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一座臨海小鎮子的西北面,有一個小村莊。這個村莊不大,全村住戶不到200人。
村莊的東面鄰著省道,南面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西面與鄰省的經濟新區相鄰。
這個小村莊的地理位置那是相當優越。
就在這個村莊的西面,有一大片荒野地。肉眼基本看不到邊,荒野地里有過去留下的水溝痕跡,不過早就干涸了。
這里到處是海水,淡水不多。在荒野地的邊上,有幾處蝦池,是村里老王家在那里挖出來專門養海蝦用的。
小編在10幾歲時,曾經到那幾處蝦池邊上捕捉過螃蟹、釣過海鯰魚,兒時的很多記憶都留在那里了。
不過,現如今那幾處蝦池早就沒了,那片荒野地上到處是現代化工廠。
附近的村民們大多成為了工人,不再為吃喝發愁,照比之前種地的日子輕松、安逸了很多。
不過,在建造那片工業區的時候,曾經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這件事直到現在依舊是村民們茶余飯后談論的話題。
那么,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各位看官這就隨著小編的筆墨,一起來看看這則民間小故事吧!
在我國正式加入WTO的第三年,冀東地區也開始大搞經濟建設。
有一日,一群人拿著各種先進勘測設備來到了這片荒野地里。
他們一連考察了一個多星期,不久后,附近的鄉民們開始口口相傳,說村子西面的那片荒野地要建設工業區,到時候會在這里修建很多現代化工廠。
鄉民們聽了傳聞后都很高興,因為在先進的工廠里上班總比放牛、打雜、打理農作物要好很多。
當然,最顯著的是他們提高了家庭的收入。
在鄉民們的企盼中,市里終于派來了專家和工程隊。大型建造機械、挖掘、打樁設備被運到了這里。在百姓歡呼聲中,浩浩蕩蕩開進了那片荒廢已久的鹽堿地里。
隨后,打樁、平整地基的工程如火如荼地進行了。
而就在工程進行的第七日,隨著挖機司機小王的一聲吶喊,打破了施工現場的秩序。
小王那年38歲,是個經驗豐富的挖掘機司機,曾參加過多個大型工程的建設,經驗和技術沒得說。
那日臨近午時,他操作挖掘機開始向地下深挖。
忽然,挖掘設備似乎碰到了什么硬物,僵在那里不動了。
“咋回事?怎么下不去了?”小王有些疑惑,心中暗暗思忖著。
他又用力往下挖了一下,可設備還是沒有下去。
“張哥!你過來看看!”小王拉開車門朝著不遠處的一位老師傅喊道。
張師傅趕忙跑了過來,問道:“出啥事了?”
“這下面好像有塊大石頭,我挖不動了!你叫幾個師傅過來看看!”小王喊道。
“行!你等會,我去叫人!”張師傅轉身跑了,不多時叫來了幾個施工師傅,都圍在設備旁邊。
有一臺推土機也開了過來,準備幫小王推開地下的那塊大石頭。
“你把石頭挖出來,我讓推土機幫你一把!”張師傅喊道。
小王開始踩油門,此時身后的排氣管子冒出了滾滾黑煙。
只聽“咔嚓”一聲響,小王趕忙提了起來,可眼前哪里是什么大石頭,分明就是一個棺槨啊!
此時棺槨板已經被挖碎,眾人見狀倒吸了一口氣。
“快停下!別挖了!這不是石頭,趕緊去叫工頭!”張師傅大喊了一聲,身邊的一個小伙子聞言后撒腿就跑了。
小王害怕了,拉開車門跳下了車。眾人圍在一起互相議論著:“沒聽村民們說過這里有墓地啊!這個紅棺槨哪來的?”
“我看這棺槨不是近代的,你看看板子顏色都已經褪色了。大家先別動,等工頭來了再說!”
