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開心嗎"
"沒有"
"那你為什么眉頭緊鎖"
"我在想事情"
"騙人,我都看到了"
"看到什么"
"看到你不開心"
"……我只是在想事情"
生活中是不是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景。
不開心是不是一種情緒?
事情≠情緒。不開心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些負面情緒的統稱,不開心一般不會單獨存在的。
我們從小就被告知,哭是不對的,那是不乖和軟弱的表現。
表達自己是不對的,那是自私和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然后慢慢的我們放棄了覺察,更害怕看到自己。
以至于我們傻傻分不清到底情緒是好還是不好。
長大之后學習了情商管理,知道了情緒沒有好壞,情緒是在不同情境下的自然反應,都是與生俱來的。
然而,我們已經忘記了怎么去表達。
你所接觸的世界都告訴你,人有情緒是不對的,發脾氣是不對的,哭是不對的,害怕是不對的,恐懼是不對的,你要堅強,你要顧及別人,你要隱忍……
慢慢的我們沒有了自己,好像做什么都不對,說什么都錯,明明很糟糕還要說沒事。
我們所被教導的情緒誤區
誤區1:情緒有好壞之分
——愉快、滿足、安靜就是好的
——憤怒、悲哀、焦慮就是不好的
比如從小被教導:"不準在客人面前這樣子,真丟臉!"
理性看待:情緒沒有正負之分,只有"有沒有效果"
誤區2:情緒是與生俱來的
——我天生多愁善感
——我就是這種暴脾氣
理性看待:情緒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你對事情的看法來決定的。
誤區3:情緒是無可奈何,無法控制的
——既無從預防,來了又無從趕走
——不知何時才沒有這份惆悵
理性看待:情緒是可以被管理的,情緒管理能力可以經訓練而培養出來,情緒跟事情可以完全分開。
誤區4:自己無法控制情緒,但同時卻要求別人把情緒控制住
——少在我面前哭哭啼啼的
——不要把情緒帶回家
理性看待:哭泣不是情緒,更不是負面情緒。
誤區5:情緒是外界人、事、物帶來的
——一見他那個樣子我就生氣
——要不是你我怎么會如此難過
理性看待:情緒來自于內在而非外在
誤區6:情緒只有兩個處理方法
——不是忍在心里,就是爆發出來
——我有什么辦法,不忍難道發火?
理性看待:情緒管理方法因人因情景不同方法就不同
誤區7:情緒控制人生
——最近沒有心情,什么都不想做
——等我心情好的時候再說吧
理性看待:人是感情動物,情緒受到他人的影響很正常。但是不能讓他們左右我們的行為,更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入侵我們的領地。
誤區8:將不開心等同于一種情緒
理性看待:不開心不是情緒,而是一些負面情緒的統稱,不開心一般不會單獨存在的。
記得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在老師眼中是個品學兼優的乖學生。有一次,晚上宿舍已經關燈,關燈的意思就是要睡覺了,不許再說話了。我正帶頭和小伙伴們聊得起勁呢,一時收不回來,被巡房的語文老師聽見了,大聲一喝:"你們不要帶壞想平,趕緊睡覺,學習不好還不守規矩,成何體統!"然鵝,那一刻我是說的最大聲的那個……
完全一樣的行為,引起了完全不同的情緒,證明了事情本身并不決定情緒。
是什么在左右我們的情緒?
其實人類的情緒,來源是本人內心的一套信念系統(信念、價值觀、規條)。外來的事物,只不過是誘因而已,內里的信念系統,才是決定的因素。
比如,老人跌倒,你扶不扶?
〖扶〗
信念:人人都有老的時候
價值觀:幫助別人是應該的
教規:別人有難我就伸手
〖不扶〗
信念:做好事要付出代價
價值觀:這個代價我付不起
教規:別人的閑事我不管
因為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所以沒有兩個人的信念系統會是一樣,亦所以往往對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的情緒反應會有不同。如同看電影一樣,每個人的感受、反應都會有些不同。
由此我們可以想到
改變信念系統,就可以改變事情帶給一個人的情緒。
信念系統是自己的東西,所以情緒,以致人生成就,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東西。
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了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Levi Strauss
其實,佛爺想告訴大家:情緒并沒有好壞,只要能有效管理情緒,符合你預期效果,照顧好自己同時理解他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