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的小朋友識字量比較多了,可以實現基本的自主閱讀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閱讀的話,最好選擇以文字為主,插圖為輔的兒童文學作品,為將來閱讀更深刻,更有內涵的文學名著打基礎。
閱讀方向的話,最好選擇比較勵志的,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有啟發,有良好引導作用的故事。字句表達盡量淺白簡短一些,方便孩子理解和記憶。
比起父母羅里吧嗦、枯燥乏味的道理說教,富有人生哲理的童話故事或情節跌宕起伏的人物傳記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喜歡。
“我女兒不愛看書。我買了一大堆的經典名著放在書架上,可她從來不去翻,真叫我傷心。”一位小學生的家長跟我抱怨,家中藏書形同虛設,成了客廳里最寂寞的擺設。
追根究底,我才得知,孩子并非像父母所說的不愛看書。她愛看童話故事,愛看人物傳記,愛看動畫片同名書籍,愛看偵探推理小說??筛改笍膩聿毁I她喜歡看的書,總是獨斷專行地購買那些老師推薦的“經典名著”。這才出現了“孩子不愛看書”的假象。
孩子想看的,你不買;孩子不想看的,你偏買;最后還怪孩子不愛看書,這邏輯……也是令人陶醉。
經典名著之所以能流傳千古,必有其可圈可點之處,要么思想深刻,要么文字優美,要么故事精彩,要么邏輯嚴謹。但是,某些書對于未成年的孩子來說,閱讀起來是有困難的,理解起來也是有障礙的。它們與孩子當下的學習、生活距離得太遙遠了,又或者文字艱澀難懂,以至于孩子們讀起來味同嚼蠟,難以下咽。甚至因為被強迫閱讀,對諸如此類的課外書產生排斥、厭惡的心理。
總的來說,為孩子挑課外書,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最喜歡的才是最好最合適的。
下面,我推薦幾本個人比較看好的,適合小學高年級閱讀的,心喜閱童書出品的兒童文學作品。
01.《螢火谷的夢想家》
這是一個關于夢想、冒險、勇氣、友誼和親情的故事,主人公就是封面上的河鼠——阿鼠、蟋蟀——蟀蟀和螢火蟲——螢螢。
生活在螢火谷的它們,從小被祖輩教導:必須害怕巨人。必須不惜一切代價躲避巨人。巨人是螢火蟲和蟋蟀部落的敵人。(昆蟲眼里的巨人就是人類,包括人類小孩。)
可性格活潑的螢螢不甘心一輩子困在螢火谷,一輩子在杳無人煙的空地上打轉,總夢想著飛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哪一天能像巨人一般飛到月亮上去。
性格倔強的蟀蟀同樣如此,他始終不愿做一只懦弱又膽小的蟋蟀。好友格蘿莉被棒棒糖的棍子砸傷腿的遭遇,不但沒有讓他對巨人心生畏懼,反而激發了他要做蟋蟀部落第一個了不起的接球手的夢想。
阿鼠也是。很久以前,阿鼠還是孩子的時候,住在上游的巨人們搗毀了海貍壩,導致河水暴漲,沖走了他們家族所有的漁船和家人。尚未掌握打結和航海技術的阿鼠,只能依照祖輩殘留的部分圖紙,以及和爺爺共處時留下的零星記憶來一遍又一遍地摸索、實踐打繩結技術,只為了有一天可以真的揚帆出海。
“帶我出去觀看球賽,
帶我出去匯入人海。
給我買些花生米,
還有焦糖爆米花。
即使永遠不回來,
我也不會有遺憾。”
三顆躁動不安的靈魂因為同時喜歡小巨人彼得哼唱的這首歌集結在了一起,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還有幸結識了天真善良,內心孤獨的小巨人彼得。
通過一次又一次地重復歌詞“即使永遠不回來,我也不會有遺憾”,強調勇氣的重要性,強調主人公們為夢想奮斗時孤注一擲的心情。
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彼得始終滿懷熱情地幫助蟀蟀練習接物技術,幾次三番鼓勵螢螢進行驚險的飛行訓練。小巨人彼得并不像祖輩們說的那樣,是驚悚可怖的存在,反而給予他們無限的溫暖、光明和鼓勵!
