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會有他們鐘情的戲劇性事件。他們的故事就是他們的身份。小我控制著他們的生活。
如果你寬恕每一刻,允許它的存在——你就不會去積累需要在未來寬恕的怨恨了。
在形式層面,每一個人遲早都會“失敗”,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死亡。每一個成就最終都會化為烏
有。最終都變成土了所有的形式都是無常的。
無常是萬事萬物的本質,也是你生活中將會遇到的所有情況的一個特點。
事物和生活條件可以給你快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
接受生活的現實就是活在一種恩典、安逸和輕松的狀態里。這種狀態不再取決于事情的好壞。我
們要活在當下,任何事情發生了它就已經是過去式了,有什么事解決才是活在當下。沒好沒壞事
情已經過去了。
地球上只有人類才有消極心態,其他的生物不但沒有消極心態,而且也不會像人類一樣去侵犯、
毒害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動物都是吃喝拉撒睡,因為它沒有思維。作者說與幾位“禪宗大師”生活過——它們是貓。鴨子
也教給過我重要的心靈課程。學習動物們是怎么生活的。
擺脫消極心態的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把你自己想象成是透明的,讓引發反應的外部因素穿過
你,進而使它消失。
當有人對你說一些粗魯或攻擊性的話時,不要產生消極的心態或做出無意識的反應,像防衛、攻
擊或退縮,而是要讓它從你身上通過。
超越了由思維產生的對立面,你就會變成一個深深的湖泊。但是為什么我們有的人一句話他就立
即反駁立即怎么樣。所以告訴你“當有人對你說一些粗魯或攻擊性的話時,不要產生消極的心態
或做出無意識的反
應。”一個最強有力的靈修方法就是深入地冥想一切(包括你自己)最終都會死亡。結果你會發現死亡
不可怕,因為上天堂了。
如果你看到了天使,卻把它誤認為是一塊石雕,這時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調整你的視角,并更為仔
細地觀察這塊石雕,而不是向別處看。這時你就會發現那里根本沒有石雕。
每一刻,你的意識都在創造著你所棲身的世界。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世界,很大一部分是人類小我思維的反映。恐懼成為小我幻象不可避免的
結果,而這種小我幻象是由恐懼主導的世界。
如果沒有人類意識的深刻變化,世界所遭受的痛苦將是一個無底洞。
有人說:“快樂和內在的平和之間有區別嗎?”
作者告訴你:“是的。快樂取決于被認知為正面的情況,而內在的平和則不是。”
有人又問:“我們是不是不可能只將正面的情況帶入我們的生活之中?如果我們的態度和思維一
直都是正面的,我們就只會顯化正面、積極的事情,不是嗎?”
作者回答:“你真的知道什么是正和負嗎?你對此有一個總的概念嗎?對于許多人來說,障礙、
失敗、損失、疾病或任何形式的痛苦都轉變成了他們最偉大的老師。它教他們放棄錯誤的自我意
象以及表面上的以小我為主導的目標和欲望。它給予他們深度、人道和同情心,它使他們更為真
實。”
無論何時,當負的事情在你身上發生時,在它下面都有著深刻的教訓,盡管當時你可能看不到。
即使是一次短期的疾病或一個突發事件,都可能會向你展示生活中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假的,
什么才真正重要,而什么一點兒也不重要。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所有的情境都是正的。更為
準確地說:它們不正也不負。它們就是它們的樣子。而當你完全接受本然——這是唯一明智的生
活方法——在你的生活中就不會再有“好”和“壞”了,只有更高的善,包括“壞”在內的惡。然而
從思維的角度來說,就有好和壞、喜和惡、愛和恨之分。因此,《圣經·創世紀》說,當亞當和
夏娃偷吃了善惡樹的禁果后,他們就被逐出天堂了。
有人又說:“對我來說,這聽起來就像否認事實和自欺欺人。當一些可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和
我親密的人身上時——意外、疾病、某種痛苦或死亡,我可以假裝它一點也不壞。
但是事實是,這是壞事,所以為什么要去否認呢?”事情發生的都是壞事,家里面都死人了,為
什么要假裝它不是壞事呢。作者回答:"你沒有在假裝任何事情。你只是允許事實的存在,就是這樣。這種“允許事實存在”的
做法會使你超越有抗拒模式的思維,這種思維會創造正和負。這是寬恕的關鍵。對當下的寬恕甚
至比對過去的寬恕更為重要。如果你寬恕每一刻,允許它的存在——你就不會去積累需要在未來
寬恕的怨恨了。
記住,我們在這里談論的不是幸福。比如,當你深愛的人去世,或者你感到死亡正在向你靠近,
你絕不會感到幸福,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處于一種平和的狀態。你可能會悲傷和流
淚,但是如果你放棄了抗拒,在你的悲傷下面你就會感覺到深深的寧靜與安詳以及神圣的存在。
這就是存在的彰顯,這就是內心的平靜,這種善沒有對立面。
有人又問了:“如果是一個我能有所作為的情況呢?我怎么能在容許事實存在的同時,又去改變
它呢?”
