也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可以往何處進益。如果這是打游戲的話,相當于每天都在玩同樣的東西,而我(事實上是絕大多數人)更喜歡一個晉級通關的類型---盡管我現在去不到那里,但是我想知道我可能會去哪里。
3.從上往下看一目了然,從下往上看迷霧重重
其實這點在工作中早有體會,看級別比你低的人都很清楚,而要搞明白你老板或以上的人真正在想什么就不是很容易。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卻從來沒想過還有層級的觀念。然而站在武術的角度,層級太容易區分了---于是知道自己不管是武術還是其它學習,大約往人前一站,很多人看我估計就是一目了然。
4.自律才能給人自由
最后一點是要反省的:本月精力比之前好了不少,于是有好幾天一不小心就睡晚了---因為晚睡不再像以前一樣會造成嚴重后果。我已經知道有很多時間的時候需要比上班更自律才行,我也得記住:有多一點體力的時候我也得比動不了的時候更自律,才不辜負了曾付出的所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