“知心伙伴,”阿鼠說,“是理解你內心最深處夢想的人?!?/p>
“螢螢開始墜落,下面的小動物們驚恐地注視著。曾經為她的高飛歡呼喝彩的,此刻默默地看著她像一顆小小的流星一樣,在空中旋轉下落?!?/p>
這本書有個很顯著的特點,句子大多是短句,文字也比較淺白簡單,還有很多富有童趣的對話,比較符合兒童閱讀的口味。主人公們的性格刻畫細致入微,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心理描寫細膩傳神,對于孩子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有很大的裨益。
不僅如此,小動物們直白簡短的對話、跌宕起伏的經歷、豐富柔軟的情感,還傳遞出了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要盲從祖先的智慧,走出去才能看到外面真實、寬闊的世界。祖輩、父母并不一定總是對的,他們也有可能夸大其詞,傳遞錯誤的理念。
知心伙伴,是理解你內心最深處夢想的人。即使知道你的夢想有點兒瘋狂,也愿意無條件地理解與支持!
為夢想奮力一搏,才能不負余生。
學會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這本書從動物的視角來看待人類以及周圍的一切,有利于孩子感同身受動物們的生活處境,對于培養孩子愛護小動物的意識和習慣很有好處。
通篇讀下來可以感知,小動物們對巨人們的恐懼并非天生,而是因為巨人們曾經隨意踐踏它們的生命。為了好玩,把螢火蟲們裝進玻璃瓶里觀賞,致使它們無辜死亡。把棒棒糖棍子隨意丟棄,致使蟋蟀家族的成員非死即殘。搗毀海貍壩,致使河鼠家族的成員,除了阿鼠,全部被沖到了下游,生死未卜。
阿鼠的爺爺曾經教阿鼠,每次捕魚都要低下頭,雙手合掌,向維持他們生命的魚表示敬意。
我想,人類也應該如此,對于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所有生命都應該保持敬畏之心。善待他們,也是在善待我們自己。
02.《瓦嘉達的自行車》
這是一部威尼斯電影節獲獎作品的同名小說,讀起來就像看電影一樣流暢,動感,給人以視覺、聽覺、思想的無限沖擊和震撼。
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沙特的女孩子生活得竟如此艱辛:非著黑色罩袍和面紗不得出門,即使酷暑難耐;不可以大聲說笑,“一個女人的聲音就像她的裸體”,被男人聽到即被視為“不貞”、“不道德”;做什么事都要監護人(男人)出具的許可條,即使已然成為別人的妻子或母親也不行;十幾歲的女孩被發現與陌生小伙待一起,不管有沒有做越軌的事,都要受到極其嚴厲的懲罰,運氣好的可能被迫馬上嫁人,運氣不好的會在公共場合挨鞭子,受盡他人的羞辱和嘲笑。
只有男孩才有資格在公共場合肆意嬉戲玩腦。像男孩一樣擁有一輛自行車,并在大街上自由騎行,在沙特這樣的國度,是女孩子們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可瓦嘉達不愿輕易放棄,她自制錄音帶,自編手鏈販賣,為夢想積攢一點一滴的零花錢;她夜以繼日地背誦《古蘭經》,縱有千難萬險也盡力克服,只為了一舉奪得《古蘭經》朗誦比賽的第一名,獲得高額獎金用以買車。
在瓦嘉達通往自行車夢的路上,有沒錢的窘迫,有全校師生的嘲笑,有路人的異樣目光,卻也有好朋友阿卜杜拉的全力支持,雜貨店老板好幾個星期的特意保留,媽媽全部的積蓄投入。
嚴格意義上來說,主人公瓦嘉達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女孩。她身上流淌著青春期少女特有的叛逆:她會頂撞媽媽,出言不遜;她會在馬路上橫沖直撞,魯莽行事;她會偷偷找男孩阿卜杜拉玩你追我跑的游戲,即使此舉被明令禁止;她還會偷偷帶零食和首飾進學校販賣,差點因此被學校開除。
