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麗麗對公司新來的實習生不大滿意。
麗麗在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工作已經9個月了,從一開始什么都不會到現在可以獨立寫出甲方比較滿意的文案,這9個月經歷的事情只有鬼知道。最近公司擴張,招來了一批新的實習生,她們一進公司就獲得了不少的表現機會,這讓麗麗感到不公平。
為什么我要熬9個月,各種打雜才能在部門里面有一定的話語權,而實習生一進來受
到各種照顧?她把自己的想法和幾個平時要好的同事私下講了一下,大家也都表示贊同。
過了幾天,麗麗被老板叫去談話。
聽說你對新來的實習生很不滿,為什么呢?麗麗還沒來得及開始反駁,老板繼續說,現在公司在擴招,你是這群人當中資歷最深的,你不想辦法帶好這批實習生,反而對她們不滿,這樣違背了公司的利益,以后要注意。
麗麗回到家大哭了一場,不是因為老板的批評,而是因為自己被出賣了。本來只是幾個同事之間茶余飯后的一些小吐槽,麗麗雖然是說過類似的話,但卻是這么多同事里面最愿意帶新人的,她只是希望老板知道她比實習生優秀,希望得到更多機會而已。
沒事別想不開找別人講心里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二、
小雯在一次同學聚會中失去了一個朋友。
小雯今年大四,念的是醫學,讀醫的同學要讀5年,小雯的大部分同學都在想著實習,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或者出國讀研的事情。而小雯則喜歡用業余時間研究基金,股票,郵票,比特幣,看各種K線圖。室友們總在笑小雯“投機倒把”,“貪心”,總想著一夜暴富,同時卻又很關心小雯的盈利情況。
小雯比較喜歡做短線,24小時不中斷的那種,雖然運氣好的時候來錢快,但是反應稍微一慢,決策一出錯就有可能導致大的損失,這讓小雯一直處在極度焦慮的過程當中。
她在一次聚會當中和朋友瀟瀟吐槽。瀟瀟和小雯是高中同學,現在在同一所大學念同一個專業,雖然不同班,但是一有時間她們就會一起聚會。小雯說現在她的壓力非常大,覺都沒有睡好,雖然賺到一點錢,但是覺得很累。瀟瀟很善解人意,希望小雯把所有的細節告訴她,好讓她幫忙出點子。
小雯說她最近在投資,行情不穩定,浮動非常大,壓力也徒增,上個月很輕松就盈利10萬,但是這個月累了幾倍,但是收益大大下降。瀟瀟聽完后,的確給了小雯一些建議,例如晚上睡覺帶蒸汽眼罩,多吃點水果什么的,但是聚會結束時,小雯留意到瀟瀟失落的眼神。
其實并不難理解,那是國內的一個二線城市,一個普通的大學生畢業后的工資也就3000-5000,小雯上個月的投資收入,是一個大學生不吃不喝2年的純收入,瀟瀟沒有見過這么大的一筆錢,又怎能理解小雯面臨的焦慮和壓力,給出有效的建議呢?反而瀟瀟在聽完小雯的情況后,自己會更難受,因為她會瞬間覺得自己找到的實習,努力工作很久很久還不如小雯對著電腦按幾下鍵盤,瀟瀟受到了更大的打擊。
沒事別想不開找別人講心里話,你太負能量朋友會遠離,你過得好好的無病呻吟,朋友會受傷。
三、
沒事找別人講心里話,對他人是一種消耗。
每個人的情感能量都是有限的,不是有個詞叫“累覺不愛”了嗎?即使一個人再愛對方,如果這段關系當中,有一方是在消耗,那這段關系總會有終結的一天。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的時間精力非常的寶貴,此時投入在學習上,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選擇,如果每天晚上在爭分奪秒的自我提升時,今天有個朋友和你講她失戀了,明天有個朋友跟你說她最近心情很不好讓你去猜讓你去安慰,你怎么辦?
你可能因為很重視對方,聽她講心里話,但是你卻有可能成為了她講心里話的對象(也稱情緒垃圾桶),什么事情都倒到你這邊來,當你們結束通話時,你感覺還好嗎?還能否繼續高效學習?恐怕很難。
有沒有發現,身邊的朋友有的跑得很快,有的卻在原地踏步?
跑得快的朋友會很注意自己的情感能量的使用。她們并不是無情,也不是不講義氣,她們只是希望提高自己的實力,當朋友真正出現問題的時候,有實力出手相助,而不是在旁邊無力的安慰。
只有持續的提高自己的價值,成為強者,才能真正的幫到朋友。
充當情緒垃圾桶的結果是,有朝一日你被塞滿了情緒垃圾,她該去找下一個情緒垃圾桶了,問題是誰又給你清空呢?
四、
我認為年輕人最需要培養的能力,是學會獨處和高效學習的能力。
真正好的朋友,或者說戀人關系,不是一個人跑得快拉扯著另外一個跑得慢的人,而是兩個人處于同頻的狀態,共同進步。在跑步時,朋友綁一下鞋帶,我們當然愿意等,如果她要你等兩個小時,你早已跑遠,因為你的目標是跑步,而不是社交呀。
當然,兩個跑得慢的人也能成為很好的朋友,但是無止境和對方講心里話,雖然能達到高度理解對方的程度,但是高度理解不代表高度認同。你愿意讓別人完全知道你自己處境如何的不好,還是希望自己過得很好了,輕描淡寫的告訴一下別人自己的故事呢?絕對是后者嘛。
比較好的方式是,保證每天有至少2-3個小時的獨處時間,無論讀書還是寫作還是學英語,這個時間是屬于你自己的。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回顧,看看3個月,半年后自己讀了多少本書,工資提高了多少,有沒有一些新的思考,帶著你獨處學習的成果,和朋友進行交流。
這種交流不是心里話,而是高密度輸入帶來的必然的高質量的輸出。兩個人互相交流最近的一些新的收獲,重質不重量,這不是更好嗎?
我很慶幸自己有幾個這樣的朋友。
其中一位女生,大學念不了自己喜歡的專業-金融,嘗試轉專業被學校拒絕,考研中大兩次,最后一次已經進入了復試,卻在最后關頭被刷下來,她喜歡的男生也因為陰差陽錯幾年都沒有在一起。但是她沒有選擇整天抱怨,而是默默努力,她在早期加入了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現在已經是總助級別,現在調去總部,深受老板重用,同時她最后也和自己喜歡的男生在一起,修成正果。
我和她不會沒事想不開就談心,但是每次見面,相互看到對方的進步,心里都會感到特別的欣慰,這是我期望的友情所應處的狀態。
你覺得呢?
Kyle,簡書簽約作者,90后時間管理達人,干貨雞湯寫手兼創業狗一枚,寫真誠,實用,勵志的文字。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可以關注我的簡書賬號,歡迎分享此文到朋友圈/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