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叔大概40年前參加高考。填志愿的時候選擇了“不服從調劑”。據說我奶奶在家里跳著腳罵他,罵得全街人都聽見了。學校老師看到志愿,特意上門來,告訴他如果服從調劑,就會調劑去讀師范,出來之后做老師,多么多么好,他也沒改志愿。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去了自己選的學校和專業?,F在我三叔是我們家掙錢最多的人,就是常年在國外,不怎么能見到人。
我18年前參加高考。高中成績不太好,在重點班墊著底。高考考出了一個接近一本線的成績,感覺已經是自己意料之外了,慶幸不會沒有學校讀,屁顛屁顛的去報到了。后來第一份工作的地點在清華大學里面,每天在學校里面晃蕩,越發覺得大學和大學,是不一樣的。不過現在混成了職場老司機,再沒有人關心我本科畢業于哪里。
閨蜜小O曾經和我一起在廈門大學的體育館頂樓,看學校的游泳比賽,那時我們都已為人母,望著碧波中年輕的肉體和藍天下美好的學校,一起感嘆,當初考來廈大就好了。其實小O高考成績在那個普通高中是全班第一,去了川大,但現在和一幫名校,海歸的90后一起工作,常常會覺得自己學校不夠牛逼。
發小W,高考隨便挑了個二本學校,只要和女朋友在一個城市就好。后來跑去深圳搞金融,多年奮斗,現在手下一群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名校畢業生跟著他干。
老家小區門衛的兒子,8年前參加高考,錄取以后去上了一個月,聽大四的學長姐說學校不行,不好找工作,立馬決定退學回家,復讀重考。小區很多叔叔阿姨聽說了,都去勸他,不要給家里增加負擔,云云。第二年考了哈工大,在校就簽了一個能發放大學生活費的深圳某研究所,結果畢業發現,專業很好就業,條件更好的工作只能失之交臂,后悔不迭。
朋友的弟弟,今年參加高考。他離開學校十年了,是自學參考,今年成績不理想,離夢想的學校和專業還差一大截,已經準備復讀明年再考。
這就是高考,可能會超常發揮,可能會發揮失常。
這就是高考,高分可能低報,低分也可能高報。
這就是高考,承載著夢想,毅力和運氣。
這就是高考,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