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落基山脈一路前行,四季在侵尋,群山在變藍,湖光化作汽車窗前的霧氣……
我們將自己放進這無字的天地里,奔赴一場人與自然所能親近的極致。
班芙四大湖
路易斯湖(Louise Lake),班芙最美,亦是最魔幻的一處景點。它由冰川供養,日月雕琢,湖水碧如翡翠,水清如鏡,與雪山相互映照。然而,如果只是認為它勝在清與靜,那就錯了。如果不能近在眼前,你永遠不能體會到它的魔幻。它是洛基山眾神的宮殿里最珍稀的瑰寶,是多少日月星辰結了晶,入了魂所造就的。日出之前是它最攝人的時刻。面對它的一刻,仿佛天地靜止,空氣凝固,有一股幽秘的力量迎面撲來,似要將人吸入到它的盡頭——那里是萬古冰山的懷抱,也叫永恒。
夢蓮湖,(Moraine Lake),“Moraine”英文意譯是“冰磧石”,據說湖泊是因冰磧石堵住山上的融雪而形成。而到了中文,總是不乏浪漫,”夢蓮湖“三個字,充滿著多少溫山軟水的脫俗。據說它被公認為享有最高攝影身價的湖泊。雖然湖水顏色較露易絲湖少了些翠綠,卻多了幾許藍,渲染了一層幽色,連湖邊環繞的十峰都跟著蕩漾起夢幻的影子。湖邊有幾堆枯木,入畫本應增添一絲地老天荒的感覺,可惜游客太多,成群的大人小孩在枯木堆上攀爬,叫聲此起彼伏,且視線所及格局不大,身臨其境的體驗并不好。盡管如此,拍出來的照片效果很好,它的“上鏡”果然名不虛傳。傳說夢蓮湖最美時分是清晨和傍晚,它的美如朝煙如暮云,陽光照得太烈就要消散??上覀儧]能等到日落,好在有云層阻擋,偷偷漏下的一道金光剛好撩起了一絲暗藏的風姿。
弓湖(Bow Lake)位于鴉腳山(Crownfoot Mountain)岸下,就在93號高速路旁。原以為湖泊形狀像弓,其實是因附近樹林可製弓而得名.也許是天氣原因,相比前兩大湖,弓湖顯然缺少亮點。其湖面非常寬廣,水色深綠。無風無浪的時候,水面如鏡,遠山、藍天和松林會一起投影到水里。而我們去的時候,正值云回風烈,湖面煙波淼淼,完全另一幅景象。好在此處人煙稀少,仿佛真正的世外幽谷,干干幾筆寫意的山水,給人片刻的安靜,也好。
看過了幾大名湖后,本來對剩下的沛托湖(Peyto Lake)期望并不高。誰知,它的美,它的獨特,它的姿彩,完全可以用“驚喜”來形容。一路攀登來到山巔的觀景臺,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后,這大自然的神跡就在我們眼前了。它靜靜被群山環抱,像極了浮空的天鏡。由冰川融化的湖水,仿佛融化的祖母綠寶石,調入純白的牛奶,形成了一片奇幻的奶綠色,這色彩,是一種異色,是由山川與冰雪的溫度,光陰與萬象的倒影,洗為出塵之色。個人認為,沛托湖完全稱得上落基山脈一朵最艷麗的奇葩。拍這張全景的時候,水里剛好有白云的倒影,又是另一番耐人尋味的景象。不禁浮想,四季輪回,云去云來中,它又會編織多少場不同色彩、不同風情的綺夢?
硫磺山
硫磺山(Sulphur Mountain)是必去的景點之一。坐上纜車,登上海拔2280米的山峰,落基群山就在眼底了。遙望群山,峰峰相連直至天邊,可以稱得上逶迤磅礴。它們的山巔各自露出灰白的巖石和積雪,色調顯得極滄桑,雖不是青山綠水色系,但別有一種鐵馬金戈的跌宕。遠望白云深處,天山終于匯成了一色。
翡翠湖(Emerald Lake)
離開班芙,一路向西北,來到幽鶴國家公園(Yoho National Park)。這個國家公園唯一的亮色就是翡翠湖了。雖然一路行來,湖光山色已閱遍,但來到翡翠湖,依然令人心動。如果說班芙的四大湖滿是仙氣,不似人間氣象,那么翡翠湖就像是塵世的一股清流,它既風華絕代,又平易近人,是一塊真實而觸手可及的極品翡翠。
和洛基山脈的許多湖泊一樣,翡翠湖形成于萬年前,由古老的冰川冰磧石阻水而成湖泊。由于湖水中所含礦物質粉塵的數量不同,在不同光線的映射下變幻著翡翠顏色。不同的是,它的美,是秀美,是幽雅。一眼望去,遠處的春山盈然起伏,與近處層疊的松林一起倒映在水中,近岸還多了點點粉紅的野花,酷似一幅精致的淡彩山水。這詩畫般的景色,是否喚起了那些美妙的金粉記憶?
哥倫比亞冰原
前往哥倫比亞冰原(Columbia Icefield),走的是冰原大道,如同他的名字,踏上這一刻,便意味著從盛夏奔赴寒冬。天寒地凍中,北極圈以外世界最后的冰原遺跡便近在咫尺了。哥倫比亞冰原形成于公元前23萬年,歷經四次冰河時代,依然屹立在世間。走在壯闊的冰原上,我們就像在與時空對話,想象曾經的萬古云霄,想象著物換星移,這是多么炫酷的體驗!
向遠古致敬,向自然致敬!
賈斯伯國家公園(Jasper National Park)
人們可以輕易去到一片廣袤天地,卻未必帶著一片廣袤的心。
在Jasper國家公園之前,我從未思考過旅行的意義。每次旅行都會有眾多感受,可是瞬間就散落了,甚至一回頭就完全遺忘了,走過的那些地方最終也不過成了一個個travel list里被打上紅勾的記號了。
來到這個名副其實的動物天堂,忽覺自然是如此神圣,與野生動物們擦肩而過,才發現自己和它們沒有什么分別,在同一時間長流中,萬物都平等地譜寫著自己的生命。在這片土地上,關于一頭駝鹿的呼吸,一只鳥飛過的聲音都讓人覺得格外清晰。在這里,生命美好得讓人陶醉。
以下的動物照片都由波姐的老公張老師拍攝。張老師職業為人民教師,但喜歡觀察動植物多于喜歡留在人類群居的世界里……他時常讓我想起星野道夫(也許他自己不承認。沒關系啊張老師,你拍你的,我寫我的),起碼,他們對自然,對生命有不一樣的理解,因此,對這個世界的態度也是沉默多于喧囂的。看吧,為什么我們拍出的旅游照片,只是像明信片,而真正理解自然的人,卻能拍出有生命的照片?其實無所謂拍攝的對象究竟如何,只是不一樣的視角決定了一切。
文字是蒼白的,鏡頭才是真切的。
再見,落基山。再見,地球上鑲滿璀璨寶石的緞帶。
后記
仔細一想,這竟然是我第一次寫游記,因為一直以來都不屑于賬簿式的文字。然而,現在市面上也流行一種極炫的寫景文學,所到之地處處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顛倒了無數蒼生??上?,我再觸景也生不出如此名目繁多的情。但愿這一次,寫下的文字既有感情又不矯情,不僅是一次旅行的記錄,也是一次對旅行意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