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風(fēng)南浦
01
有一次,加完班后覺得無聊,就一個人隨意拐進(jìn)了公司附近的一家電影院,準(zhǔn)備看場新上映的電影。
由于臨時起意,沒有提前訂票,座位沒得選。落座后,發(fā)現(xiàn)左邊是一對情侶,右邊是一對閨蜜。
左邊的姑娘用打量怪物一樣的眼神看了我一眼,然后一頭扎進(jìn)男朋友的懷里,撒嬌似的說:“謝謝親愛的來陪我看電影,我可不敢想象一個人來有多么可怕,有你真好?!?/p>
右邊的兩位也發(fā)現(xiàn)了我的存在,相互安慰著有彼此的陪伴真好,其中一個姑娘還飽含同情地詢問我:“你一個人來看電影???你都沒有朋友的嗎?”
我內(nèi)心翻著白眼:這是什么鬼邏輯?一個人看電影就很可憐嗎?然后微笑著跟她們說:“嗯,我沒有朋友,你們真幸福?!?/p>
然后我看到兩個姑娘的手握得更緊了。
一個人做事就很孤單可憐嗎?單獨行動就是沒有朋友嗎?為什么大眾總是用合群來評判一個人是否幸福呢?
以前,我也喜歡和朋友們一起看電影,覺得一個人去會很尷尬。可是《魔獸》上映的時候,朋友們都表示對這部電影毫無興趣,我一咬牙:只有自己一個人去看了。
我原本以為一個人去看電影會很尷尬,入場的時候像做賊一樣心虛,我害怕別人用異樣的同情的眼光看我,害怕在成群結(jié)隊的觀影隊伍中顯得異常孤單,所以一落座,我就把大大的3D眼鏡帶上,拼命想將一切屏蔽。表面故作淡定,其實在燈光暗下來的幾分鐘前,我度秒如年,如坐針氈。
可是一切的一切,隨著電影的開場而被拋到九霄云外。等燈光暗下來的一剎那,周圍的一切仿佛被自動屏蔽,這個世界只剩下你和眼前閃光的屏幕,這是你與導(dǎo)演的兩個人的交流,你盡可以隨著熒幕里的世界或大笑或流淚,這是只屬于你一個人的自由宣泄情緒的時間。
當(dāng)影片結(jié)束,世界恢復(fù)光明的時候,你收起臉上剛才還真實的表情,一臉平靜地走出去,不用因劇情與他人爭論,不用因感慨而被批故作高深。你懷揣著剛剛與導(dǎo)演交流的思想產(chǎn)物,
靜謐地享受著不被人打擾的精神洗禮。
一切是這么的美好。
從此,我愛上了一個人看電影。
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坐哪里就坐哪里,想怎么評價就怎么評價。一切都是自由的。
所以,當(dāng)遇到上述被人同情的情況時,我早已懶得與之辯解,相反,我反而比較同情那種做什么都要抱團(tuán)的人。因為這種人,往往沒有自我,而且真正的孤獨又空虛。
叔本華說:“一個人擁有的越多,那么,別人能夠給予他的也就越少?!彼?,在獨處的時候,一個空虛的人就會將這種感覺放大,更加覺得自己孤單又可憐,因此,他急切地想要尋求另一個人的陪伴,好用“抱團(tuán)”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的空虛。
相反,一個內(nèi)心豐富的人在獨處時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和生活的樂趣。他們看上去形單影只,其實卻生活得無比豐盈。
總之,一個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感覺到自己本身,才能完全成為他自己。同時,人只有獨處的時候,也才是自由的。
02
剛剛畢業(yè)的時候,一位前輩請我吃飯,給了初入社會的我三條忠告:第一,永遠(yuǎn)保持三觀端正;第二,要健身,保持身體健康,身材勻稱;第三,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那時候,前輩已經(jīng)快結(jié)婚了,未婚妻漂亮又善解人意,可是他卻說自己常常懷念單身的時光。我揶揄他得了便宜賣乖,他很感慨地說:“兩個人的生活有兩個人的好,一個人的日子也有一個人的樂趣。我現(xiàn)在常常懷念我剛畢業(yè),還是單身的時候,一個人逛街,一個人聽音樂,一個人旅行,那是完全自由的時刻,人一生也只有那么幾年的自由?!?/p>
我很奇怪地問:“一個人逛街旅行,不會很孤單嗎?我可不敢……”
前輩很認(rèn)真地說:“你千萬不要害怕一個人做事,其實以后你才會發(fā)現(xiàn),能陪你的人會越來越少,大家有都自己的事要忙,真正做決定的時候,往往只有你一個人,一定要從現(xiàn)在適應(yīng)一個人生活。”