不多時,工頭跑來了。他看了看那個紅棺槨后就開始向眾人詢問情況。
“劉工,你看看該咋辦?”小王朝著工頭說道。
“不辦了!暫時停工,我馬上向領導匯報!”工頭嚴肅地說道。
午時已經到了,工人們回到休息處開始吃午飯。
劉工將此事匯報后,下午時候,從市里來了幾個領導。他們看過現場后,臨時開了個會議。
有領導說,不用管,填上土繼續建,不能耽誤了工程進度。
也有領導說,請懂行的人看看,要將那個紅棺槨挖出來再厚葬。
大家意見不一,場面一下僵住了。
劉工隨后說道:“我個人偏向于厚葬,不能直接在上面蓋。就算工程再緊迫,也不能壞了規矩!再說,那些工人們也不可能繼續建的。”
片刻后,一位白發老人說道:“我也覺得這事要按規矩辦,別只顧著趕工期,得罪了先人!”
白發老人說話有分量,幾個領導沒再說什么。劉工得到命令后開始托附近村民們尋找懂行的人,可這附近還真沒有懂這事的人。
工程暫時進行不下去了,倒是把劉工忙壞了。他走訪了附近十幾個村子,依舊沒有找到高人。
離著這里70多里地外的一個小村莊里,住著一位張姓老漢。
張老漢歲數大了,在家里種一些瓜果蔬菜。他懂得堪輿學,偶爾出門幫人家看宅院。
因為道行深,附近村民們都叫他“張道人”。
就在工程暫停的第三日下午,張道人外出看望自己的老姐。在路過那片工程地的時候,聽聞工地里挖到了一口紅棺槨,工程還暫停了。
張道人得知此事后,心里暗暗思忖道:“這片荒野地好不容易被規劃用來建造工廠,這可是利民的大好事,不能因為這事耽誤了工期,壞了規矩而影響此地的后人,這個忙我要幫!”
張道人隨即進了工地,表明來意,這下可把工頭劉工樂壞了:“您來得可太是時候了!您先進屋喝口水,我一會兒再帶您去現場看看!”
“別客氣,我還要去姐姐家里串門兒,現在就去現場吧!”張道人說道。
“那行!我給您帶路!”劉工十分客氣,不一會兒就將他帶到了棺槨處。
那個紅棺槨擺放位置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觀察了很久,隨后對劉工和幾位領導說道:“依著擺放位置看,這下面可不止一口啊!起碼有十口!應該是五大五小,都是紅色的。”
眾人聞言皆是一驚,趕忙詢問如何處理。張道人思忖片刻,將處理方法告知了在場的幾位領導,隨后他因探親,也沒要錢就離開了。
工程隊按照張道人的囑咐一一照辦,結果陸續又挖出來九口紅棺槨。這些棺槨確實大小不一,呈花瓣狀擺放著。
十口紅棺槨隨后也按照張道人的指點遷到了別處厚葬了。
從此之后,在建造好的工業區的西北面,圍出出了一塊平地。
這里多出了十個墳頭,修建得很是高大、氣派。而且,每到過年、清明時,總會有專人來此祭拜。
如今這個工業區的工廠有20多家,附近很多村民都進了工廠工作,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累生活。
最重要的是,鄉民們手里的錢富裕了,各家各戶建了新房、買了汽車,照比之前,可是天壤之別啊!
直到如今,這片工業區一直很太平。一年下來的工傷事故排在冀東地區最末位,想必是那十位先人在保佑著他們吧!
據說,幾位領導后來去聘請過張道人,張道人微笑著婉拒了。
他說他熱戀著這片土地,如今歲數也大了,不想再到處奔波。
他說坐在自家小院子里,吃著“小蔥蘸大醬”才是他最向往的安逸生活。
幾位領導聞言后是面面相覷,他們沒再勸說,謝過張道人后便離開了。
張道人依舊在自家院子里種著蘿卜青菜,日子平淡但內心卻無比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