作者回答:“做你必須做的事情,同時,接受它的存在。由于思維和抗拒是同義詞,接受事實會
使你立即從思維中解放出來,并使你重新與本體聯結。這樣,做事的小我動機——恐懼、貪婪、
控制、防衛或發展虛假的自我感——都將會停止活動。比思維更強大的智力因素現在會處于主導
地位,所以不同質量的意識將會注入你的行動之中。
許多人在放棄抗拒和接受事實之前,似乎都得體驗大量的痛苦才會寬恕。只要他們接受事實,一
個最偉大的奇跡就會出現:通過那些看似邪惡的東西,本體的意識被喚醒,痛苦轉變成了內心的
平靜。世界上所有邪惡和痛苦的最終結果,就是迫使人類認識到他們超越名字和肉身的真正本
質。
因此,那些通過我們有限的知識面而被認知成邪惡的東西,其實是善的一部分。那是來幫助你修
煉的。然而除非你寬恕,它是不會降臨在你身上的。如果你不寬恕,邪惡就不會被改變,它還是
邪惡。包括你被感染,失戀,包括所有的一切。
通過寬恕,即承認過去和現在的事實存在,轉變邪惡的奇跡不僅僅會發生在你內在,而且還會發
生在你之外。在你之內和你周圍會出現一個強烈臨在的寧靜空間。
任何人或任何事,只要進入這種意識狀態的領域,就會受它的影響,這些影響有時是有形的、立
即的,有時則是無形的,在后來才會顯現。這樣,你消除了不協調,治愈了痛苦,驅散了無意識
——而你沒有做任何事情,僅僅進入當下時刻,并保持當下時刻的臨在意識。”
當下所有發生了的事情,只要發生了就有存在的道理。就像思涵老師給大家講的故事:我們現
在,離春節又很近了,據說每年小年的時候,是死人最多的時候。思涵老師的奶奶就是小年那天
去世的。人怎么樣才能快樂。
有人問思涵老師:“你為什么會比我們年輕呢?”思涵老師說:“就是快樂呀。你可以回憶當年因
為都是關系不錯,思涵老師媽媽去世都來參加了追悼會。思涵老師奶奶去世的時候離年三十只差7天。大家每人都戴著黑紗,很悲痛,這年怎么過呀。
很多家都有這種問題,大年三十那天,思涵老師就從單位回家,快進到院里的時候就改成小跑,
跑進去,氣喘吁吁的告訴大家:"我來告訴大家一個事,我奶奶剛才給我通了個話。”
媽媽說:“你瞎說什么呢。”
思涵老師說:"真的呀,她說讓我趕快回來告訴大家她在天堂上過得好好的,為什么你們大過年的
在這里愁眉苦臉的?“
然后思涵老師就把麻將桌鋪上了,擺上了花生瓜子。大家都大眼瞪小眼的不敢動。思涵老師
說:”沒關系的,如果你們不信,有什么問題懲罰我,不懲罰你們。"
結果10分鐘之后就歡聲笑語了,這個年也過得很好。
其實道理就這么簡單,老人去世了,89歲。什么“人活七十古來稀。”一切都看你怎么想。后來
思涵老師的父親、母親去世思涵老師都沒有掉過眼淚,因為活在當下你還會影響別人。
你哭天喊地的沒有用,就像這本書中說的,什么是善惡,所以你要活在當下。
生老病死這是規律,如果你把它當成正常的事情,就沒有那么多的痛苦。
在接受事實和內心平靜的狀態下,即使你不再稱它為“壞”,但是從普通意識的角度來說,所謂
的不好的事情仍然會進入你的生命中,是這樣嗎?
