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的王菲和40歲的李棟旭給即將30歲的我上了很好的一課。
這一課的主題叫做“一個人的生命力和年齡無關”。
說實話,一直以來,我對王菲都很無感。
雖然也看了一些關于她的資料,但完全get不到她的亮點。
直到前幾日看到了她在跨年派對上蹦迪的視頻……
講真,我被她震住了。
我甚至反復看了好多遍這個視頻,我被視頻中這個活力四射的女人深深感染。
尤其是一想到,她已經51歲了。
你想啊,一個51歲的女人,和她十幾歲的小女兒在一起蹦蹦跳跳,兩人之間完全沒有次元壁。
她的那種歡脫超級自然,不拘謹,沒束縛,她自己很享受,別人看了也很舒服。
有人評論說51歲的王菲還是個少女。
絕不僅僅是一個少女這樣簡單,51歲的王菲身上,有十幾歲少女身上沒有的那種怡然自得,那種自洽,那種率真。
在她歡脫的模樣中,我感受到一種難能可貴的可愛。
而這種可愛的本質,是旺盛的生命力。
要知道,身邊多少女人在二三十歲就喪失了這種生命力,她們把自己包裹起來,努力去做一個所謂的“成熟沉穩”的大人。
別說精神上的活力四射了,肢體上的動力也消失殆盡了。
很多時候我們懼怕年齡,害怕衰老,誤以為自己的低迷不振是年齡造成的。
其實,精神狀態和年齡沒太大關系。
還記得法國攝影師David Tesinsky拍攝過一組“日本上班族”的照片。
照片中的年輕人,穿著利索得體,卻一臉倦容,面無表情,毫無生機活力可言。
人們喜歡說,年輕就是資本。
如今我不這么覺得,其實年輕不是資本,生命力才是一個人的資本。
作家葉傾城就曾說過:
“中國社會一方面對年輕二字無限拔高,卻又十分擅長飛快制造老女人。這是一個讓女人老得很快的國度,恨不得一結婚就直逼大媽,就應該把時間浪費在打牌聊天十字繡上。一方面,卻又孜孜不倦熱衷拉皮整形,卻有一顆未老先衰的心。”
可怕的不是年齡漸長,是未老先衰。
我在豆瓣認識了一個新朋友,38歲的她,剛辭去了公關公司副總監的職位。我問她辭職的理由,她說她無法忍受過那種“每天都在重復昨天”的日子,她不能接受這種毫無意義的自我消耗。
可多少人就是在日復一日的自我消耗,甚至渾然不覺。
身邊很多同齡人總在追問我:“我很快就30歲了,是不是沒啥希望了?”“如果我30歲還沒嫁出去怎么辦啊?”……
你看,有的人快40歲了還滿眼光亮地向前奔跑,有的人在30歲時心就已經死了。
因此,我羨慕并欣賞那些把自己保持的很好的人。
如果你也看到了40歲的李棟旭的狀態,你就不難明白,困住一個人的從不是年齡。
40歲的身材,腹肌誘人,以及完美的倒三角,加上高級的冷白皮。
你可以說美貌是天生的。
但是這八塊腹肌、40歲還沒松垮的身材是從天而降的么?
你不是沒見過,那些朝氣蓬勃的年輕小伙子,是如何熬夜打游戲、睡懶覺不自律,從而變得大腹便便,油膩不堪的。
我們必須承認,生命力靠的是修煉。
這種修煉是60歲的倪萍能用半年時間暴減20斤。
她是為了追求好看么?是,也不是。
康德說:“一個人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是能自我主宰。”
這種修煉是村上春樹堅持每一天都要雷打不動跑步1小時。
他是為了鍛煉身體么?是,也不是。
蔡崇達在《皮囊》里寫:“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這種修煉是劉德華從出道至今30年,體重始終保持在65公斤,從未變過。
他是為了敬業么?是,也不是。
慶山曾說:“如果沒有經受過投入和用力的痛楚,又怎么會明白決絕之后的海闊天空。”
原來30歲本身并沒有什么特別,我只是應該慶幸自己在這個檔口意識到:年齡這事,在自律、自我、永不停止成長面前,簡直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