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又迎來了本命年,二十有四的年齡,聽著又熟悉又陌生,原來,這個年紀的我還在大學校園里徘徊著。想要改變現狀,卻抵不過現實這座大山。
過年之后,睡眠質量呈直線下降,不知從什么是什么時候起養成了晚睡晚起的習慣;新的學期卻沒有太多的期待,課程表的安排不屑的丟到了一邊,不愿意學;天氣終于暖和了,這里的迎春花好美,卻不愿停下腳步多看一眼;想追個劇,想著想著,還是算了,浪費時間;想靜下心來看看書,不知不覺又拿起了手機;學會英語,轉眼間又忘了剛學的,還記得嗎?匆匆,一切都是那么匆匆,自己的腳步卻總是原地踏步,停滯不前。我甚至在懷疑,我真的喜歡讀書嗎?我真的喜歡寫點東西嗎?我真的喜歡一個人安靜的呆著嗎?
這么秀氣的字,看的我好生心動,這是一個四年級的男生寫的一手好字。為此,我仔細觀察了他的一些習慣,不光是寫字時,還有在做數學題,背英語時都在一絲不茍,認認真真,總在追求可以最好,這就是一種態度,一種認真踏實的態度。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找到一處沉淀的地方那真的是一種享受。
下午,和已經三年半未見得朋友有緣在茶飲品的小屋里坐下來,喝杯果汁,談論起那些有趣的往事,原來這是我們認識的第七個年頭了,歲月改變了我們的模樣,卻依然還是彼此的前后桌。屋子不大,剛剛好,老板很好,很熱心的幫我們把車子移到雨淋不到的地方。
這里就是一種沉淀,人性本來就是善良的。
董卿的《朗讀者》從開播以來就收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歡,我也是其中的一位,當看到她很火時,這是另一種欣慰,那些喜愛《朗讀者》喜歡董卿的人,也在間接地傳遞著,原來,我們從來不甘被世俗同化,而是在努力的活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朗讀者們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查理德作為美國人,專心研究中國漢字漢語二十年,這是一種堅持,一種為追求自己愛好堅持不懈的態度;一位父親為叛逆兒子寫的一封信,叛逆的兒子再怎么讓父親失望,作為父親也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孩子,那是一種愛,一種源于父親對兒子深深地愛意;看到艾滋病的孩子們無法正常上學的郭院長當起了郭校長,孩子們稱他為郭爸爸,正是這樣一份愛的彼此溫暖,郭校長頂住所有壓力,在他心里,孩子就是他的全部,在孩子的心里,郭爸爸就是他們的天。他們又怎能舍得分開?
再看看自己周圍的一切,你會看不慣那些擺著臭架子的人,雖然只是認識而已,卻也不得不抬頭不見低頭見,幸好的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走過這段路,十字路口你向東我向西,彼此不再相見。
寫寫停停,不知在猶豫什么?
大冰老師在他的《乖,摸摸頭》里,寫到,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人,只是這些普通人將想法化作行動就變得不普通了。說的真好,想法再好,不化作行動永遠等于零。
遠在邊疆的表弟弟晚上剛站完崗回來,我回他:辛苦啦。他回我:當兵站崗,這應該的,有啥苦不苦的。
我們現在這么安逸的生活,少不了遠在邊疆保價衛國的軍人們,默默的付出,握起雙手,十字交叉,請上天眷顧他們,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就好。
希望自己能牢記這來之不易的幸福,我也想出份力,當弟弟找姐姐:姐,拉我一把。我可驕傲的告訴他,那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