人們生活中大部分不好的事情都是由于無意識而引起的。它們是小我創造的,有時作者稱它們
為“戲劇性事件”。當你完全處于意識狀態,戲劇性事件就不會再進入你的生活。
現在,我們看一下,小我是如何運作的,它是如何創造戲劇性事件的。
當你沒有臨在、對意識沒有覺察時,小我(即未被觀察到的思維)控制著你的生活。
小我視自己為敵意世界中的孤立碎片,它不會真正和其他本體意識相聯結,它被其他的小我包圍
著,而其他的小我對它來說可能不是具有威脅性,就是供它利用的。
小我的基本模式就是反抗它深層的恐懼和缺乏感——抗拒、控制、權威、貪婪、防衛和攻擊。
有些小我戰略非常精明,但是它們從未真正地解決過自身的問題,因為小我本身就是個問題。不管是在個人關系中還是在組織或團體中,當小我聚集在一起時,壞的事情遲早都會發生:以沖
突、問題、掙扎、情緒或身體暴力等形式出現的戲劇性事件。
這包括集體罪惡,如戰爭、種族屠殺和剝削——這些都源自瘋狂的無意識。而且,許多種疾病都
由小我不斷地抗拒而產生,這種抗拒限制了體內生命能量的流通。
當你重新與本體相聯結時,你就不會再被你的思維所控制,不會再參與或創造這些戲劇性事
件。
大部分人都會有他們鐘情的戲劇性事件。他們的故事就是他們的身份。小我控制著他們的生活。
無論何時,當兩個或更多的小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戲劇性事件就會產生。戲劇性事件比如夫妻
之間,兩個以上小我聚在一起的時候,吵起來了,在外人看來就像是在演電影。
但是即使你完全過著隱居生活,你仍然會創造著你自己的戲劇性事件。當你為自己感到難過時,
這就是戲劇性事件;當你感到愧疚或焦慮時,這就是戲劇性事件;當你讓過去或未來影響你的現
在,你就在創造時間,創造心理時間——這些都是創造戲劇性事件的要素。
無論何時,當你不尊重當下時刻,你就在創造戲劇性事件。
戲劇性事件都是小我創造,你每天都在演戲,然后大喊一頓,大吵一頓。
你可以把它當成看電視劇,你做為旁觀者,你是不是發現這些都是戲劇性事件。是小我造成的,
所以我們要想沒有這些發生,你就要活在當下。把這些情緒去掉。
大部分人都會有他們鐘情的戲劇性事件。他們的故事就是他們的身份。小我控制著他們的生活。
他們全部的自我感都投諸戲劇性事件中。
甚至,他們對答案、解決和治療方案的探索——通常是不成功的——也變成了戲劇性事件的一部
分。他們抗拒和害怕得最多的,就是戲劇性事件的終結。不吵了,不鬧了就沒有意思。
只要被思維控制,他們抗拒的和害怕的,就是從戲劇性事件中清醒過來。
你能保證你今天都沒有爭吵嗎。現在離過年越來越近了,我們知道中國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回家湊
在一起,尤其是疫情三年,很多人都已經跟家人幾年沒見面了。
到一起剛開始期待,然后后面是吵架。問什么湊到一起會吵架呢,兩個以上小我聚到一起。
當你完全接受當下的事實,你生活中的所有戲劇性事件就會終結。學會完全接受當下的事實。不管對方怎么樣,你是活在當下的,那就沒有這些問題了。沒有人能與你爭論,不管對方多么努
力都沒用。跟你爭論你不跟他爭論啊,你不會與一個有完全意識的人發生爭論。
爭論意味著你認同你的思維和觀點,認同你對其他人觀點的抗拒和反應。然而,你仍然可以使你
的論點清楚而堅定,但是它們背后不會有反應的力量存在,沒有防衛和攻擊的存在。所以它不會
變成戲劇性事件。
當你變得完全有意識時,你就不會與別人發生沖突。這種沖突指的是與別人發生的沖突,和發生
在你自己身上的沖突。當你思維的要求與期望和當下事實之間不再發生沖突時,所有的沖突就會
停止。
所有的痛苦都是小我創造的,都是由于抗拒而產生的。只要你處于這種狀態之中,你就仍然會受
限于循環的本質和無常的規則,但是你不再將它看成壞事,它就是它。
通過承認萬物的本然,接受這些事實,你的內心會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寧靜,超越好與壞的喜悅。
這就是本體的喜悅。
在形式的層面,有看似分離的生與死、創造與毀滅、生長與衰弱。這種情況到處可見:一個星
