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申克的救贖》
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飾)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注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未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飾),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同時憑借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表面看來,他已如瑞德那樣對那堵高墻從憎恨轉變為處之泰然,但是對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著心中的希望和目標前進。而關于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這一切朝前推進了一步……
你知道,有些鳥兒是注定不會被關在牢籠里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這些墻很有趣。監獄里的高墻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只有掙脫了枷鎖,你才會發現希望。
這部電影是關于希望最強有力的注釋。
Andy Dufresne,一個永垂電影史冊的名字。
2、《阿甘正傳》
《阿甘》是幽默詼諧的,有時候會讓你忍俊不禁,《阿甘》也是嚴肅的,這種嚴肅貫穿整部片子,放在二戰之后的二三十年的背景里,哪怕一部肥皂劇也要帶點政治色彩,《阿甘》也不例外,這種對當時政治環境的描述,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側面的,都是嚴肅的表現,這也是他要重點表達的,雖然表達的方式沒有一本正經而是稍微顯得有些滑稽荒唐雖然沒有很全面仔細的概述而是點到便過,但是卻足以讓我們在這幾瞥之中看到當時的政治環境,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影片中各種人物的行為方式了。幾個政治事件用一個個片斷演繹出來,然后像幻燈片似的放映,短暫而關鍵。總統被刺,總統辭職,禁止黑人入學,越南戰爭,反戰游行......一個個片斷讓我們不斷回憶美國戰后幾十年的歷史,飛速發展,混亂動蕩,垮掉的一代是我腦海中浮現的印象,正是垮掉的一代和我們沒有垮掉的一代構成了阿甘正傳的角色。
戰后美國人民精神生活極度混亂,受困于戰后的心靈創傷,加之當時杜魯門主義和麥卡錫主義的盛行,打壓國內進步力量,反共潮,國際上冷戰,恐怖主義開始出現,人們終日惶惶不安,有些人消沉頹廢粉飾太平有些人看不慣世道的虛偽荒唐奮起反抗和政府對著干,一切極端的生活方式都涌現出來,酗酒群居吸毒濫交等成為一種現象,這些人也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和理想,上進心全無,史學家將這些戰后出生的一代稱為50年代垮掉的一代,也有叫迷茫的一代的,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描述的就是這群人的生活狀態,那個戴著鴨舌帽整天穿著黑色風衣混跡在各地的小青年霍爾敦就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但是霍爾敦比之另一些垮掉的一代已經算是上進有理想了,起碼他還有個夢想他還想著要做麥田里的守望者,保護注視著天真可愛的小孩子們,起碼他還不至于吸毒群居濫交,起碼他還有一些羞愧之心,而另一些人,沒有,沒有理想,連什么是道德也不清楚了。 阿甘里沒有正面描述這群人,但是很多片斷都隱喻著對這種人群的描寫和諷刺。
反叛和與眾不同的貓王的風靡;整日無所事事騎著或開著破車以欺負弱勢的阿甘為樂趣的一群小屁孩;珍妮半裸著當著舍友的面欲給阿甘上一次性教育啟蒙課;珍妮全裸抱著吉他在夜總會賣唱民族歌曲時遭到臺下聽眾調戲;約翰列儂死于青年歌迷的槍下;珍妮離開夜總會后四處漂泊結交不同的男友發出各種對抗社會的聲音;珍妮終日沉浸于吸毒酗酒性交與被虐的痛苦中想到遠去的理想禁不住想要跳樓;一群失去了目標和理想的人傻傻的跟著阿甘天南海北的跑到阿甘說自己要回家休息時一臉迷茫......可以說,珍妮就是阿甘里的霍爾敦了,她代表了他身后的一群人,和霍爾敦一樣,珍妮也有理想不過這個理想在現實中漸漸離他遠去,最終是反叛和現實將她埋葬了,看到阿甘前去探望的珍妮的墳地的時候,我想說這不是珍妮一個人的墓地,下面有千千萬萬的人呢。
3、《當幸福來敲門》
唐人街料想是最便宜的華人托兒所,門口拼錯的“Happiness”。也許誰也沒有注意,為什么Chris會這么在意一個小小的拼寫錯誤。當把這句話拎出來的時候,你會不會全身一震,原來,這就是電影的Theme,原來,他所有要講的都只是這一句話而已。
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 there is “I”.
一切盡在不言中。
看勵志電影的好處就是,它至少不會讓你沒有斗志。它至少讓你知道,你不是最慘的那一個。
Knock, knock!
Who’s there?
