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女時代講的其實是臺灣特有的學生生涯,我堂堂一個男生為什么會在這部電影里找到淚點呢?
我想最主要的時候,這只是一個讓我們懷舊的觸發器,青春里雖然經歷的事情可能會多種多樣,但是其中不變得情愫和懵懂確是一樣的。
同桌的文化,校園文化節的文化,抵抗老師的文化,男女之間的文化,這些本質都是相同的,哪怕你穿著是怎樣的校服,裙子還是褲子,寫的是簡體還是繁體,只要是東方這個大國上的土地上,有一些東西就是一樣。那種最純樸的東西,經過多少年,依然會留在心上,所以我們會哭泣。
平凡的人更容易找到共鳴,班里總有一個班花,校園里有一個校草,還有一個校霸。
不同的是,導演本著“性本善”的理念演繹著他們之間的故事,校草和校霸原來是好朋友,因為一場變故而自我放逐。
你說最觸動我的是哪里,有兩點;一點是林真心同學奮起去抵抗教導主任的偏見,一點是林真心在聽徐太宇錄的那盒磁帶。都是久違的感動。
校園,其實也就是小社會,因為領導著我們的是成人,他們用自己的經驗構建出了一個校園,乃至校園文化也是領導者導向的。
大人們對我們的行為導向大部分決定了我們討厭什么,遵從什么。在林真心的學校,教導主任因為不相信差班的同學能考到全班前十,所以篤定他一定是作弊。只有知道他的同學才明白,這是真實水平。成績好壞得到的待遇不一樣,這是什么造成的?升學率,說到底還是利益決定了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
放在學校之外,恐怕也會有這樣的“偏見"產生,浪子不相信會回頭,好人不相信會做壞事,成人們用他們曾經吃過的“鹽”去對待之后和他們一樣即將吃同樣米粒的人,然而環境不同時代不同,每個時代吃的米粒以往是純天然,現在可能是轉基因,但是固有的思維卻存在了人們的思維中,這是所謂的思維定義,所謂的“偏見”。
老師的一句話,往嚴重了說,可以救一個學生,也可以毀一個人。
在《我的少女時代》里,很慶幸,徐太宇這個迷途羔羊并沒有就此被毀掉,因為他有一個無畏的少女“林真心”去維護他的尊嚴。在男孩子的眼里,被信任的重要性比的上任何愛意的表現,對他好,不如說信任他。可是總有那么些人嘴上說著信任,但是卻不停地懷疑,質疑你的表現,這樣的小心翼翼,并不是真正的信任,而是等價交換。或許說男生們都會被這一刻感動吧,雖然男孩子被要求要強大,肉體強大,內心強大,可是一個人的支撐總會有脆弱的時候,恰恰徐太宇最需要被人認可的時候,林真心站了出來。就這一刻值得記住一輩子。
而另外一個瞬間,那盒磁帶的出現,預示歐陽的失敗,當然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公平,因為歐陽發現的其實是真心變美的那一刻,而不是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陪伴,只享受到甜蜜果實的人,就算失去了也不會很可惜。而那盒磁帶,不過是我喜歡你而你又恰好喜歡我的最直接證明,由自己喜歡的人的聲音演繹出來的,最感人的告白。
美麗的不是告白,而是被默默地愛著的那份醒悟,往事突然全部涌上心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