球、一個身體、一棵樹、一朵花的生命循環,國家的政治體制、文明的興衰,在生活中個人不可
避免的得與失。
當事情進展順利時,就是成功的循環;當事情變得糟糕時,就是失敗的循環。這時你必須放棄一
些事情,以便為新事物的產生創造空間,為事情的轉機創造空間。
如果你抗拒這些事情,你就是拒絕與你生命之流一起向前進,就會遭受痛苦。
在形式層面,每一個人遲早都會“失敗”,每一個成就最終都會化為烏有。所有的形式都是無常
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死亡。
如果認為向上的發展才是好的,向下的發展是壞的,這是不對的,只有思維才會這樣做判斷。生
長通常被看成是積極的,但是沒有東西會永遠生長。
如果任何形式的生長不斷向前發展,最終都會變成怪物或變得具有毀滅性。有衰退才會有新的成
長。生長與衰老兩者相互依賴。這就是陰陽。昨天有人說是不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它是
循環的。
冬天到了,最冷的時候到了,那么就說明春天就要到了。春天來了,說明夏天就會來,那就說明
下一個冬天還會來。對于靈性開悟來說,向下的周期是絕對關鍵的。你必須遭受一定深度的痛苦或損失才會被靈性世
界吸引。或許成功對你來說變得空洞無意義,所以變成失敗。
失敗隱藏在每一次成功之中,而成功又隱藏在每一次失敗之中。就像我們現在,我們感受到戰
爭,疾病,失業,但是你會發現它是康波周期,下一期的最后階段,很快就是康波周期的回升,
到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萬物復蘇。
在形式層面,所有的形式都是無常的。你仍然可以積極地、開心地表現和創造新的形式和環境,
但是你可以不認同它們。
你不需要它們給你一種自我感。它們不是你的生命,只是你的生活情境。
無常是萬事萬物的本質,也是你生活中將會遇到的所有情況的一個特點。
你的身體能量同樣受限于這些周期,能量有時會高,有時會低,不可能永遠處于高峰期。
你有非常積極和具有創造力的時候,但同樣也會有萬事不順的時候。一個周期可能是幾小時,也
可能是幾年之久。在這些大循環內包含有大周期和小周期,許多疾病正是由于反抗低能量周期而
產生的,然而低能量周期對于重建來說極為關鍵。
我們總是想要有所作為,從外在成就中汲取自我價值、身份認同,但只要你認同你的思維,這些
都是一些不可避免的幻象。這些使你很難或無法接受低能量周期,或允許它們的存在。
因此,為了消除這些幻象,出于一種自我保護,身體器官就會做出反應并產生疾病,以便讓必要
的重生發生。
現在這個階段就是萬事萬物即將重生。宇宙的循環本質與萬事萬物的無常性緊密相連。佛陀將此
作為其教誨的主要部分。
所有的情況都是高度不穩定的,都處于不斷的流動狀態,或者如佛陀所指出的,無常是萬事萬物
的本質,也是你生活中將會遇到的所有情況的一個特點。它將會改變、消失或不再滿足你。
只要你的思維將某種情況判定成“好的”——不管它是一段關系、一份財產、一個社會角色、一
個地方,或者你的身體——你的思維就會執著并認同它。這就是我們選擇你到底是好還是壞。
如果這些道理都明白了,你活在當下就會發現,沒有不好的事情。你會發現疫情馬上就過去了,
現在有的人發的小視頻:還會復陽,哪哪哪死了多少人。昨天還有人傳播給了思涵老師,思涵老
師就問:“你身邊有嗎?”他說:“沒有,那是真的。"思涵老師問:”你為什么說是真的?你身邊沒有怎么會是真的呢?“那人家會瞎說呀,這就是只
要你的思維將某種情況判斷成好的,不管是什么,你就會執著認同它,判斷成壞的也是一樣的。
這就是為什么積極的人和消極的人永遠是不一樣的。
它會使你開心,使你自我感覺良好,還會變成你的自我認同。但是沒有什么可以永遠存在。它要
么改變,要么終結,要么向事情的對立面發展:昨天或去年被認為是好的東西,今天就突然或逐
漸地變壞;過去讓你開心的今天可能讓你不開心;
上個月讓你做核酸,你還煩,為什么要做核酸,現在很多人說要是做核酸就好了這就是互換,過
去讓你開心的今天可能讓你不開心;今天的繁華,明天卻變成了落寞;幸福的婚禮和蜜月變成了
勉為其難的共存或不幸的離婚。
