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到雙流區永安中學上。內容為作文審題,且為同課異構。
第一堂課為永安中學年青老師張老師執教。介紹一下他大概的流程:先說什么是審題,再讓學生看一下七中育才網校的導學案,勾畫,對審題寫到了反向審題(解決“不能是什么”,“還能是什么”);最后給學生兩篇作文,讓學生閱讀,讀后說說哪一篇作文好,原因何在。
我的思路:第一,聽聽故事。從講故事開始引入審題,講了“踏花歸來馬蹄香”和“深山藏古寺”兩個古代作畫審題的故事,學生興味盎然,深受啟發。及時小結審題方法。
第二,小試牛刀,參與故事。將學生分為兩大部分,即三個大組的學生完成“竹鎖橋邊賣酒家”審題構思,另三個大組完成齊白石老人曾經的畫作“十里蛙聲出山澗”。學生思考,展示,互動。
第三部分,作文審題實踐練習。以成都中考作文題“揮手自茲去”,另自擬“只有香如故”,“亂花漸欲迷人眼”為題,進行練習。
我所授課班級,八年級二班學生。這是一個普通班,40個左右。上課前都大聲朗讀詩歌。今天朗誦的是《錢塘湖春行》。學生聽得很投入,從他們的眼神中感覺收獲很大。
第一堂課由永安中學的張老師授課,他使用七中育才網校課程作為藍本
校園滿是銀杏,初秋,銀杏漸黃,白果漸熟。
由七中育才葉玲主編的《初中作文序列》導學八年級分冊。看來七中育才很重視成果收集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