當(dāng)時我還半信半疑,后來越發(fā)明白了這些話的意義。
一開始,老同學(xué)和朋友們還會經(jīng)常聚一聚,交流問候一下彼此的生活,后來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新圈子,新朋友,關(guān)注的焦點也越來越不同,共同話題越來越少,漸漸地也由見面改為微信交流,交流的頻率也越來越低,后來慢慢淪為點贊之交。
其實越長大你越會發(fā)現(xiàn),可以隨叫隨到的朋友越來越少,可以叫出來一起玩的朋友也越來越少,曾經(jīng)可以徹夜長談的朋友如今鮮有聯(lián)系,滿滿的通訊錄好友列表卻很難找個幾個可以說知心話的人。
你會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簇?fù)碓谥車倚εR的朋友,忽然有一天就都不見了,只留下你孤零零的一個人。
其實成長就是從一群人,到一個人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們不能時時刻刻都與他人捆綁在一起,當(dāng)沒有人陪伴的時候,我們就要學(xué)會與自己好好相處,與孤單和解。
03
我的同事婷姐是個大美人,連我一個筆直的女孩子看了她都想彎的那種驚為天人的美。
按照“這個世界終究是看臉”的邏輯,婷姐應(yīng)該是每天應(yīng)酬不斷的吧,可是并沒有,她拒絕掉了所有的邀約,享受著與自己獨處的時光。
她可以一個人逛街,一個人郊游,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去KTV,一個人過生日甚至一個人搬家。網(wǎng)上“十大孤獨指數(shù)排行榜”的內(nèi)容她基本都占了,可是這些行為與孤獨無關(guān),她反而很享受。
當(dāng)我知道她一個人過生日的時候,簡直驚呆到說不出話。我驚恐地問:“你一個人過生日,不會孤單到想哭嗎?如果換做是我,我就不過了,免得難過?!?/p>
婷姐也同樣驚恐地反問我:“為什么不能?生日本來就是一個人的節(jié)日啊。”
所以她不但過了生日,還過得有聲有色。穿上了平時不怎么穿的露肩連衣裙,戴上了夸張但好看的首飾,送了自己喜歡了很久但一直沒舍得買的禮物,一個人去了心儀已久的餐廳,還給自己訂了漂亮的蛋糕,最后鄭重地許下了生日愿望。
在外人看來,這樣的生日簡直孤單可憐透了,甚至想心疼地抱抱婷姐了吧?可是婷姐覺得比起在一堆熱鬧喧囂的包圍中迎合大眾,還是按自己的想法過比較幸福。
“沒有任何一種深刻和走心的交流,能在熱鬧的人群里完成。”婷姐如是說,“當(dāng)一群人在觥籌交錯的時候,溝通常常變得淺薄,因為你必須展開一個人所有人都感興趣的話題,而作為個體的‘我’就被漸漸抹殺掉了,人在人群中最容易丟失自己?!?/p>
最初,我也喜歡認(rèn)識各行各業(yè)的朋友,喜歡和不同的人聚會吃飯,那種人群中的熱鬧像嗎啡一樣,可以暫時麻痹你的神經(jīng),讓你誤以為自己生活得很精彩,很充實??墒乔K人散后,你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始終還是一個人,這種孤獨感會比之前來得更加濃烈。所以為了掩飾自己的孤獨,你會繼續(xù)選擇扎堆來麻痹和隱藏這種情感,然后在人群中徹底迷失自我。
后來,這種社交讓我覺得十分疲憊,于是推掉了很多局,放棄了很多無用的社交,開始專注于自己的生活。
我可以不必考慮約誰去吃自己期待已久的料理,也可以不用考慮別人的行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生活的節(jié)奏完全由自己掌控,溝通成本降低了,做事的效率提高了,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反思自我,一個人,反而讓我覺得比之前的生活更加充實。
不過,學(xué)會獨處并不是說一個人要自閉,孤僻,不合群,而是說不要為了扎堆而扎堆,不要為了喧鬧而迎合大眾,犧牲自我。
其實,觥籌交錯和青梅煮酒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diào)劑,觥籌交錯雖不走心,但卻能活躍沉寂的生活;青梅煮酒雖可交心,但難免容易陷入個人情緒無法自拔。
愿我們都能在無奈的生活中即可把酒話桑麻,又能獨釣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