然而,她又是一個特別善良懂事的孩子。她會在媽媽頹廢難過時,唱歌,買小禮物逗媽媽開心;她會在媽媽遇到實際困難時,偷偷出門去找司機伊格巴談判,說服他繼續接送媽媽上下班,挽救媽媽無比珍視的工作;雖然抱怨媽媽總是不做她愛吃的食物,卻會在媽媽準備爸爸愛吃的大餐忙不過來時,主動上前幫忙;明知家里沒錢買新的黑皮鞋,又不想穿泛白的鞋子上學被校長批評,偷偷用黑筆把鞋面涂黑,假裝自己穿上了新鞋……
“驕陽下,車子的綠色橫梁像珍貴的祖母綠般閃著亮光。午后的微風吹拂著它把手上掛著的鮮亮的彩帶。它像一座耀眼的燈塔,在其他玩具與自行車的海洋里聳立著,獨一無二?!?/p>
“她趕緊把彩線從腳趾上扯下來,從床上一躍而起,飛也似的跑到廚房里她慣常做作業的地方。媽媽還沒進門,她已經溜到座位上坐下,并且鋪開了課本,拿起了鉛筆。她還把筆放在紙面上方,身體坐得筆直,就像班上最好的學生那樣?!?/p>
“她張開了嘴,讓詞句在她的身體里升騰。讓久藏在心底的一切帶著它們高飛。詞句從她的心底噴涌而出。它們是為了她的自行車,是為了媽媽和她漫長的上班之路,是為了爸爸和他的家族樹上的孤枝,是為了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總是出現在那里的阿卜杜拉,是為了憔悴、失落的法婷和法蒂瑪。這些詞句不僅是為了他們,也是為了她自己。那些認定她不可能成功的人因為這些詞句而啞口無言;等著看她笑話的人因為這些詞句而倍感失望?!?/p>
以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理,以動作描寫傳遞人物情緒,以心理描寫彰顯人物個性。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文筆優美,情感細膩,刻畫人物有血有肉,容易讓讀者產生很強的代入感,引起青春期孩子的情感共鳴。
即使生活環境很糟糕,即使所有人都覺得不可能,即使追夢的路上很艱辛,很孤獨,但實現夢想的那一刻,你會覺得,一切都值得!
03.《32秒16》
這同樣是一個關于夢想的故事,是由聯合國親善大使卡托策拉根據2008年北京奧運會真人真事改編的人物傳記。
故事的主人公薩米亞是索馬里首都摩沙迪加的姑娘,為了實現心中的奧運奔跑夢不懼生死,跨越千山萬水,受盡千難萬險,只為了有一天可以正大光明、心無旁騖地在正規體育場上練習奔跑,在奧運會上向所有人證明:我可以!我能行!我是天生的奔跑者!我是勇敢的小戰士!
故事從薩米亞8歲開始講起。在好兄弟阿里的點撥下,8歲的薩米亞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奔跑天賦: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輕松贏了付出加倍努力的對手阿里。年幼的她第一次嗅到了夢想的味道,確定了未來要走的人生道路——成為全摩沙迪加最快的跑者。
10歲那年,她有了更高更遠的目標,參加2008年在中國舉辦的奧運會,與專業的運動員一較高下。
然而,在戰火紛飛的國度想要好好練習跑步,是一件隨時可能掉腦袋的事。
沒有安靜、干凈、安全的場所可供訓練,她只能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天天在崎嶇不平、炮彈橫飛的馬路上來回穿梭。
沒有合適穩腳的跑鞋,只有哥哥姐姐穿小了穿破了的跑鞋。“跑起來像打赤腳”,“感覺得到自己踩下的每一件東西——石子、種子、粗細不一的樹枝,一切的一切”,可這絲毫沒有影響到薩米亞對跑步的熱情。她只覺得自己是“為自由而跑的小戰士”,永遠不能停下。
不能穿運動員的短袖短褲奔跑,每天外出必須身披全黑的罩袍,頭戴黑色的面紗。被汗水浸濕了的罩袍黏膩又礙事,面紗也堵得她無法順暢呼吸,可薩米亞滿腦子想的只有繼續,為成為“職業選手”而努力,為代表國家與全世界競爭而奮斗。