Happiness…
4、《怦然心動》
有的人淺薄,有的人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有一天 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爛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后,會覺得其他人都只是浮云而已。
一對小孩,一棵樹,特別簡單的故事,講得蕩氣回腸。女生十來歲就有超脫的自省意識,審視自己愛的人到底值不值得愛。一旦觸及她的自尊,立刻決定放棄這個男生。我們文化里的“愛”,似乎都要低到塵埃里,舍棄自尊才叫愛,犯賤當真愛。
5、《情書》
作為國內發行的版本,《情書》的封面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中山美穗扮演博子是在雪地仰頭的那張海報,白色的雪地,白色的天空,飛落的白色雪花落在穿著黑色大衣的中山美穗黑色的短發上,映著的卻是中山美穗仰頭的側臉;另外一個版本,是中山美穗扮演的女藤井樹在人潮中單車戛然停止而回眸的那一剎那,模糊的人群,淡化的背景,只有中山美穗那茫然而探詢的眼神是清晰的,和著瘦弱的身影,顯得那么寂靜。
很多人偏愛那黑白的海報,我卻念念不忘作為女藤井樹時中山美穗那一瞬間的美。
或許人都是頑固的,總是堅持地不肯忘卻似水華年般的青春里,打動自己的第一個鏡頭,第一種聲音。
博子給藤井樹寫第一封信,你好嗎,我很好。后來博子在男藤井樹出事的那座雪山,在蒼茫的天地間,終于喊出自己滿腔的掛念也喊出自己的自由:你好嗎,我還好。
還是只有這六個字,但是這種聲音卻如那個鏡頭一樣,釘在了畫面上。——愛到深處,還有什么言語能夠比這六個字更加飽滿?
到這里,還有誰,能夠忍住不動容?
6、《放牛班的春天》
每天,都會有顆傻乎乎的腦袋爬在鐵門上向外張望,等待星期六、等待他已經戰死的父親、等待那個能帶他離開的人。
池塘之底,對于馬修而言應該是一個美麗而遺憾的夢。這個矮胖禿頂的男人,用他的善良和責任,拯救了一幫石沉池底的小小青蛙,發現了一副美妙傳神的好嗓音,邂逅了一場微妙而略帶遺憾的愛情。甚至于他還和黑暗相對抗,用他并不很堅硬但卻挺立的傲岸,擊敗了冷漠而粗暴的校長,看他最終頹然敗下。一個老師能做到此,已經足以讓我們起敬了。然他依然不甘心,他期望著那個“魔鬼”的心腸能如同他的歌聲、他的面容一樣美麗。
有些事情總值得嘗試.永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7、《三傻大鬧寶萊塢》
“他的人和名字一樣不同尋常”
“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3億個精子賽跑”
“All is well,all is well……”
“鹽水具有極強的導電性,初二物理知識,我們都學過,只有他會應用。”
“噪鵑從來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誕從巢里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么競爭,要么死……”
“這支筆是卓越的標志,等你遇見和你一樣卓越的學生,請再傳給他,32年,我一直在等那個學生出現……”
8、《教父》
他總是面無表情,背后卻潛藏著不可忽視的力量——一種優雅的狂暴、平靜的殘忍、化妝的邪惡,如同毒蛇與猛虎的混合體。他輕蔑地說,“讓我開一個你無法拒絕的條件”——這是男人的威權;他溫和地說:“不經常與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遠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這是男人的價值。而事實不是這樣的。那個真實的教父,生活中的馬龍·白蘭度,是個十足的混蛋,他的家族則是一窩混蛋。
當然,他們是迷人的混蛋,令人同情的混蛋,應該被寬恕的混蛋。
安息吧,教父。只是,我要糾正一下你的說法。盡管你不經常與家人呆在一起,但你仍是真正的男人。因為,你的扮演角色教導無數男孩成長為男人。僅為這一個理由,我將永遠尊敬你。
9、《心靈捕手》
成功的含義不在于要得到什么,而在于你從那個奮斗的起點走了多遠。
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Will Hunting (馬特戴蒙飾)卻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并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will是一個古典意義上的真正天才,他的數學天賦足以改變世界,可惜,和很多未經雕琢的天才一樣,他有著很多的問題,打架滋事,叛逆不羈,甚至為此幾乎入獄,為了幫助will回到正途,不再浪費他那非凡的天賦,經過教授和他的心理學家朋友sean(Robin Williams飾)的不懈努力,will終于克服了童年的陰影,突破了影響他多年的心理障礙.......
10、《陽光燦爛的日子》
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飾心中的欲望。那時侯,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