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活在這樣一個生活狀態里:
做著一份不咸不淡的工作,想要辭職又不敢,想要轉型又怕有點晚。有點焦慮,每天都在懷疑,這份工作的意義是什么。
周圍的人似乎都在準備結婚,單身的只有自己一個,又或是被困在一段不冷不熱的感情中,覺得無趣,分手又不甘心。
聚會碰頭,發現從前混的不如意的某某,突然開了掛一樣翻身農奴把歌唱,迅速的積累起了財富,捎帶著身份地位也水漲船高。
捅穿的是他們的階級壁壘,無處安放的是自己的青春正當時。
就像《迷失東京》里斯嘉麗約翰遜飾演的Charlotte說的一樣,“其實我就是不太清楚,自己要成為什么樣子”
聯合國前些天宣布,1992年生人已經可以被認定為"中年",但是這樣一個年紀,我更愿意把它叫做“四分之一人生危機”。
其實怎么認定都是不重要的,可生存在這樣的狀態里,不想參加活動,不想和別人交流,經常失眠睡不著覺,動不動就涌出壓抑不了的暴躁。
“全世界都不懂我,怎么就沒有一個人能理解我呢”
自己覺得自己糟透了,才是最讓人難過的。
人生危機的焦慮痛苦,就像蛻皮,生活的殼子跟不上夢想的膨脹,漲的疼,接著成長,必須蛻變。你愛吃的小龍蝦,生命頑強,它在成長中不斷蛻皮,出生的頭一年,它將經歷10次蛻皮換殼,然后大約每年一次蛻皮直到成熟,成熟的龍蝦每三年還會換次殼。
想要脫胎換骨,就必須重塑自己的思維方式。
01
認同自己當下的狀態
一個人對自我的認同感往往來自于他人,如果人們都能簡單的通過“降低對自己的期望”,“不在意別人的想法”來解決問題,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煩惱了。
可進步是每個人自我要求中最為樸素的一點,正是有想要變得更好的想法,想要獲得別人認同的想法,人才會改變,才是在真切的活著。
喜歡上了一個男孩,會想要讓自己變得漂亮,而不是降低他的審美標準;想要買一只lv的包包,會想著設法去提高收入,而不是用一只廉價的A貨假裝別人看不出來。
對于普通人來說,一生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認同自己當下的不完美也同樣如此。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你沒有想象得那么慘烈,那么無辜,同樣面對一個前方艱巨的任務,畏懼失敗,畏懼自己的努力白費,是每個人所共有的情緒。
相信我,這個世界沒有超人,自然也就沒有超級大反派,過得好與不好,真的只需要自知冷暖,自己都不喜歡不認同自己的,誰TM理你啊。
02
分割目標獲得及時的正向反饋
在遙不可及的目標面前,感到壓力是正常的,但是就像是買房的貸款被分攤到未來的每個月,目標分割從來不是目的,貸款是為了分擔壓力,分割目標是為了完成小段計劃從而降低焦慮和其他負面情緒。
如果把這樣的一個過程比作是游戲,每次任務的累積與完成都會獲得獎勵,看似龐大的目標,因為一路上不間斷的正向反饋而變得輕松而愉悅。
40公里的馬拉松,可以分成10個4公里,也可以分為20個2公里,或者40個1公里。
每前進1公里,都會有人給你頒發1枚獎牌,每前進10公里,都會有人給你頒發1只獎品,什么?獎牌跟禮品不夠吸引你?那么好的,跑完40公里,獎勵北京五環內一套房呢?是不是有動力了許多。
嗯,獎牌跟禮品其實是騙你的,當然房子也是。更多的時候,這樣的一種獎勵其實是一種無形的東西,關乎個人能力,經驗積累,明確這個目標,不斷去靠近,從自己的每一個腳印里汲取認同感,才能持續輸出動力。
03
別把他人太當回事
摩根寫給兒子的信里就有說:根據多年來的觀察與體會,深感有價值的“批評”大約只有10%,其他90%卻摻雜了羨慕、惡意、愚笨,甚至沒有禮貌的批評。
從小到大面對了無數的批評,說實話,其實誰是真心為了給建議,誰又是單純的想批斗你,真的是一目了然的。對于那些叨逼叨,咋不上天跟太陽肩并肩呢?
我是年輕,需要你的指點,但不需要你指指點點。
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言論里,卻忘了能自己決定,承擔后果的,才是人生。
這幾天北京房價接連紅燈預警,敲響了所有帝都北漂乃至土著心頭的警鐘。微博房產欄目下一派欣欣向榮,各路網友紛紛求助大V,剛需或是投資,到底要怎么進行操作。
有個網友的評論吸引了我的注意,“問具體操作辦法的,是舍漁而求魚,身體已經成人,心還是巨嬰,不愿意和不敢承擔責任,通過轉嫁旁人求得自欺欺人。”
說的很對。
不論是意見或是批評,接受也好,不以為然也罷,都不該成為左右我們的標準,或是事后追悔的理由,因為沒有意義,也因為沒有必要。
一句話,做愛做的事,睡想睡的人。
04
執行力和有所寄托
感覺同齡人都混得風生水起,奮斗的奮斗,旅行的旅行,朋友圈里面都是雞湯和激勵,于是惆悵好一陣子,然后照常工作吃飯睡覺刷劇日復一日。
恕我直言,懶癌患者還是別顧著焦慮了,治病要緊。
執行力才是所有猶豫中的天敵。
過了這個四分之一危機,還有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危機。
擺在面前的路,試過了也才能夠知道哪條是正確或者錯誤,從時間成本的角度來說,越早驗證某條路的是錯誤的反而越有利。
抱著最好的希望,做最大的努力,不要去強求結果,顧慮太多不合常理的焦慮,做出情理范圍之內的最大努力,才是當下最應該實踐的事情。
長到這么大,我說不出來我最愛的一部電影,說不出來我最愛的一首歌,說不出來我最愛的一個人。時常覺得人生其實沒那么有趣,偶爾也會質疑活著的意義,所有來自于書上和別人口中的意義都不曾說服過我。
人生的最大意義,其實就是用余生去找到那些最愛吧。
點個贊吧!要不...評論下再走?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