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后,我在第248封信中分析了高三學生在暑期可以做的事情。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事情還沒有列入其中,那就是選學校、報志愿。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體會和心得。對于不報考大學的人,希望我分析這個問題的方法和看問題的角度能對你有所啟發。
我本人高考是先報志愿,再考試,因此那時候大部分人報學校和志愿是有些風險的,萬一報了一所原本覺得錄取沒有問題的大學,但高考失常,就沒有任何補救機會了?,F在是先給出分數,再報志愿,我覺得更為合理一些。
不過,即便如此,今天也不能保證所報的大學和志愿就能讓自己滿意,因為除非是考試成績特別好的人,否則都需要在學校名氣、實際水平、專業水平等諸多方面有所取舍。即使成績好到隨便挑選大學和專業的人,也面臨著選擇性困難。
比如幾乎每年總有要報清華的孩子和家長問我,到底是選擇電子工程系,還是計算機系,或者其他什么熱門的系。根據不同考生的特點,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同,但是更多的時候,即使我比較了解那個學生(比如我同學的孩子),我也難以給出最好的建議,因為很多時候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因此今天我就從要考慮的因素談起。
在寫這封信之前,我和羅輯思維的李倩老師在文字上有些溝通,因此一些觀點是綜合了我們兩個人的想法,李倩老師是北大的高材生。因此,說句王婆賣瓜的話,我們倆代表了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另外,在這里先感謝李倩老師和她的同事對這兩封信的內容提供的建議。
李倩老師和我都同意將要考慮的因素按照城市、學校和專業歸類。而在這三類因素中,城市>大學>專業。當然這個前提是考生無法兼顧這三者。
對于那些分數足夠高的學生,毫無疑問應當首選北大和清華。中國的大學水平分布情況不同于美國,后者前20的大學都各有特色,很難講排第一的哈佛就比排第十的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一定好多少。
但中國絕對不是這種情況,就綜合水平而言,中國最好的大學有C9(九校聯盟)的說法,即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浙大、南大(南京大學)、西安交大、中科大、哈工大。如果再加上我認為很好的人大、南京東南大學、天津南開大學,也就是12所。
這些大學之間,北大和清華是第一梯隊,接下來的三所,即復旦、上海交大和浙大無論是在師資、經費還是科研成果上和北大清華都是斷崖式的差距。而后面的七所,和前面的五所,又有斷崖式的差距。至于其他大學,和這12所相比,差距就更明顯了。
只有在最好的大學里,才有最好的老師、最充足的設施、更多的和世界大師接觸的機會以及更好的海外交換學生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它們有最強的同學圈子,甚至找到好伴侶的機會更大。
大家不要小看最后一條,在美國波士頓旁邊的坎布里奇市,有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那里經常有衛斯理女?;蛘卟ㄊ款D大學的女生跑去釣金龜婿?!澳滩杳妹谩保ㄕ聺商炫浚┮皇且驗樯狭饲迦A,可能就沒有那么多曝光的機會,也很難有機會到巴納德女校(Barnard College,在哥倫比亞大學旁邊)去做交換生,很可能就不會和劉強東有什么交集。
當然,如果不能進入這些大學,或者不能進入它們的好專業怎么辦。這時我覺得地點最重要,優先挑選中國經濟發達的地區。
首先,中國一線的城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北、上、廣、深,和最好的大學所在的地區多少還是有些重合的,當然深圳大學比較弱,廣州的好大學也不算多。因此盡量選擇北京、上海及周邊(即南京、杭州二市),以及廣州一流的大學。這些地方的機會要比中國其他地方多很多。
