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怪陸離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人生。城市萬千樓層中呆滯的目光,困倦的神情,是當代急促社會下眾人的縮影。向往城市生活的農村孩子一路奔波于世俗之間且樂此不疲,蝸居城市一隅,上班朝夜不分,咽著泡面充饑,工資一向月光,憧憬著遠大前程,卻依然是蟻族生活。80后的困境,90后更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學畢業時開始找工作那天起,我才知道自己原來一無所長”,酒桌上的小A端著一瓶江小白傾瀉著苦訴。小A大學期間可是學校的風云人物,學生會主席、創業協會會長、優秀團員等諸多頭銜無疑被貼上“優秀”的標簽,走到哪都會被投以重視的目光。而如今的他熱衷于報考公務員,畢業一年,至今仍無所事事。“我認為自己大學期間已經有了管理的能力,所以公務員是必須要做到的”他所認知的管理只限于公務員,而報考的初衷也只是因為曾經的光輝。畸形的夢想,怕是實現了也不會長久。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從何處來?我往何處去?這個歷經千年的哲學問題在這個時代有了新的答案,我從何處來?農村。我往何處去?車房......完美解答!這則話語曾在社交網上一經發布,便受到眾多網友熱議,其中不乏對于如今社會的種種哀怨。更有專家指出中國男人自古以來所擔當的責任不應該是“齊家、治國、安邦、平天下”嗎?可當下時代,為車房而活,為房貸而工作,仿佛已是世人普遍接受的觀念。可想當你年老時,膝下兒孫圍繞,你興致勃勃的對著孫子說到:“知道爺爺這輩子干的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嗎?我還清了房貸呀,哈哈!”言語甚是空洞悲愴。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兩點一線,公司和床;酒池肉林,迪廳亂蹦。持續的孤獨和偶爾瘋狂的發泄是分裂神經的兩大掣肘,源于內心信仰的缺乏。我們不孤獨,生活依然燦爛,物質只是時間長短問題,不必過于急切。偶爾主觀的想象勝過一切哀怨與困頓。愿我們都能重拾最初自己的模樣,尋找真正能夠解答往何處去并且可堅持的信仰。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