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六年,如果說在哪方面做的還算精深的話,大概就是問題解決方法論了。最初是咨詢行業鼻祖麥肯錫創造的,官名是麥肯錫解決問題七步法。
這七步包含:問題界定、問題分解、篩選問題、建立假設、驗證假設、制定計劃,其中最關鍵的部分是問題界定和問題分解。項目做的怎么樣,領導能不能滿意完全取決于問題界定的是否正確。這就和醫生看病一樣,最重要的環節不是醫生要給你開哪些藥,而是病情診斷是否正確。所以對于癌癥、疑難雜癥這些大病,有經驗的病患都會跑上幾個醫院看診斷結果是否一致。當然如果醫院本身不能確診,也會拉上行業里的權威、專家一起會診。所以當你不能確定問題界定是否正確,項目目標不明確時就要找領導,找這個領域的高手指教。
如何進行問題界定?不斷的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們要達成的目標是什么?達成這個目標是否就足夠了?如果我是客戶/領導我希望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客戶/領導隱性需求是什么?
如果想要工作完成的漂亮,最后這個問題很關鍵。客戶可能是想要一匹快點的馬車,但想不到是汽車;客戶可能是想要能夠和消費者時刻保持聯系的工具,但想不到是微信;超預期的完成,讓客戶產生“aha moment”客戶忠誠度會高很多。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都在強調要結果導向,目標導向,要有“指揮官命令”,工作所有環節中你始終要銘記你做的是否有益于你的目標,你的愿景,更好的解決方法是什么,他們想要的不是你的努力,你的手段是否高明,而是你的成果是否讓人滿意。
能不能找到正確的目標,學會提問很關鍵,正確的提問能讓你馬上抓到問題的關鍵點。這需要你不斷的閱讀、觀察、思考、總結。沒有捷徑。可能最初并不能馬上見效,但學會提問是你做任何事都躲不過的功課。這也是記者最主要的基本功。
當你能夠界定清楚問題,明白你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時,下一步就要進行問題分解。通常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都比較復雜,這時就要通過邏輯樹分析法分解問題,在進行問題分解時注意要符合MECE原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比如如何提升銷售業績這件事,就可以分解為如何提升客單價和如何提升銷量兩部分;如何吃得少又吃得有營養就分解為早餐如何吃、中餐如何吃、晚餐如何吃三部分。要注意分解的各個因素間是處于同一層級范圍如動物、花和人就不屬于一個層級,而應該是動物、植物和人。
分解問題時可以使用邏輯樹,羅列所有子問題,從最高層開始,逐步向下擴展。每想到一個問題就用“樹枝”的方式添加上去,這能幫助你理清思路,不進行重復和無關的思考。
篩選問題實質是抓大放小,抓住20%的大問題能幫助我們解決大部分問題。大部分情況下你都會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這時候就要分清主次,否則不明就里的胡子眉毛一把抓,到頭來事倍功半是得不償失的。
找到最主要的問題后,如何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就要通過假設和驗證。這也是科學上的常用方法。觀察、思考、試驗是他們的主要工作。假設是建立在對行業、領域的經驗思考之上,沒有深厚的行業經驗做基礎也難以有深度的問題解決方案。當然積累行業經驗的有效方法就是多觀察、多思考、多總結。如果假設不能通過事實驗證,或者通不過驗證就要重新建立假設,這是個循環驗證解決方案是否合理的過程。很多時候解決方案不止一個,我們需要尋找的也并不一定非要是“最優解”,“次優解”就足夠。往往找到最優解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效可能并不比次優解高多少,仍然遵循“二八定律”。
最后一步就是針對解決方案制定實施計劃了。實施計劃最重要的是落地性、可行性。如果發現解決方案不能落地,那就不叫解決方案,就要重新回到尋找假設的步驟。實施計劃要職責分明,落實到人,否則再有效的方案也只是紙上談兵。
這就是我手里的萬能鑰匙,一種能開啟所有鎖的方法。當然要開啟某把鎖,還需要深厚的行業經驗做基礎。但無疑這是把好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