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因一時沖動買入了不需要的物品,或者你是否因為膽怯避開了人生中一場最重要的約會。這個買入和躲避的決策都是因為受到你自己的當時情緒的影響。
在人面臨決策時,短期情緒就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人們常常在那些憤怒、欲望、焦慮和貪婪等本能情緒下做出糟糕的選擇。美國人菲利普斯寫了一本關于汽車銷售的經典作品《一個汽車銷售員的懺悔》,對于顧客如何受到短期情緒影響做出了購買決定進行了精彩的描述,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短期情緒的強大威力。
這幾年有一種廣告形式普遍引起大家的反感。比如,前幾年的“羊羊羊、腦白金”,俄羅斯世界杯期間的“馬蜂窩、BOSS直聘”這一類簡單重復的廣告形式。雖然這種形式大家給人感覺非常不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給廠家帶來了很好的效益,對顧客的購買決策實施了較大的影響。其中的奧妙在于一種簡單的心理學現象---曝光效應。這種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會對自己更熟悉的東西產生意識不到的偏好。也就是說,被“曝光”于某一信息面前的人們,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看待這一信息。我們自己想想,在你準備看望長輩購買禮品時,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你一看到腦白金,是不是想:算了,就買這個吧,反正大家都知道。
另外一種對于短期情緒影響較大的心理學現象是損失厭惡。損失厭惡指的是人們發現相較于收益帶來的快樂,損失帶來的痛苦更大。美國有家銀行為了讓更多的人使用ATM機存錢,進而減少柜臺人員數量,降低成本,便宣布以后在柜臺存錢,都要加收手續費,以鼓勵大家多多使用ATM機,這樣也可以大大減少他們辦理業務的排隊時間。銀行自認為這件事情非常高明,但是公眾卻非常憤怒,因為原本免費的服務,現在卻要多支付費用才能享受,顧客們不僅非常抵制這樣變革,而且還轉頭奔向那些依然提供免費存錢服務的銀行。這家銀行原本一片好心,最終卻是惹惱了顧客。為什么呢?原因就是銀行沒有意識到顧客的“厭惡損失”的心理。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損失給人帶來的痛苦是收益帶來的愉悅感的2-4倍。
曝光效應和損失厭惡綜合起來,帶來的一種認知上的偏見,維持現狀偏見。每當變化來臨時,“哦,那看起來不熟悉(感覺到了嗎?曝光效應)。”“哦,我們就要失去現在所擁有的東西了(看到了嗎?損失厭惡)。”維持現狀的偏見對于我們的決策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事物發展的走向。
維持現狀偏見在不知不覺間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決策,那要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微妙的情緒擊敗我們呢?答案就是本書提出的“在做出決策前,留出思考的距離”。情緒是會消退的,因此我們需要留出的距離就是弱化短期情緒的距離。書中提出了兩種方法,一種是10-10-10時間推移法;另外一種是“我會告訴自己最好的朋友怎么做”視角轉移法。
10-10-10時間推移法。簡單的說是10分鐘、10個月、10年后,我會如何看待此刻的選擇。這種方法幫助人們達到情緒上的平衡,因為我們的當下的情緒往往是強烈又急劇的情緒,而且是處在聚光燈下,這個法則強迫我們調整聚光燈的方向,讓我們以當下同樣的“新鮮感”去試想未來10個月的情景,從而弱化當下的情緒。
“我會告訴自己最好的朋友怎么做”視角轉移法。心理學一個較新的領域 “解釋水平理論”顯示,距離我們面臨的問題越遠,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問題最重要的方面。因此,當我們為他人提出的建議常取決于最重要的因素,考慮自己時卻在各種變量中糾結,所謂“當局者迷”。當你用視角轉移法從這種迷局中跳出來時,既考慮了最重要的因素又弱化了短期情緒影響,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事情地輪廓,從而做出明智地選擇。
那么,克服了短期情緒地影響,是不是就讓決策變得更容易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使短期情緒沒有了,我們也經常發現自己在兩個選擇間難以取舍,因為這兩種選擇都具有長期的吸引力,也就是說你還會受到長期情緒的影響。人不是“理性機器”,你必須尊重情緒,找到內在核心重點。所謂核心重點就是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事情,對于個人來說,這意味著長期的目標和追求,即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就是要確保企業能夠長期健康發展的價值觀和實力。確定了核心重點,也就確定了努力方向。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必須把核心重點作為我們今后行動的綱領,精簡不重要的事項,專注于重要事項,不斷踐行之、完善之。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