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閱讀94/100】《親子溝通密碼》,培養情商高的孩子就這么簡單,幫助孩子從失敗、錯誤、沖突等事件中獲取能量,進而解決問題,建立自信,贏得合作。作者說:你要相信,你的孩子并不只是你的孩子,他其實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光芒。溝通的關鍵不是說服與打壓,而是引導出他人性中最美好、最真摯的善意與勇氣。溝通是激發孩子內在強大的自省力和和抗挫力,引導孩子自發改變的有效方法,也能很好地幫助父母即使在孩子犯錯或者遭遇挫折時,依舊可以為自己和孩子賦能。
? ? ? ? 父母會溝通,孩子就會改變。掌握溝通的密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和孩子做有效的溝通。溝通有語言和非語言,在和孩子溝通時,父母怎樣運用這兩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和孩子更好的交流,讓孩子做到喜歡主動溝通。傳承溝通密碼,高情商孩子在沖突中贏得合作。語言是最基本的溝通工具,父母的語言要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被重視。每一個人在交流中,管得好情緒,顧得到他人,看得到目標,贏得了合作,因為這才是我們人生幸福的基石。七個溝通密碼:動態,反挫,觀察,聯結,讀心,引導,賦能。
第一章? 動態:讓溝通軟著陸的三個動作學會動態地看待孩子,看待情緒,看待自己。
一、清零刻板印象,孩子才有無限可能
1、 我們期待孩子靈動鮮活,但是我們卻把他們固定為腦中的刻板印象,然后再用這個刻板印象去假定他們的未來,回到孩子身邊,從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們的變化與成長。是不是每個人,都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從小被大人灌輸一些知識,潛移默化我們的認知,刻板印象根植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意識,根深蒂固限制了我們對外界事物的好奇與探索。問自己是刻板印象還是孩子真實模樣,還是我們想象出來的。
2、去聽去看,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電影《瘋狂動物城》綿羊秘書是腹黑大老板,大象是瑜伽高手,告訴我們了解人的多面性和可能性,不要陷入刻板印象,我希望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可以具有多元視角和穿透力,讓自己從現有的局限中跳出來,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跨越刻板印象的阻礙,去看見和接納每一個人,去理解和包容每一個觀點,尊重個體,尊重不同,打破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封閉與局限。練習1:一張表格——刻板印象清零表,扭轉對孩子的壞印象。第一條我對孩子的印象(不好),反義詞,反義詞具體事例。
二、關掉鯊魚音樂,心境便能“海闊天空”
? ? 大腦里的音樂會,藏著一個秘密,原來,有條鯊魚潛伏在我們的生活里,不是孩子不好,而是父母已被“鯊魚”侵襲,“鯊魚”指的是控制我們的負面情緒。批評和懲罰大都是浪費力氣的教育方式。當我們攻擊孩子的時候,我們語言里時常充滿著對孩子否定,大部分情況下,孩子無法分清讓我們不滿的是他的行為還是他這個人。我們對孩子的“批評和懲罰”讓孩子學會“為人處事”。孩子隨身攜帶著一個隱形工具箱我們所用的溝通方法、對話方式,都會成為他以后為人處事的法寶。批評和懲罰讓孩子形成“無助者”人格。
練習2:按下快捷鍵,迅速轉化消極情緒轉化情緒三個快捷鍵:口——在家門貼個樹洞,回家前把煩惱盡情傾訴在樹洞口;手——請用力深深擁抱自己并對自己說“謝謝你承擔了這么多”;心——感受自己的內心,陪伴它平和放松。
三、做回自己,我們不是“超人”父母
1、“成為最好的自己”是個偽命題嗎?我沒有的東西如何給你?給孩子一個機會,感受父母的“無力”,愛自己,媽媽們也需要刻意練習。媽媽們“無條件地犧牲自己”,偽裝出最好的狀態,全然滿足孩子貌似合理的要求,殊不知可能導出“最糟糕的自己”和“最不好的孩子”。一個無法照顧好自己的家長,更無法照顧好孩子;一個無法看見父母真實需要的孩子,是不具備同理心的孩子;一個被家長庇護的孩子,是不具備能力感的孩子。
