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五一家庭聚會,爸媽和一眾長輩推杯換盞,一頓午飯吃了兩個小時還不盡興。
時間過半的時候剛上初中的表妹就坐不住了,在旁邊小聲跟我抱怨浪費時間,說下午補課作業還沒做完。
最后眼看著大家都沒有結束的意思她干脆拽了嬸嬸提前退場,看著妹妹風一般地離開,我突然生出幾分羨慕。
13歲的年紀,純粹的像一張白紙。她沒有娛樂的時間,卻比成年人多了一份任性和恣意。
當年我坐在教室里,就是這樣的季節,看著陽光透過樹葉落在窗戶上斑駁的影子,無數次地向往離開。
那時候我和身邊所有的孩子一樣,迫切地想要長大,希望能擺脫父母的監督、學校的管束。大大方方地看小說、逛街、化妝、暗戀某個長得帥的男孩子,然后表白,再和那個人手拉手做很多電視劇里那樣浪漫的事。
我以為所謂成長就是香水、大波浪、男朋友和自由,我以為我會從此天高海闊。
直到有天渾身黏膩地踩著高跟鞋,和一群陌生人擠在狹小的空間里,看著地鐵窗外快速閃過的光影和車窗里自己疲憊的樣子,我才明白:所謂成長,就是不斷地熟悉失望。
成人的世界除了自由,更多的是社會賦予的巨大壓力。
擺在我們面前的不再是月考成績單、年級排名表,而是一張張信用卡還款條。
我們買了香水、燙了卷發,卻并沒有變成偶像劇里好命的白蓮花女主角,而是日復一日為了生存而后更好的生活奔波著。
02
第一次見到小何是在一輛回家的黑拼車上。
她上車的第一句話是:你們介不介意我把這碗涼面吃了?然后抱著打包盒開始瘋狂吸入,在一眾陌生人的矚目下吃完了一整份面。
小何30歲在這個城市打拼8年,從普通銷售做到了金牌獵頭。她調侃自己是個“人販子”,別人賣貨她賣人。
從國企高層到世界500強的CEO,她不斷刷新著自己的記錄,而得到的傭金也從剛開始的杯水車薪到現在令人咂舌的程度。
小何告訴我,她經常為了談一單生意從凌晨就爬起來化妝,穿著8厘米的高跟鞋一站就是一整天。
最狼狽的一次一雙腳被新鞋磨得血肉模糊,隱形眼鏡像是粘在了眼球上,她堅持到跟客戶握手說再見,然后狂奔到洗漱間摘掉隱形,脫下高跟鞋的時候痛的眼淚直流,出門差點把迎面走來的清掃大媽嚇到心臟病發。
我看著她腳上的恨天高問:那現在呢?還疼啊,習慣了。
那時候我覺得小何就像是現實版的杜拉拉,我們曾那樣羨慕過的人生轉過頭卻是一路荊棘,一路歌。
03
在《加油吧實習生》里面有這么一個情節:趙麗穎扮演的女主角宋暖在多次應聘被拒之后心情低落,回到宿舍和寢室人聊天,本以為還有一個姑娘也沒有著落卻被告知對方剛剛也簽了工作。
她有些尷尬地回避著別人的安慰,然后在所有人看不到的角落邊流淚邊把薯片放到自己的嘴里認真地嚼著。
只有經歷過失敗的人才能體會那種辛酸和無力,明明感受到這個世界對自己的滿滿惡意卻只能強撐著一身的疲憊笑著對別人說:我一點都不介意。
去年實習的公司有位十分優秀的姑娘,年紀輕輕就已經是部門經理。平時工作踏實穩健,只有在說起家人的時候會流露出幾分小女兒的嬌憨。
整個公司都知道她有個好爸爸,每天早上為了她爬起來做早餐,幾乎一年不重樣。
可幸福總是太短暫。
那天她少有的慌張失措,接了電話就一陣風似的往外跑,同事們不明就里,一個個面面相覷。后來聽說老人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就在家門口不遠的地方被一輛貨車撞倒,連救護車都沒有等到,肇事司機逃逸。
一直到實習結束,我也沒有再見到她。辦公室再也沒有了香甜的早餐味道,那是爸爸的味道。
不知道多久之前我還對這些偶像劇一樣的情節嗤之以鼻,總覺得朋友背叛、親人驟然離世、自己罹患絕癥的橋段只適合出現在電視機里,卻忘了藝術往往來源于生活。
等到有一天驟然發現所有的一切都距離自己這樣近的時候,不禁在心中生出些許驚慌和悲涼,年少時候不懂得珍惜,如今卻拼了命也抓不住這份記憶。
能做的,仿佛只有一句:活在當下。
04
想起前不久紅遍網絡的那篇《愿你》,字里行間全是少女心意。她無疑是害怕的、迷茫的,可她又是明媚的、堅強的。
整篇文章最打動我的便是那一句“愿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好的年華人人都有,可經歷過數十載的風雨,還有幾人能一雙眼眸清澈見底,對著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和驚喜?
太多時候,最先衰老的是我們的心。透明質酸沒有辦法讓它水嫩,膠原蛋白也不能讓它再光滑如初了。
《阿貍.永遠站》的結尾,結束了一天旅途的小狐貍回到家告訴媽媽:原來,這世界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媽媽笑著回答:有啊。
阿貍吃驚地看著媽媽,媽媽眼睛瞇瞇的:我永遠愛你啊。
當時我抱著那本書哭了很久。
它就像一盞明燈,在黑暗世界的盡頭散發出微弱的光,告訴我:那里有人在等你。
如果有一天有個小孩子一臉羨慕地看著我,我一定告訴他:別著急,慢慢來。你期待的未必就是你想要的,人生的每一段都是千金不換。
愿我們洗盡鉛華不忘初心,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