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人類有兩大主罪,那就是缺乏耐心和漫不經心。
照我看,其實一個罪,沒耐心,必然漫不經心??吹胶芏鄬懽髡邔懙淖x后感,說的都是陳詞濫調,百度一下,全是這種觀點,根本沒有自己的。他們都是在模仿抄襲嗎?不盡然,他們只是撞車。為什么會撞車呢?因為一直是在一個狹窄的觀念下行走,看似自由,其實是被設定好了的。
我們的大腦在十幾年的學校教育過程中,被調試成一個模式,以至于看什么作品,等于只看了一半,書翻爛了,并沒有長進。因為一些文學觀念被植入太深了,一本書讀到一半,后半段雖然仍然在死磕,其實只是在驗證自己的老觀念。直接的表現是,符合自己老觀念的,記筆記劃杠子,不符合的就跳過,甚至直接理解為自己原有的觀念,采取曲解的方式,讓自己處于舒適區。缺乏耐心,實質上是懶于思考,害怕三觀被更新。
三毛有篇小說叫《啞奴》。啞奴雖然身體不自由,也不會說話,但是當三毛問他為什么不反抗,他用手比劃翅膀,又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啞奴的意思是:我的心是自由的。相較之下,反倒是自由人將心靈封鎖,一切看不見摸不著的都當做不存在,只相信眼睛和耳朵,卻從不拷問內心。
斯賓諾莎說:最大的驕傲與最大的自卑都代表心靈的最軟弱無力。
讀書需要耐心,我們的思維是語錄思維,沒受過訓練,讀不到東西,雖然很努力。因為我們讀東西不吸收,只是拿自己的篩子過濾,本來就有的留下了,本來沒有的,篩掉了,所以永遠原地踏步。頭腦沒有反思能力,只會貼標簽。一說到科學,就認為是正確的代名詞;一說到唯心,就認為是謬誤;革|命等于正確,保守等于錯誤……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從沒有耐心查一查這些名詞的含義到底是什么,其實很簡單,百度是個好東西,可是寫作者大多數懶到百度都不肯,遑論查辭典查專著,更不用說讀美學或者哲學原典。
沒有耐心,一味懶惰,讀再多,參加無數培訓班,貌似努力,其實是急功近利,是心靈軟弱的表現。心靈軟弱者讀書只是看熱鬧,寫作無從談起,仍然在去年那個老地方原地踏步,唏噓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