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聾君說】
什么是“元認知”?
簡單來說,就是指人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的認知。
近二十幾年來,“元認知”成為心理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你從問題中抽離出來,以旁觀者的角度重新審視事件本身。
? ? ? ? ? ? ?《元認知》
(本文已獲授權轉載,公眾號陶肚學思錄)
作者簡介
大衛·迪紹夫是一個對認知科學有廣泛研究的科普作家,他是《科學美國人》、《福布斯》、《今日心理學》、《華爾街日報》等關于認知科學的知名作者,他還出版過一本書,名為《瘋狂行為學:來自猩猩的你,為什么會失去理智》。
推薦語
《財富自由之路》的讀者對“元認知”肯定不會陌生,它被笑來老師稱為最重要的能力。第一次聽到時,當時我就蒙了!我一直認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雖然讀了專欄,但對“元認知”的認識還是有點模糊。讀完這本書后,對笑來老師提出的很多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嚴格來講,這本書不是一部提出新思想的著作,而是近幾十年來認知科學領域的一個綜述。但這本書非常注重實用,全書只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知”,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大腦是可以改變的;第二部分:“做”,告訴我們怎樣通過30種工具改變我們的大腦;第三部分:“擴展”,告訴我們怎樣在日常生活中擴展自己的元認知思維。
第一部分:知
第1章 元認知:冷靜的觀察者
“元認知”,即我們審視自身思想的能力,是“對思維的思考”。它幫助人們從問題中抽離出來,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重新審視事件本身,這時事情往往會迎刃而解。
從第一章的元認知開始,經自我適應、自我對稱和有意識自我敘述,最終達到實用主義的適應。
反饋回路是適應性大腦發動機,它包括四個主要因素:事實、聯系、結果和行動。
元認知回路是無意識的信息進入到意識空間,并且轉化成能重新轉回系統的信息的過程。
我們能夠通過元認知回路,進入部分無意識空間(運行速度達1100萬次/秒),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包括兩種水平的元認知:低級元認知是我們接收認知的想法和感受;高級元認知,我們從所想所思中分離出來,但速度只有40次/秒。
元認知覺察是指,我們使用元認知反過來影響思維和行為的“思維策略”的水平。我們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擴大和提高元認知覺察的能力,這樣做會大大提升得到最理想思維結果的概率。
第2章 心理化:最初的心智游戲
曾經我們認為,只有人類擁有一定水平的自我意識,但事實并非如此,靈長類動物(例如海豚、大象)也具有極低的自我意識,它們可以識別鏡子中的自己。
真正只有人類能夠完成,而其他物種卻做不到的,是從自我知覺中脫離出來,審視一種脫離了自我的情境。
心理理論,或者心理化,指的是人類獨有的基于他人過去和現在的行為,推斷他人思想的能力。
意向性就是解釋心理理論如何發揮作用的,意向性具有序列性:
一階指的是基本的自我意識
二階指的是對他人心智狀態的覺知
三階指的是覺察到某人對另一個人心智狀態的覺知
依此類推……
只有人類才擁有三階甚至更高階的意向性,最高的可達六階。
人類心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另一個與眾不同的特征就是“心聲”,心聲是標記元認知覺察的最通用的標簽。
如果心聲得到良好訓練,那么它將扮演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的角色。反之,人們將淪為情緒的奴隸。心聲發揮作用的過程就是自證預言的過程。
如果我們主動訓練元認知,就會對我們的反饋回路產生影響,就會增強意向性,心聲更有指導性,我們就可能達到一個全新的狀態:“自律”。
第3章 自我對稱:改變思維,改變生活
認知科學上有兩個已經被驗證的結論:
人腦在后天是可以改變的
人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
了解應變穩態和自穩態,對弄清大腦的適應性能力來說至關重要。
應變穩態與自穩態,是兩個相輔相成、同時又相互對立的狀態,它們決定了大腦是如何適應這個變化的世界的,并且它們直接對性格產生影響。
自穩態是指一個系統試圖去保持穩定、平衡的狀態,而不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應變穩態是一個不穩定的狀態,它為適應千變萬化的內外部環境所必需,目的就是要重新達成自穩態。
我們的大腦同時包含了這兩種動態:坐久了我們會累,睡覺時一個姿勢時間長了,我們會自動翻身,就是在兩種狀態之間切換。
應變穩態的最好例子,就是人們如何處理所謂的“認知偏誤”(“思維錯誤”)。
當我們受困于思維錯誤的迷宮時,大腦就會錯誤地解讀信息(事實),從而導致反饋回路發生偏移。進而,阻礙我們適應的能力。元認知有助于增強我們的適應能力。
認知行為療法關于解決問題的原則:
1.僅僅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能解決的問題上,不要糾結于那些明顯不在你能力范圍內的困難。
2.當下只專注于一個問題,并投入100%的努力。
3.關注自身的改變,不要妄想改變他人。
4.把不能面面俱到作為一個選擇。
5.記住,你不是你的想法。
這時,我們到達了旅途中的另一個里程碑——自我對稱型人格。
第4章 尋跡敘述性線索:劇本化和突顯的力量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我”或者自我身份,實際上并不是一個獨立作用的整體,而是一個由相互作用的多個自我身份結合而成的混合物。
這種相互影響有時不太穩定,有時又能夠同步。重點是,其中那個統一的“我”是大腦為我們自己量身定做的身份。這個身份,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敘述自我”。
這個身份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自我敘述,當我們處理當前情境或挑戰時,我們將缺乏一個可為我們提供庇護的內部核心機制,就會導致自我意識處于混亂的境地,我們將無所適從。
精神分裂患者的大腦就無法將敘述性線索放在一起,獲得自我的統一感。
當我們有效地利用元認知去影響反饋回路時,我們有意識地影響了自我敘述,并且我們培養了實用性適應的更強大的能力。
第二部分 做
終于講到實踐環節了。下面這30種改善思維的工具,你值得擁有!
