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接待的時候,遠遠地見米樂爸爸載著小米樂過來了。
爸爸停下電動車,將她抱下車子,我迎了上去,和她道早上好。見她眼睛紅紅的,還小聲啜泣著,蘋果樣的臉蛋上掛著幾滴小淚珠。爸爸說:“聽話,乖,今天放學給你買奇趣蛋”,說著把他塞到我懷里,她使勁忸怩著,將臉偏到一邊,扯開嗓子哭起來,身子馬上變得僵直起來,她的這些舉動引來送園家長和幼兒的目光。見她如此,我說可以讓爸爸帶她進教室,她的情緒才得以安撫,邊走邊哽咽。
進教室的路上,我和爸爸有幾分鐘短暫的交流。我得知,米樂最近和爺爺奶奶一起住,為了方便和堂弟一起結伴入園,她的媽媽在自己家里照顧同胞弟弟。米樂有一段時間沒見到自己的媽媽和弟弟了。
進了教室,爸爸把她交給姜老師,她低著頭在摳指甲,沒有抬頭和爸爸說再見,爸爸再次告訴她回家后會給她買奇趣蛋。我和爸爸說,回家后要多觀察米樂的行為,最近她比較脆弱,人也不像以往活潑,總是很黏老師,而且動不動就哭。爸爸想要說什么終是沒說出來,點點頭,匆匆消失在走廊那頭。
第二日,米樂奶奶在微信中詢問我有關米樂的情況,提到每日送園總是哭哭啼啼,和剛入園時判若兩人,自我很困惑。記得那時候奶奶送到園外,米樂自己蹦蹦跳跳跑到教室,遠遠地能聽到她咯咯的笑聲。如今送園成了家人最大的煩惱,每日清晨聽到她大聲哭鬧各個臉上愁云密布。
我將米樂在園的表現告訴奶奶后,她很吃驚:“每天回家她和堂弟玩得很好,很少會提到她媽媽,有時候媽媽和她視頻,她都顧不得說話。我們家人每天都會鼓勵她,說她唱歌跳舞很棒,在幼兒園表現也很好?!?/p>
回想有關米樂最近的情況,記得有一日,她怎么也睡不著,想讓姜老師抱。有時候,她會告訴姜老師,她很想媽媽和弟弟,她已經很久沒見到他們了。平時,最愛和堂弟多多挨著坐,如果因為別的原因老師將他倆分開,她會大哭不止。一旦和小朋友鬧了矛盾,眼淚就流下來了。做錯事情,老師找她溝通的時候,總是低著頭不說話。以前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做得很好,現在拖拖拉拉,很久也完成不了,和別的小朋友打打鬧鬧。和曾經的那個果斷、聽話、講道理的小姑娘完全不同。
經過前后對比思考后,我和奶奶做了一番溝通,希望奶奶這樣做:
一、將米樂送回到媽媽身邊,和媽媽生活一段時間。母親的愛能化解一切恐懼,給予孩子力量,讓她細心不脆弱,能直視遇到的問題,也能進一步去化解。
二、來園前,媽媽要和米樂做一番溝通,希望她來園前來園后該如何做;
三、如果米樂和媽媽由奶奶照顧后,奶奶要和媽媽做一些溝通,保持教育的同頻性。
奶奶感嘆:原來,角色永遠不可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