再接下來,除了已經提到的南京和杭州,按照次序還應該考慮武漢、成都、西安和哈爾濱這四個城市。我在騰訊時,我們只到上述城市進行校招,當然在考慮城市的優勢時,大學聚集的程度和絕對水平也很重要,因為那樣對企業來講去那里招聘成本相對低,而西安和哈爾濱能夠入圍,是大學聚集的因素,而不是經濟發展的因素。而和我們競爭人才的阿里巴巴和百度,以及外企Google、微軟、高盛等投行,麥肯錫和普華永道等咨詢公司,也只到這幾個城市招人。
也就是說,從其他城市畢業,即便你再優秀,學的專業再好,直接進入這些公司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除此之外,盡量選GDP靠前的沿海省份和相應的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為自己的將來著想,經濟體量越大的城市,企業越集中,機會也越多,找工作面試都更方便點。
當然,可能有人會問,隨著西部大開發,尤其是“一帶一路”政策的助力,等我畢業的時候,中小城市是否會慢慢趕上來?從歷史上看,這種可能性極小。美國至今好的大學和工業的引擎依然集中在加州和東北部地區。
硅谷地區的三流大學(相當于中國的二本)圣荷西州立大學,在硅谷大公司工作的畢業生居然能排在同等規模的著名的伊利諾伊大學、得克薩斯大學和普渡大學前面,說明了地點的重要性。深圳大學在中國排不上號,但進入騰訊、華為的人卻很多。
接下來,在地區之后,選擇學校比專業更重要。我經常講,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是通才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專才教育。因此,那些一流的綜合性大學,不僅能讓學生們學到自己本專業的那幾門課,而且能夠給學生提供的綜合資源也更多。即使是學習外語類這樣非常專的領域專業,北大或者復旦的英語系和其它外語系,也比外國語大學要合適。
雖然我總是強調英雄不問出處,一個人畢業的大學和成功沒有太強的相關性,但是剛走出校門時,大公司通常還是按照大學的名氣分配它招收員工的比例的,因為沒有更好的衡量不同大學畢業生的水平的方法。
因此,如果分數不夠,與其去擠所謂的熱門專業而選擇一個相對差的學校,還不如選擇一個好一點的大學排名靠后的專業,當然前提是不反感這個專業。
舉個例子,北京很多大學最熱門的專業會比北大歷史系這樣的系錄取分數還要高一點,但是世界各大投行和咨詢公司寧可招一個北大歷史系的學生,到了公司后再培養,也不愿意招其他相對差一些的大學的熱門專業的學生。因為在它們看來,大家在本科學的那點專業知識,反正也派不上什么用場。
在確定了上學的地點和大學之后,就要考慮專業了。選擇專業有很多客觀的考慮因素,但是今天我先介紹一些和個人關系比較大的因素,明天再討論其他的。
考慮專業的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因素是家庭因素。兩個情況差不多的學生的家長來找我時,我給出的建議常常是相反的。比如有一次一個發展得非常不錯的企業家來找我,問他的孩子應該學什么專業。
我先問他,“你的建議是什么?”他說,“我想讓他學會計,這樣一來有一技之長,二來將來能幫助我一下”。我又問他,“你是希望他能夠將你的產業發揚光大,還是將來將產業賣掉,靠股票和存款過日子,或者是靠自己的專業手藝掙錢?”他說,“當然希望他做得比我好了”。
我于是就對他講,“他要想做得更好,所需要的是大視野,而不是會計這樣一個具體的技術。會計這種人,在社會上可以花錢請到,但是如果你要將事業交給他,而他沒有視野,沒有抱負,生意只能越做越小”。
因此,對這樣一個學生,會計專業是很差的選擇。但是,另一個朋友問我類似的問題時,我則對他講會計專業是個好選擇。這位朋友是朝九晚五上班的工薪階層,沒有什么資源和人脈,他的孩子希望將來做投資。
我說,先掌握一技之長吧,比如會計,如果想做投資,年輕人又沒有資源,只能從最底層做起。而一些投行或者風險投資公司聘用你的孩子,顯然不是讓他來作決定的,即便再有眼光,前幾年公司的領導也不會聽你孩子的意見去投資,他們想用的就是你孩子將來的專業技能。通過工作一段時間,贏得大家的信任,對行業有了了解,才能有所發展。
我在之前第191封信中講,身處底層的人要完成到中產階級的進階,需要先掌握技能,就是這個道理。而中產階級到精英階層的進階,則需要很多博雅教育。不同階段和社會階層,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應該有所不同。
明天我會從下面幾個角度分析專業的選擇:
1. 國家大的機會;2. 個人的特長和興趣;3. 專業的變遷和未來行業的機會。
希望你繼續關注。
祝暑期愉快!