01 使用意識楔
這是最基本的元認知工具,也就是在進行下一個動作序列之前“暫停”的能力。
即使在強烈的壓力下,我們也有短時間或長時間暫停思維能力,它是我們在采取下一步行動之前重新進行評估的一個寶貴的機會,這個看似基本的能力影響意義非常深遠。
02 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
養成一個新習慣,就是運用元認知將一個新的回路放入無意識中,通過無意識發揮作用。
了解習慣的工作方式使我們有能力改變它們,這種改變需要以現實的、務實的方式進行而不是以不切實際的、虛假的方式。它將會使我們的大腦和生活產生真正的變化。
03 用信念對目標進行嚴格審查
信念對于大腦的改變來說非常重要,沒有信念,你的大腦就不會提供實現你腦海中目標的資源。
04 嚼口香糖
嚼口香糖是一種典型的改變大腦的工具,幾乎所有的人都很容易獲得并且去嘗試。研究表明,在你能夠做到的可以給大腦一個神經化學促進的所有事情中,它可能是最簡單的。
05 為你自己寫訃告
“萬事開頭難”,剛開始寫訃告時,內心可能會備受煎熬,但當你投入之后,你會意識到,自此之后,你的視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06 有目標,不過度
動機對于成功來說是必要的,但是過度狂熱,就有違初衷。我們要弄清楚這兩者之間的閾值在哪里,避免跨過界線。一點藥劑量可以消除病痛,但是并不意味著雙倍的分量就會產生雙倍的效果,過猶則不及。
07 了解情緒體驗的反饋回路
情緒體驗不是一個單獨的加工過程,它是由一系列的反饋加工組成的連續的過程。弄清楚上一個加工是如何引起下面的加工,能夠保證我們在正確的時間改變思維結果。
08 同步的有意識和無意識動機
要克服謊言,尤其是對自己的謊言并不容易。施加元認知控制必須揭開無意識動機的面紗。要做到這點并不容易,但是使用一個謊言探測工具有助于發掘被忽略的自我服務動機。
09 尋求心靈上的整合
沒人是一座孤島,心智不僅僅局限于大腦,請記住他人在你心智中發揮的作用。
10 加強周期性的靜心活動
周期性的內部和外部的靜心活動,對于增強注意、提高聆聽的能力非常重要。有時,你必須想方設法走出內外部噪音籠罩的混沌狀態,否則,只能淹沒在其中。
11 挑戰你的判斷式啟發法
判斷式啟發法對我們的生存來說不可或缺,但它同時誘使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了解什么時候這種啟發法被利用可以改善我們的思維,優化結果。
12 補充葡萄糖,增強自制力
這個工具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就像嚼口香糖那樣簡單。研究表明,一點點的葡萄糖,對我們大腦來說足以了。現在只需漱下口,就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13 學習停止想法
學習暫停想法是一件難度系數很高的事。但是研究也表明,只要不斷地認真練習,認知工具能使大腦華麗蛻變。因為這個工具真正地把握了適應的精髓。
14 即興的大腦共振
盡管站出來幫助他人可能感覺到不太舒服,但是我們從中獲得的益處不僅僅是提高認知能力那么簡單。
15總在做事中
策略是種選擇,通過踐行策略性原則,你能夠脫離令人不堪重負的因素匯聚的地方,根據新的關注點,將自己置于問題的不同面。關鍵是,你一定要一直做事,不要讓力不從心的感覺阻礙你的進步。如要你不那么做,你會讓那種感覺變為現實。使用你大腦的適應性能力來改變觀點,重新尋找關注點,使能量源源不斷地流向目標。
16 睡眠充足,防止大腦過熱
導致睡眠不好的十個原因:
1)房間不夠黑
2)過晚還鍛煉(睡前3小時)
3)太晚飲酒
4)房間溫度過高
5)體內的咖啡因
6)看著鐘表
7)看電視(手機)直到入睡
8)深夜仍在思考問題
9)睡前進食
10)睡前抽煙
睡眠對于運轉良好的大腦來說,至關重要。如果你總是失眠,思維必會受損。嚴格遵循以上建議,你每晚至少能安穩睡上六個小時。
17 支持自我
呆板的思維對適應造成了阻礙。同時,靈活的思維促進適應。為了最大限度地從適應能力中獲益,我們不得不取得行為的平衡(例如自信)。因此,我們要學習必要的技巧去避免思維和行為中的極端情況。
18 保持韌性
記住,靈活性促進了適應性的大腦改變。韌性主要指的是靈活性,離開了靈活性,你無法駕馭大腦的適應性力量。
19 對失敗進行評估
作者從元認知角度羅列了失敗的10種原因:
1)缺乏所有必要的信念要素
2)其他人使你相信你的“位置”
3)你不想成為一個破壞者
4)“如果明天我死了,怎么辦?”
