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1:? 1個人扶著樹,3個人埋土,這是一組人,再來2組,一共多少人?
? ? 這道題,第1次孩子是不太理解的。尤其是變幻成老鷹捉小兔的時候,會經常把1組人中的一個漏掉,有時候漏掉老鷹,有時候漏掉雞媽媽。卡在對信息了解不全。
? ? 計算到第3天的時候,才開始沒有漏掉。
? ? 感覺大腦也是在循序漸進的,了解和知道。在不斷的重復和提醒中去了解和理解全部的已知條件,慢慢涵蓋所有的信息!
題目2:有兩杯果汁,寶寶先喝了半杯,媽媽又倒滿了。寶寶又喝了半杯,媽媽又倒滿了。最后寶寶把所有的果汁都喝完了,請問寶寶共喝了幾杯?
這道題是在他放學以后,我們兩個在藍天白云的草地上,我問他的。
他想了一下就說:3杯。
當我問他:你是怎么想的?
他說“喝一半再倒進去就是半杯,再喝一半再倒進去就是一杯。所以一共是三杯。”感覺他的思路非常清晰,所以就沒有再繼續出類似的題目。
題目3:草莓和桃子各代表一個數,草莓加桃子等于7,草莓加草莓等于8,桃子和草莓各是幾?
這道題對他來說相當有難度,第1次我在做的時候,他理都不理。
晚上到陳思釧家里玩,我讓陳思釧來解這道題,陳思釧也算了半天,后來算出來了,但是當時馬仔正在玩別的玩具沒有特別在意,所以他還是不太理解。
第2天晚上要睡覺之前,我又開始拿出來透明片擺這道題。但是我的重點在于推算,并沒有把答案給說出來。他也過來幫忙,說了幾個答案“2,3,6,5”等等,我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只是拿第2問來問他“如果草莓是幾,那么草莓加草莓應該等于8呀,你這個等于幾?
他看了看都沒有正確答案。然后心思又被其他的事情給吸引了,不再算了。
? 孩子在推算的時候,自言自語地說“桃子4個,草莓4個,那不等于7呀,孫老師眼花繚亂了”(竊喜:孩子會一個新的成語了)
? 第3天早上,他想讓我跟他一起打架,我提出打架可以,他要幫我想想這道題怎么做。他同意了,我們打架以后我要拿出來這道題。他開始認真的推算,最后確定草莓是4,桃子是3.
這一次,他才是真正的懂了。此題還需要反復練習。
題目4:? 8個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已抓住4個,還剩幾個?
? ? 這道題對他沒有難度,原因是我在聽課的時候不小心被他聽到了。等我改變數字再去問他的時候,他就可以準確推算出來。奧奧,我的失誤。
題目5:幼兒園的蘋果吃了一半,還剩20個。幼兒園原來有多少個蘋果?
這道題是在上學的電梯里面完成的,開始他說是100.1000,很顯然他故意在亂回答。后來我表情認真的請他幫忙,他才開始思考,然后告訴我說是80,還猜了其它的譬如60,50等等。
當我問他“80的一半是20嗎?”他一下子就領悟了。原來他是不理解題意中的“吃了一半還剩下20”這句話。當他理解了之后,我再怎么變換數字,他都可以運用自如了。
卡在吃了一半還剩20個的理解,不知道20就是總數的一半。
題目6:兩個盒子各有5塊糖。從第一個盒子里面拿出2塊放到第2個盒子里面,現在兩個盒子里一共有多少塊?
這道題目,我是用直接演示的方式,第一次,拿了兩個罐子,往第1個罐子里面放5個溜溜球,第2個罐子里面也放5個。然后從第1個罐子里面拿出兩個放到第2個罐子里面,但是我在做的過程當中,他基本沒看。只顧在忙著搭自己的積木。
第2天早上,當我問他這道題的時候,我把其中的數字2改成3,把5改成了7。所以他讀了題之后,他的第一反應是10個,自己又感覺不對,站在那里看著題默默的想了一下,然后回答說14。
? 我問他是怎么想的。他說:第1個期里面去掉兩個就是5個,第2個7里面增加三個,就是10個10+4=14個。
? 顯然他的著眼點在于計算,而不是懂了守恒這件事情。所以我又拿了兩個盒子,用兩種顏色的亮片作為演示,問他開始的時候兩個盒子里面的數量加起來是多少?等我調換數量以后,盒子里的總量又是多少?他都回答正確。但是我感覺這道題可以再多磨兩次,他才會真正的理解數量守恒這個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