吳軍,原騰訊副總裁。吳軍博士是當前Google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著有《數學之美》、《浪潮之巔》和《文明之光》。
========================附錄一
吳軍填報高考志愿的建議
一、城市大于大學大于專業
二、九校聯盟
1、清華,北大
2、復旦,上海交大,浙大
3、南京大學,西安交大,中科大,哈工大
(另: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東南大學(南京),南開大學(天津))
三、優先挑選經濟發達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的一流大學。
四、500強只去 除大城市外的武漢成都西安哈爾濱招生,所以地處合肥的中科大有點吃虧(不過中科大學生一般都出國)
五、選擇適應性強的專業,比如數學廣于生物,金融廣于會計。
六、如果分數不夠,與其去所謂的熱門專業而選擇相對差的學校,還不如選擇好一點的大學,排名靠后的專業(前提是不反感這一專業),舉例,北京很多大學的熱門專業會比北大歷史系這樣的系錄取分數高一些,但世界各大投行和咨詢公司,寧可招一個北大歷史系的學生,到公司再培養,也不愿意招學校差一些的熱門專業的學生。
七、在確定上學地點和大學之后才是考慮專業,不要一窩蜂擠進過熱的新鮮專業,尤其是學校為了跟風剛剛開設的專業(師資力量薄弱,而且過多學校開設也導致畢業后競爭激烈)
八、吳軍調查了清華企業家協會全球400多名會員的情況,他們做成的事情和當初的專業幾乎無關。
===============================附錄二
全國重點大學最強城市:
北京(26所)——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體育大學
江蘇(11所)——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河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上海(10所) ——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第二軍醫大學
陜西(8所)—— 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第四軍醫大學、陜西師范大學
湖北(7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四川(5所)——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農業大學
天津(4所)——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河北工業大學
================================附錄三
? ? ? ? 中國的大學,尤其是重點大學都是官辦,由國家來對大學的建設層次的綜合實力進行官方權威認定,進而形成諸如清北、C9之類的名校效應。
? ? ? ? ? 這與國外許多私立大學靠刷水論文、靠廣告宣傳來招攬生源和社會影響不同,與藍翔技院等私人學校的營銷和管理模式體系更不同!一句話,靠網紅靠炒作只能換取毀譽參半的低端影響力,成不了中國名校!
另外,民間野雞榜是一種以刷論文為主要指標的偽學術排名,具有一定欺騙性。他們一邊收取相關學校贊助費、一邊連學?;緮祿疾灰?,甚至連學校名字都搞錯,就知道都是些忽悠人的玩意了!
教育部牽頭搞一次學科評估,并且有地方教育部門和眾多相關學校的大量配合,前期準備(比如近段時間又到部分高校開展專題調研)、收集匯總、處理核實等前前后后都要花上幾年時間,而且還僅僅是“學科”這個單一性指標,并非學校整體實力的評估!
而武書連、艾瑞深校友會,以及五花八門的洋排名之流(可以想見都是些什么草臺班子),每年都能提前在高考前就把榜“造”好了,手腳快的一年還能編排出幾個榜!這種為了贊助費而忘我“造榜”的精神,難怪把人校名都弄錯!難怪被稱作野雞榜!
因此,不論是在民間野雞榜上“發展”、還是在網絡大肆炒作的學校,都成不了真正的名校!更上不了國家定位的大船!
國家認定的名牌大學(歷次重點首批):
八十年代“七五”期間,六所重點: 北大、清華、中科、復旦、上交、西交。
九十年代初“八五”期間,五所重點: 北大、清華、復旦、上交、西交。
九十年代初,1992年中央指定的首批副部級大學(書記、校長由中央管理):北大、清華、人大、北理、北航、北師、中農、北醫(2000年4月與北大合并)、中科、復旦、上交、西交、哈工大、西工大
九十年代中期,7所211首批重點: 清華、北大、復旦、上交、西交、中科、浙大。(1994年預審)
九十年代末期,9所985首批重點: 清華,北大,復旦,上交,西交,中科,浙大,南大,哈工。
2009年中國頂尖大學九校聯盟(C9):清華,北大,復旦,上交,西交,中科,浙大,南大,哈工。
2009年珠峰計劃首批11所:北大、清華、南開、復旦、上交、吉大、西交、中科、浙大、南大、川大。
2016年國家“英才計劃”20所:北大、清華、院大、北師、北航、復旦、上交、西交、中科、哈工、南開、吉大、南大、浙大、廈大、山大、武大、中大、川大、蘭大。
2017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14校:北大、清華、人大、復旦、上交、西交、中科、浙大、南大、哈工、廈大、北航、天大、蘇大。
2017年雙一流后再選拔的自主審核T20: 北大、清華、人大、院大、復旦、上交、西交、中科、北航、北師、中農、同濟、南大、浙大、哈工、南開、廈大、天大、武大、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