5)你總是想知道是否有人記得你
6)你認為生活一定有著事先的定位
7)你的事業很穩定,這很好,對嗎
8)你害怕失去已經擁有的一切
9)“也許我已經到達頂峰”
10)何去何從的困惑
思考造成人們經常失敗的這10種原因,并確定你符合其中的哪一條或哪幾條。然后,調節你的適應性思維。
20 時刻關注你的化學閾值,特別是酒精
酒精會深層地影響大腦,進而影響你的思維過程。盡管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早已不是什么大新聞,但是如果你知道這一切是如何發展的,會讓你明白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21 研究熱愛自己事業的人
作者總結了熱愛自己事業的人的10個特征,也許對你有啟發:
1)他們從來沒有忘記第一次挑戰帶給他們的樂趣
2)他們從小就養成習慣
3)他們是“組合型”的思考者
4)他們從不關心你在想什么
5)他們是天生的“繼任計劃者”(像上級一樣思考)
6)他們會停留,但是他們也會離開
7)沒有人能阻擋他們
8)他們能夠毫不費力吸引他人
9)他們活在當下
10)他們從來不計較蠅頭小利
熱愛你從事的事業,很大程度上是將你的目標感和熱情與激發你最大潛能的工作聯系起來。
22 提高你的想象力(MQ)
我們很少意識到比喻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而關注比喻的使用時間和方式,有助于提高想象力,幫助我們認識到我們被影響的方式,從而更好地控制思維和行為。
23 增大文化投入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能從文化欣賞中受益,并且對于男性來說,受益更大。使用這個工具,你能夠正確地提高生活滿意度,所以沒有必要猶豫,行動吧。
24 開始閱讀挑戰性書籍,觀看挑戰性電影
這個工具僅僅去做就好了。
25 思考你的成就以及對他人的影響
怎樣達成自己與他人的雙贏,作者提供了幾種思路:
1)頑強
2)遵守承諾
3)務實
4)善于解決問題
5)承擔責任
你在取得成就的同時,可以不傷害到他人的利益。當你在訓練適應性思維設定,或取得成就時,把這個工具牢記在心中。
26 了解自我管理的要素來提高表現
能量有效性受到思維、肌肉的雙重影響。思維不僅僅關乎頭腦,還能夠改善機體表現。
27 用身體管理心智
跑步和其他形式的運動對大腦的影響,可能超過了現代藥物學所能起到的最好效果。
28 向認知先哲們學習
作者推薦了一些思想家。這些人在神經科學領域還沒有發現元認知之前,就知道有效思考的強大力量,特別是對思維的思考。他們是:
馬可·奧勒留
艾倫·貝克
厄尼斯特·貝克
威廉·詹姆斯
卡爾·雅斯貝斯
劉易斯·芒福德
何西·奧特加·伊·加塞特
伯特蘭·羅素
尋找這些偉大的靈魂,品味他們的著作,一再品讀。內化他們的智慧,來豐富你的內心世界。
29 將自己置于可怕的失去體驗中
我們不可能避免失去,但是我們能夠想象失去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并且通過對失去情況的詳細設想,我們能夠阻止更壞結果的發生。
30 總覽心智的12種表征
這是作者將具有實用主義適應的心智所進行的喻:
記者
調查者,問尖銳的問題,依靠可靠的資源來尋找答案。
工程師
設計和管理反饋回路。
管理者
調整獎勵中樞,管理情緒加工過程。
引導者
在意識的邊緣搜查,繞過無意識障礙。
講故事的人
不停地在寫自我敘述,管理自我意象。
模擬者
使用心理表征來創造意義。
勸導者
發現錯誤的自動化想法,在決策時發出“心聲”。
導演
關注和引導注意。
技術員
充分地利用外部反饋技術。
合作者
將自我與他人相聯系,與他人心智保持同步。
監護人
保護自我不受背叛。
創造者
把自我發展成有形的外部表達。
第三部分 擴展
這是全書的最后一部分,作者推薦了大量與元認知相關的書和電影。
數量太大,無法羅列。在這其中,僅非小說類書籍就有119本,還有很多小說和電影,對思維和思考感興趣的可以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