每次瀕臨絕境時,阿比(爸爸)說的那番話就會在她耳畔響起,“你是為自由而跑的小戰士,憑著你的努力就能拯救整個民族。”
機會總是眷顧那些時刻準備著的人。十七歲那年,她終于如愿以償,代表索馬里參加中國奧運會。這次比賽,她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第一次為“沒有跑道,沒有教練,盡了全力,成績墊底”感到遺憾,第一次萌生了想要擁有專業教練的想法,“在一個正常的地方,像世界上其他選手一樣接受訓練,提取適合我身體的營養,穿質量好的跑鞋、T恤和短褲”。
可是,僅僅如此,不足以迫使她背棄自己的國家,“我不會為了任何理由丟下乎由(媽媽)、我的哥哥姐姐,以及我的國家?!?/b>
真正讓她信念崩塌的是,她的好兄弟,她青梅竹馬的好伙伴,她人生中第一個教練阿里,竟然是設計殺死自己父親的元兇。這讓她無法接受。
“如果我的國家能把我親如兄弟的男孩變成禽獸,如果我的國家能把我的好伙伴變成殺父兇手,那就代表我對我的國家而言什么都不是?!?/b>
她下定決心離開,去好友推薦的亞的斯亞貝巴繼續追求奔跑的夢想。
然而,事情遠沒有她預想的那般美好。沒有許可文件、沒有護照的她在別的國家只是一個“塔力巴”,一個見不得人的非法移民。她不能正大光明地出現在任何地方,更妄談在訓練場上奔跑。
明明是參加過奧運會的運動健將,在這里卻“是只不受歡迎的過街老鼠”,只能趁其他運動員都不在的深夜偷偷訓練。
“在亞得斯亞貝巴的幾個月間,我體認到‘贏’是不可取代的催化劑,唯有勝利才能給我繼續下去的斗志。但在那里不可能。為了競爭,我需要白晝的日光,而不是黑夜的暗影。我需要其他選手?!?/b>
“飛逝而過的六個月點燃了我的渴望,讓我想要永遠擺脫塔里巴的身份。”20歲那年,她再次下定決心離開,去歐洲尋找姐姐荷丹。
前往意大利的旅途漫長、孤獨、悶熱又磨人。在人口販運分子的車里,她像野獸一樣被粗暴野蠻地對待,命運無法自主。不能正常地吃飯喝水,不能正常地呼吸睡覺,甚至隨時可能被丟棄在一望無際的撒哈拉大沙漠自生自滅,隨時可能因為付不出高昂的路費遭受被強暴的命運。
她能做的唯有隱忍,一忍再忍,活著抵達夢想之地。
可是,隱忍得到的結果并不如意,她等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爽約,一次又一次的欺騙,一次又一次的敲竹杠。
小說為了給予讀者希望,給薩米亞編造了一個美好的結局,她活著來到了意大利,并接受了優質的照顧和訓練,最終成功地參加了夢寐以求的2012倫敦奧運會。
實際情況是,她死了,死在了前往意大利的旅途中,死在了與意大利只有一步之遙的大海里。
薩米亞的故事讀來令人心疼心碎,明明如此有天賦有毅力的運動天才,卻因為國家戰亂無法擁有了自由奔跑的權利,無法擁有能自證身份的護照,無法受到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重與庇護。
“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生活在中國真好,生活在有吃有喝有住的家庭,真應該感到慶幸!”看了這本書,相信你的孩子會更熱愛我們的國家,更熱愛我們的家庭,給熱愛當下的生活。
畢竟,這是薩米亞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而我們輕而易舉就實現了。
愿孩子們會喜歡這幾本書,這幾個關于夢想、勇氣、信念的好故事。
注:圖片源于《螢火谷的夢想家》、《瓦嘉達的自行車》、《32秒16》,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茶茶說道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簡介:
持有語文教師資格證的全職寶媽,
愛孩子,愛文字,愛做夢的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