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家里只剩一片一次性口罩,閉門宅家有十多天了。
遮面的口罩,在新冠病毒肆虐時期,在突發災難的驚懼時刻,足可以阻擋兇險的病魔,足可以"罩"護平安。
當下,普通不過的口罩,實乃一"罩"難求,急需用時方恨少。舉國上下,匱乏的口罩真的比黃金還稀缺,比貴州茅臺酒還難搶。此時,擁有口罩的多少,心理的感受截然不同,喜憂不均。
蒙上薄薄的口罩,出門,跑了六七家藥店,想撞撞運氣。無腦的結果:皆無貨。
但還是有小小收獲,在一家藥店柜臺上,余有三小瓶抗菌洗手液,全收。離店時,店員說:加下群,那天口罩到,群里通知。
下午,手機屏突然蹦出信息:本店新到調撥口罩16片,每人限購2片,只有8份。截取前8名顧客預約。成功顧客,持本人身份證及預約電話到門店購買。
見罷,點擊屏幕,預約排名四號,狂喜。八個名額,眨眼間瓜分完畢。結果公布,與預約成功的口罩頃刻失之。這是什么神操作?立馬同店長溝通,無果。頓覺有失公平,有些無奈。
冠狀病毒猛于虎。"出門戴口罩"!"出門戴口罩"!"出門戴口罩"!當是頻閃最高的告誡。坐地鐵、乘公交、去超市,無口罩寸步難行,無口罩被直接拒之門外。神器般的口罩呀,等同筑一道籬笆,嚴防著病毒的靠近與侵襲。倘若,缺失罩面遮口鼻的口罩在外逍遙,等同于是在兇險中‘’裸奔‘’、赴"黃泉"之路。
去附近超市,釆購蔬菜、水果、干果,這些生活必需品把拉桿布袋車塞得滿滿的,用量足夠半個月。采購時,內心不免有些恐慌,擔心臉上口罩防護效果微乎其微。
坐消無事,上網查找口罩的歷史。原來口罩出現前,首先應用于醫學上。醫生做完手術后,發現不少患者傷口難以愈合。細查,竟然是醫護人員手術說話時,不慎將帶菌的唾液導入患者傷口造成感染。這樣,戴口罩掩口鼻在醫護人員中形成慣例。看來,在人類發展的歷程中,口罩作用功不可沒。
記得2003年4月,去北京參加春季房地產交易會。展會上,瞧見許多人戴口罩,覺得有點大驚小怪。回沈后,才知曉北京是非典的爆發地,才知曉不戴口罩的愚昧,僥幸躲過一劫。轉眼十七年過去,這次瘟疫之快之猛之特殊,絕非"非典"疫情所能比。感受更多的是恐懼,更多的是武漢發生的慘狀,更多的是何為國之殤。
整理雜亂藥箱時,二片未開封pm2.5防霧霾口罩暴露眼簾。忽然憶起,口罩是多年前購買物品時,商家另外贈送的。
棄之又浮現能保命的口罩,令我喜出望外。向愛人顯擺,沒料愛人伸手奪下一片,占為己有,又不失時機夸我立了功。是呀,病毒爆發近一個月,愛人再沒有推開家門。重拾而得區區二片心安之物,保護的不僅僅是我和愛人,也是不給社會添亂添堵的有力保證。剎時,心頭涌起一股滿足的快感,之前未搶到口罩的郁悶一掃而光。
一場春雪過后,天色湛藍而透徹。暖曖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在身上。向窗外望去,空調機位遺留的圓空洞,幾只麻雀伸出頭,"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打破著屋內的寧靜與屋外的寂靜。手上揚,展開雙翅鳥兒忽地飛向空中,沖下落在樹杈上……目隨所至,好羨慕小小麻雀擁有一雙自由飛翔的翅膀,可以抵達無憂無慮的天地。可所謂主宰一切的人們,在突如其來的瘟疫面前,無奈被囚困于家里,無奈與外界隔絕,儼然變成了"籠中之鳥"。
在忍耐些,萬不得已不出門。在家繼續宅,等候瘟疫的退散。期盼時不多日,摘下口罩的那一天,便是還凈宇,春滿人間的喜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