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一直秉持,事業無成,娶親生子,兒孫滿堂的執念,為此我還真悟出了不少育兒的道理,這里來說于你聽。
長期以來,為人父母一直兢兢業業為孩子的成長鋪墊,希望他們能贏在起點。
當然我也不能免俗,從早期學前早教,而后暑期班,輔以繪畫、樂高、舞蹈。希望孩子能多學知識和技能,雖口口聲聲,不求孩子能以此謀個功業,但其實父母皆有所求,那就是不拉別人家孩子的后腿。
孩子成長太快,當然這里不談身高體重,太膚淺,咱們聊孩子心理語言行為這些隱蔽的變化,短短數月,你就發現,她又變了個人。
這里我有幾個思考很久的想法,此前一直隱隱約約覺得做的不夠,但不明白到底問題在哪?于是,我堅持每天給孩子進行表演式讀書(邊讀書邊模擬表情動作)。從中,跟孩子互動多了很多,孩子對我的依賴也增長了,這種依賴不是簡單的端茶倒水,更多的是一種親密和交流。從這里看,方向沒偏,但沒到點上,目前為止,看上去最多是慈父的角色,但沒進入更深的交流,這就是今天的討論點。
當前父母已經在做的,僅僅是對孩子物質生活方面的滿足,包括不限于飲食、衣物、娛樂,而后,當孩子還小,我們又努力讓他們培訓技能,認為多一個技能就多一個,面對這個世界的武器,可武器畢竟是外在的,這跟武學里劍宗修煉招數和氣宗修煉內功類似,我們要修煉孩子的內功,這就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父母們,常常忽視了解孩子內心世界,這不是簡單的忽視問題,而是長期以來父母們的認知誤差,認為我們盡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環境,孩子就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話很對,但不全。多跟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真正需要,長大后孩子自然也善于溝通交流,這是潛移默化的過程,不會一撮而就,長期以往,一來孩子溝通能力提高了,二來不會壓抑自己與他人溝通的天性,三來,也能更好的跟父母共處,畢竟孩子大了,對父母依賴少了,更多的是精神互動交流,父母應該提早意識到這點。
說到這,當很多父母,期待通過簡單的早教和培訓,就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多與人交流這個做法,是不是太高估作用了,一年2萬+的銀子,感覺并不值當,畢竟老師的引導性有沒有更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交流,這就不是我們能了解的了。與其如此,還不如,父母直接來引導,當然前提,你得明白什么是交心。
最后,你看看這錢省了,而且還真正學會了跟孩子的相處的本領,一舉兩得。
愛不是簡單付出,是溝通和理解。
PS:你問我怎么進行交流,我會堅持聊聊我的日常,然后把有趣的想法和事情跟她交流,帶著她去交流,先試試看,半年見分曉。
PSS:如果你仍不懂,可以一起交流。
#祝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