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修心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情,一個人想要變得更強更好,就要不斷修煉自己的內心。
十六年前我上初中,血氣方剛,內心躁動,我把無處安放的精力用在了讀書上,并且把這個習慣保持到了今天。那時最愛讀莊子,學會了超脫和曠達,消解了內心諸多苦悶。
于是,當我讀曾國藩日記時,看他寫到“靜中細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時,那份修來的心境又被激活了。
十年前我考入大學,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城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當身邊的許多人都開始放飛自我時,我也不再壓抑自己的天性——簡直就是放縱不羈愛自由,除了不學習什么都干,除了正業什么都做,沒日沒夜玩游戲啦,打撲克啦,看網絡小說啦等等,但我的內心卻感到越來越空虛脆弱,后來我通過讀名人傳記獲得了榜樣的力量,然后堅持寫反省日記,養成了自律的習慣。
于是,當我讀曾國藩日記時,看到他對自己的反省和克制,喚起了當時早起寫晨間日記的回憶。
六年前我大學畢業,剛剛踏上職場,為人處世方面一塌糊涂,全憑一身書生意氣。在經歷了諸多不順后,我從儒家經典里找到了方向,學會了知禮知言,內心也變得通達平順了許多。
最近半個月,我聽貓叔的兩節修心課,讀曾國藩日記,進一步總結出了自己的修心攻略,它的核心算法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達:
修心=信念*價值觀*行動。
01 信念:你的內心相信什么
開篇我所講的“修心是一輩子的事情”,就是我的一個核心信念。從初中到此刻寫這篇讀書稿,修心這件事一直都在持續進行中。
信念是指你的內心相信什么,它會告訴你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這樣也會讓你具有敬畏心,而不會犯下重大的錯誤。
在我三十歲之際,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諸多信念。
比如,利他是最大的利己。正如貓叔所講,人心常常都是自我為中心的,主動滿足別人,為別人創造價值,自己才能收獲越來越多的價值。這也跟孔子所說的“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是一樣的道理。
比如,讓自己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人心也常常生有恐懼和迷茫,而抱持這個信念,可以讓你更積極上進,而樂觀進取是一個人自身成事的關鍵。別人在你身上看到這些后,也會更加信任你,從而愿意助你成事,你會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更多貴人。
比如,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他的認知水平和為人處世的方式。在讀曾國藩日記的時候,我總結出了為人處世32字箴言:天道忌巧,辦事拙誠;天道酬勤,躬身而行;人道樂觀,積極可為;人道有缺,但求無愧。用大白話說,就是做事要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不能投機取巧、光說不做;做人要積極樂觀,無愧于心。做到以上,內心通達,做事專注,凡事努力爭取更好,又不過于固執,這樣就具備了社會精英的素質,一生的命運自然不會太差。
02 價值觀:你的內心更在乎什么
信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觀,而價值觀是指你的內心更在乎什么,也就是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反映在生活里就是對人對事的態度。
正確有效的價值觀,可以讓我們做選擇時更加堅定,行動的時候也更加專注。只有堅定才能夠持之以恒,對抗人性中不堅持不長久不信守的通病;只有專注才有更大概率獲得事業的成功。
可以說,堅定的價值觀是牛人的標配。
從頂尖牛人曾國藩身上,我看到了諸多閃光的價值觀,比如曾國藩認為,人生辦事,第一重要的是胸襟和德行,學問、才干等尚屬其次,所以他極度重視自身修養,自律克己成為習慣;再比如,他認為天道忌巧,所以他從不投機取巧,做事肯下笨功夫,扎扎實實,日積月累,表現在軍事上則是“結硬寨,打呆仗”等等。
03 行動:不去做,然并卵
信念和價值觀都是你內心的一部分,這些東西是看不見的,只有通過具體的行動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你才能獲得反饋和升級。
如果沒有行動,只是想想而已,就什么都不會發生,什么都不會改變。
曾國藩寫日記幾十年如一日,就是他修身的切實行動。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互聯網時代,知識和方法變得容易獲得,但如果懶得去思考、學習并加以運用,那么一切便利都是白搭。
修心=信念*價值觀*行動。今天我把我的修心公式分享給你,愿你把生活變成自己的修煉場,能夠日日精進,修得內心越來越強大,并獲得世間的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