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兒是學繪畫的,她的教學之路,也是從教孩子們畫畫開始的。
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她逐漸意識到了更多更深層次的問題:
“后來我堅決要來北京,因為那是我已經由繪畫教育,開始注意到孩子們出現的發展和心理問題,發現孩子們把本應玩耍的時間拿來學習繪畫,家長和孩子自己都希望將來有個出路,實際上我慢慢發現他們的心理狀態和人格狀態,根本不能透過繪畫找到未來出路,因為孩子們的靈魂和心靈被嚴重地禁錮了,他們內心是恐懼的、壓抑的、沉重的,是不開放的,是不靈光的”
是呀,經常聽家長講,上學前“母慈子孝”,上學后“雞飛狗跳”。
其原因可能是應試教育大環境下的迫不得已。
即使是想讓孩子有個好的學習成績,也不能以犧牲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為代價。
上篇文章:讀李躍兒的書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