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當時看到消費活動組團瓜分3000萬的時候,規則都沒仔細讀一下,就隨手點進了一個王峰的戰隊,自由很奇葩,就是因為看過《最強大腦》,就莫名對叫王峰的人有好感。
? ? ? ? ? 加入進去之后,才知道自己太天真。因為既然是消費組團,必然需要團隊每個成員都要完成消費任務,獲得金幣才能成功。而現在新加入的隊伍,每個人都不認識,手機號只顯示前三位和后四位,調度也無從談起。所以消費就得靠自覺。一天下來,想起了退團,因為辦公室一妹子號召大家組隊了,一天下來他們團隊很快到了十幾枚。但因為是線上活動,所以只能求助于規則,發現加入后不能退出。只能這樣了,于是開始努力湊金幣,自己湊的時候,發現還有人員空缺,就拉了倆朋友。奈何可控因素太少,只能自己和朋友抱團努力,然而直到最后日期截止還是有4個人沒破零,每人一天三次機會,大部分人是1-3個,所以只分到了2倍。
? ? ? ? 但是參加的第一天起到最后一天止,我自己都在做博弈,我相信除了團隊里應該也有別的人應該也在做博弈。就是,我根本不知道對方是誰,他今天會不會去消費給團隊帶來金幣,那我要不要去消費,為團隊做貢獻。
? ? ? 如果團隊只有兩人,或許雙贏就跟容易達成,但是當團隊是多人甚至是15人的時候,想要達成一致就變得很困難了。因為你不知道別人的底牌,所以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自我利益最大化。但是你怎么理解你的利益最大化就很關鍵了。比如你覺得好幾天的消費不賺來的獎金根本堵不了你的消費這時你會很保守,選擇少量或不參與。但是如果你的想法和我們辦公室的同事是一致的,你就會努力消費,因為你把你的消費等同于了生活日用品的購買覺得現在買還能賺獎金,你就會努力的消費。這時你就會努力的消費得幣。所以你的選擇其實都是你自己日常觀念做出的博弈。所以面對多方時,可控變得非常重要,這時候你就要去找熟人,這樣更容易達成一致。
? ? ? ? ? 最后很重要的一點,做事情之前看懂規則,分析好后在行動會好的多。博弈如果發生,因為你懂得規則也會簡化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