或者一種情況消失了,而它的消失讓你不開心。當思維依賴的和認同的某個條件或情況改變或消
失時,思維就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它會執著于消失的情況并抗拒它的改變。這種感覺就像是從你
身上撕裂某個肢體一樣痛苦。
有時,我們會聽說有人由于錢財散盡或名譽不再而自殺。這是一些極端的情況。還有些人在遭受
重大損失后便變得非常不開心或生病。
這些人不能將他們的生命和他們的生活情境區分開來。其實你想象一下,那些錢是你賺來的,沒
有了再重新開始唄。有的人卻自殺。
作者最近讀了一篇有關一位著名女演員的文章,她80多歲逝世。由于年齡的增長,她的青春不
在,所以她每天都處于絕望和不快樂之中并隱居了起來。
她同樣認同了外在的形式條件:她的外貌。首先,條件給了她一個讓她開心的自我感覺,然后條
件消失了,她又變得不開心起來。如果她能與無形式和無時間的內在生命有所聯結,她就可以站
在寧靜的地方,觀察并接受她外貌的變化。
而且,由于通過她真本質的光亮,她的外在會越來越透明,所以她的美貌不會消逝,而是轉化成
了一種心靈之美。然而,沒有人告訴她可以這樣。這種重要的知識還沒有被人們廣泛地接受。
事物和生活條件可以給你快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
佛陀教導說,你的幸福同時也是一種痛苦或不滿足。幸福與它的對立面是不可分的。這是說,你
的幸福和不幸是一個整體,只是時間的幻象將它們分開了而已。
這不是消極,這只是簡單地承認事物的本質,從而讓你在余生中不再去追求這種幻象。但這并不
是說你不需要再去欣賞、享受開心或美好的事情或情況,而是說不要通過它們去尋找一些它們不能給予的東西——身份認同、永恒和滿足的感覺,你不要認為你永遠年輕,永遠漂亮,你要知道
生老病死它是正常的。這是挫折和痛苦的成因。
如果人們都開悟了,并不再通過事物來尋求他們的身份,整個廣告業和消費社會就會瓦解。你越
是用這種方式去尋找幸福,它就會越多地逃避你。
外界的事物不會永遠地滿足你的需求,它們只會暫時地和表面上地滿足你,但是你也許要多次體
驗這些失望后,才能認識到這些事實。
事物和生活條件可以給你快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它是你
的自然狀態,不是努力就能獲得的。
許多人永遠都不會意識到,在他們所做的、所擁有的或所取得的任何成就中都沒有“拯救”。
那些認識到這一點的人通常會感到厭世和抑郁:如果沒有東西可以給他們真正的成就感,那么他
們還有什么可以去為之拼搏的呢?當你領會了這一點,你離絕望只有一步,離開悟也只有一步。
接受生活的現實就是活在一種恩典、安逸和輕松的狀態里。這種狀態不再取決于事情的好壞。
只要你是活在當下,此時此刻,剛才發生的事情都已經是過去了。
一位佛教徒說過:“過去20年來,我學到的所有東西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凡生者必滅。”當然
他的意思是:我學會了不去抗拒本然,學會了接受當下,學會了接受萬物無常的本質,因此我找
到了寧靜。
接受生活的現實就是活在一種恩典、安逸和輕松的狀態里。這種狀態不再取決于事情的好壞。
這看似自相矛盾,但是當你不再依賴事物的外在形式之后,你的生活狀況、外在形式就會有很大
的改善。這就是吸引力開始產生作用。
你認為能讓你快樂的人、事或情境,現在,在無掙扎、無努力的情況下來臨了,你盡管去享受、
欣賞它們。
當然,所有的這些事情仍然會消失,循環不止,但是當你不再依賴這些事情時,你就不會恐懼失
去。你的生活就會充滿安逸。
從外在世界獲得的幸福永遠不會深刻,它只是你本體喜悅的蒼白的反映;只有當你進入無抗拒狀
態時,你才會找到內在的寧靜。
本體會讓你超越思維的兩個對立極,將你從對形式的依賴中解放出來。即使你周圍的所有事情都瓦解倒塌,你仍然能感到內心的深深的寧靜。你可能無法快樂,但是你
的內心卻很平和。
活在當下很重要,而且它還會產生良性循環。否則就活在惡性循環當中,戲劇不斷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