? ? ? 溺愛就是完全以孩子為中心,放棄了愛自己。我們要看見孩子的需要,更要引導孩子去看見父母的需要,愛孩子,更要引導孩子愛他人。只有這樣平等的關系中,只有在孩子和母親、和他人同樣美好的信念里,孩子才能夠慢慢地體會他人的感受,學會真正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再小的力量,也有能力和意愿去幫助他人。愛自己,媽媽們也需要可以練習,學會向他人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練習3:五個錦囊,讓父母恢復滿滿元氣:充足的休息時間(擔心被打擾用游戲:扮木頭人,扮演醫生與病人,也可以求助孩子媽媽不舒服);日常鍛煉(跟孩子跑步散步,做親子瑜伽,運動游戲);興趣時間(烹飪,讀書、養花、畫畫,跟孩子報同一個興趣班);社交活動(加入正能量團隊和群體,結交善于傾聽的朋友,組建讀書會,美食聚餐等);愛的充電(跟家人擁抱,明確告訴家人為你做一件事,買花,洗碗,請求孩子幫助等),等我們身心疲憊的時候,換個人生腳本,用心的方式,演示給孩子,告訴他們如何幸福地愛自己,愛他人,愛我們的生活。
第2章 反挫:化“危”為“機”的積極溝通
? 一、早點兒遇見挫折,也是人生的一種幸運。父母如何面對挫折,孩子如何面對人生,《獅子王》引導辛巴戰勝挫折的是他的榜樣——他的爸爸木法沙,它愛護家人、永挫勁敵,它就像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是辛巴的忠實守護者與生命指引者。父母是孩子天生導師,我們的行為和言語就是對各種未知境遇最好的詮釋,尤其是面對錯誤、問題,乃至挫折時,我們的方式態度,對孩子都有著決定其人格的深遠影響,他將模仿我們,落下他人生故事最重要的起筆。來一聲“啊哈”,把“艱難”變得有趣,我們無法改變經歷,但是我們可以定義經歷帶來的意義。有些無法預知的力量會奪走很多我們視如珍寶的東西,但最昂貴的,我們定義生活的權利和自由,卻一直牢牢地掌握在我們的手心里,誰也無法將它拿去!反過來看,挫折就是機會的代名詞。把挫折重新定義為際遇、幸運乃至機會。“在生活中,成長的關鍵,并不是樂觀本身,而是從可怕的經歷中吸取意義,這樣才能推動積極作用的發生”。
練習4:“啊哈”的游戲,教你積極面對挫折。當遇到孩子挑戰時,大膽嘗試,情景是什么?加上一個驚喜詞:啊哈等,機會(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什么事情)!
二、成長背后,哪個孩子不是一路摸爬滾打,別讓失敗和指責,聯手一起把孩子打趴,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和父母的指責聯手,一起把孩子打趴。犯錯,是人生送給孩子的“禮物,積極意義>消極挫敗=勇氣,從失敗中尋找積極意義,就是童年贈予每一個人的人生大禮。孩子在我們的引領下,就會構建積極意義的人生觀,逐漸養成“我可以、我能、我行”的心態,這種心態就是自我效能感。經歷失敗,這是童年賦予我們的特權。我們可以用小小的代價換來大大的收獲。讓孩子充滿勇氣,把困難變成逆襲的跳板:將關注焦點轉換為積極意義,找到通往成功的起點。
練習5:用一個箭頭游戲,教會孩子在失敗中探索機遇。第一步寫下或畫下事情經過,第二步邀請吃好吃的,保持心情愉悅,第三步玩箭頭游戲。寫下困難的事情,,做到了好處是什么?不想做了現在怎么辦?
三、好的溝通達成目標,壞的溝通糾結問題
? ? 目標導向,讓我們確定溝通方向,把重點放在目標上,以成果為導向,問自己和孩子“你的目標是什么?你到底想要什么”。洋蔥提問法,教孩子發現核心目標,目的一改變,行動自然變。把目標變成“外號”,讓目標時刻被看見:讓他看到成果,讓他看到過程,讓他看到挫折。
練習6:三個旗幟,指引孩子向目標前行:標志提醒,愿景想象,身份確定。
第3章? ? 觀察:“評價”引發溝通危機,“觀察”才是正解
一、孩子早早放棄努力,往往是因為家長的話語。? “主觀視角”是孩子與父母針鋒相對的導火索,選擇“客觀視角”運用觀察,孩子就能開啟對生活自我認知,不評判。不當評價讓親子溝通上演“真實的謊言”,人人都愛在溝通中加點兒料,怎么辦?用觀察的方法,觀察:細查事物的現象和和動向,評判對事和人物進行判斷、分析后的結論。
練習7:測一測,觀察高手是不是你。
二、要運用“觀察”,而不是“評判”。父母的大腦里,住著一個法官嗎?放下“評判”,孩子們才能減重前行,慢慢觀察,讓孩子看到人性本善。善源自我們的內心;美,存于我們的身邊。當我們和孩子都感知到了對方的善意時,焦灼的內心就會變得柔軟又開放,我們會停止指責,漸漸開始為對方著想,繼而會一點點發現每一個生命內在的美好和善意。練習8:簡單六個字,說出你的“觀察,我看到/我聽到。
三、三大工具,幫父母將“評價”轉向“觀察”。攝像眼,看到樸素的事實,用心去觀察;時間線,關注人的改變,生命隨著時間線在變化,但我們卻用靜態的語言來詮釋動態的世界,用固定的標準把每個人固化成為我們想象中的模樣,但是事實是每個人都是靈動的鮮活、創造不息的生命個體;計數器,讓表達更客觀,不要說總是怎樣,說出具體表現,我們看到的就是我們想要的,關注孩子感受和需要是什么。兩個小建議:當你說出“評判”的時候,請加上前“我認為”“我覺得”等,提醒自己和對方,這只是我的看法,代表我的角度,不一定符合事實。當孩子邀請你“評判”他的時候,請加上觀察的語言,作為事實的支撐。練習9:試一試,將評價改為觀察。
第4章 聯結:溫情暖意是溝通最美的底色
一、情緒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大道理嗎?情緒如四季,陪伴就好。作為父母,我們是否能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情緒怎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封鎖情緒,是最痛苦的身體記憶。練習10:天生的父母,未必天生懂得孩子的情緒,學習理解孩子的意圖,幫助他們調整情緒,從而讓他們自發地改變行為。
二、三個語言習慣,習得同理心。孩子最盼望來自父母的心靈感,語言習慣一:識別孩子的真實感受,識別情緒=描述觀察+表達感受,語言習慣二:接納孩子的任何感受,對情緒的接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語言習慣三:父母分享同樣的感受,真實回憶,真實觀點。練習11:小步前進一同理回應孩子的情緒。
三、有愛有方,陪伴孩子的喜怒哀懼
引導分享,讓孩子的喜悅盡情統放,積極回應?正面語言;默默在場,給孩子發泄憤怒的安全環境;擁抱悲傷,孩子在父母心中無可替代,強調無論你怎樣,我依然打開雙臂,對你全然敞開懷抱,你在媽媽的心里是無可替代的,當孩子憤怒的時候,請靜靜的陪伴,用關切的目光注視。去體會他當下的感受,當憤怒情緒釋放后,我們再給他溫暖的擁抱;全身心傾聽,給孩子的恐懼找一個出ロ,人生中的每一次困頓,帶來的每一份負面感受,都是非常難得的,它能讓孩子學會如何讓自己人生過的更好。練習12:一個九宮格,讓孩子學會獨立管理情緒。運動、深呼吸、魔力球、哭泣、書寫等。
第5章 讀心:洞察需要,將對抗變成合作
一、重視“需要”,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作為家長,我們很少表達真心所想,別讓孩子也使用語言暴力,敞開心對話,我們都如太陽般美好,練習13:“需要”詞匯表,讓我們打開愛之窗。
二、尋找那些迷了路的“需要”。先懂自己,才能學會不傷害孩子,孩子的每個攻擊,都是愛的悲劇性表達,善解人意的孩子,聽得到反駁中的渴望。練習14:來吧,建設我們的需要小屋。大白紙和彩筆,跟孩子一起繪制夢想小屋。
三、滿足“需要”,讓孩子的改變不再艱難
討厭媽媽的孩子,卻變成了貼心棉襖,4C模式(聯結情感、確認需要、縮小差距、創建行為計劃),讓迷戀手機的孩子不再貪玩,會讀心的孩子,把散成沙的團隊團結起來。練習15:兩個句式,學會最簡單的讀心術:我感到……這樣的感受告訴我,我的需要是~;我看見……可能他感到……或許他需要……。
第6章? 引導:沒有孩子可以被說服,除非他愿意
一、有效引導第一步:學會傾聽三重奏R.E.V
孩子的心思,用傾聽三部曲:第一重R:重復式傾聽,用傾聽敘說“孩子,我在乎你”,第二重E:同理傾聽,聽到孩子心底的聲音,第三重V:縱貫式傾聽,聽問合一,助孩子將夢想落地。練習16:加個小竅門,讓傾聽變得更流暢,加點好奇心,傾聽三個層次:聽到需要,轉換正面思考,放松思考力回歸。
二、有效引導第二步:放棄說教,讓孩子自己找答案,打破!那個阻礙孩子成長的小魚缸,聽就是放空我們自己,同時聽也是把成長的空間留給孩子。孩子自己,就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家長老是擔心孩子犯錯學會放手,會引導的父母,讓孩子自己說服自己,練習17:讓我們停止建議。
三、有效引導第三步:運用聚焦式提問法R.M.R.A。不給答案的父母,要學會提問題,Result.一聚焦成果,同步啟動孩子的左右腦,目標只有一個,目標大小——小步前進,目標方向——只能正向;Method一聚焦方案,精彩的點子閃閃發光,有限的選擇,頭腦風暴;Resource聚焦資源,外界力量就是孩子的臂膀,Action一聚焦行動,讓孩子多點兒掌控感,具體清晰。練習18:運用RM.R.A,讓我們來一次愉快的家務吧。
第7章? 賦能:持續行動,讓我們一起幸福一生
一、孩子受挫時,家長需要具備三種能力,孩子心里的存錢罐,裝著面對挫折的底氣,反轉力:讓孩子反復確認“我能行”,如果法,小步法,接納力:父母學會管理期待和現實的差距,強制力:寶貝,我愛你,同時我不能答應你,一個默契,一份堅定,一個游戲,練習19:"Yes,and”游戲,把事故變成了樂趣
二、孩子成功時,抓住挑戰帶來的快樂和意義。回顧細節,孩子會更加認可自己,表達感受,讓孩子內心充實又飽滿,說出需要,召喚孩子的使命與愿景,練習20:我欣賞我自己,因為我可以。
三、同行,彰顯生命內在的榮光。讓孩子學會奉獻,而不是完成任務,無論成敗,慶祝生活的每個點滴,感謝,讓幸福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傳遞,觀察,需要,感謝。練習21:我們就是彼此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