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靜不下來,干脆干點別的緩沖一下心情吧。每天早上都是將醒未醒的狀態,不如趁新鮮去看了《大圣歸來》。之前呼聲很高,也是讓我很好奇。
看的過程吧,又哭又笑又有燃點,確實挺過癮的。看完之后想要回味一下呢,又發覺提取不出什么東西來了。畫面的唯美只在于那時的享受,特技的狂拽酷炫也只在于那刻的驚嘆。過分跳躍的情節和未充分交代的背景讓人有時摸不清頭腦。大家覺得好,不過是此前過度宣傳的制作團隊有多么窮,宣傳都宣傳不起,多少小朋友眾籌才把電影做完(看到最后眾籌小朋友的名單還是有點小感動的呢)。大家對國產動畫的期望太低了吧,所以這樣的用心之作加上導演苦情戲碼才會迎來這么多“自來水”吧。總的來說,還是推薦去電影院一看的,大屏的大場景繪畫有種震撼的美,每次從懸崖跌落的鏡頭俯沖都讓我有點心跳加快,微弱的螢火之光飛呀飛帶著我神游。流兒,土地公公,甚至妖怪都呆萌呆萌的,但是最后恐怖的大毛蟲每次張開血盆大嘴的時候把我都嚇到了,小孩子們也會覺得可怕吧。最后吐槽一句,在叢林蒙太奇場景時,汪峰的歌曲那么突兀地出來,整個歌曲的氛圍不和諧地蓋過了大場景的敘事,坐在影院里瞬間出戲了好嗎。
言歸正傳,宣傳海報里有一句話:這是一個需要英雄的時代。讀完之后隱隱疑惑這真的是導演想要在電影里表達的嗎?如果是,我可能會有點小失望。中國的傳奇故事為何要披上美式英雄主義?
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壓了500年,法力盡失。潑猴還是那只潑猴,只是從盛極一時的巔峰到封印無人問津的沉積后,對于世間的鬼魅魍魎,他都自以為“管不了”。過往的榮光與輝煌讓他面對此刻時有了更多的無力感。什么都沒有了。金箍棒,七彩祥云,七十二變,火眼金睛,什么都沒有了。那些流散在民間的傳奇已與他毫無瓜葛。花果山的猴子猴孫們還會認得他嗎?世人看到這樣的齊天大圣還會口耳相傳聲聲頌歌嗎?多少人會羨慕悟空遇上了江流兒,給了他再次覺醒的善與信。但江流兒可以是幼兒版唐僧,徐少華,遲重瑞,羅冠英,悟空就只有悟空一個。打敗惡心的大毛蟲怪并不是讓悟空覺醒破除封印的力量,江流兒這個微小生命對他人的生的執念是,傻丫頭抱著齊天大圣布偶安心入睡的瞬間是,八戒轉過身說的那句“我懂你”是。慶幸的還有,悟空從不沉溺在從前的那個我。
這一切都無關乎偉大,只是自我的覺醒罷了。
小時候,不知道把《西游記》的動畫片看到了多少遍。中央臺每天晚上六點準時開播時,吃完飯乖乖等著看。但我一直都不太敢看電視版的《西游記》,里面的女妖精和妖怪演技太好,太過逼真覺著有些嚇人。自“一試管的酒量”之后還可以賜我一個“一寸膽量”的殊榮了。那時啊,悟空的激靈,悟空的桀驁不馴,悟空一身的本領,悟空一路斬妖除魔的威風勁兒,這一切讓悟空成為多少孩子心中的傳奇。傳奇和英雄是不同的,傳奇可以有世人并不認同的特立獨行瘋癲怪誕,而英雄卻需要從一言一行源源不斷地傳遞著正能量。悟空可不想成為整個時代的英雄,成為人人爭相膜拜歌頌的幻象。那樣空空的盛名讓人背負太多的身外之物,仿佛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這個時代和時代里的愚氓規范與束縛,自己也就成了木偶。
江流兒心目中的大圣即使剝離了坊間戲說的所有本事,卻依然保有一股讓人安心的力量。那些讓我們強大的力量,并不一定來自時代的呼喚(為國護盤你也信?),可能只是簡單地想保護自己的一顆初心,或是讓身邊在乎并懂得我們的人得以安心。在無力的時候,都不忘低頭問問自己剝離掉一切紛繁困擾,自己在赤子之心中種下的種子到底想發出怎樣的芽,此刻如果有江流兒這樣的金蟬子能醍醐灌頂自然甚好;沒有也不必懊惱,身邊一切能讓你頓悟的人事都可是金蟬子。在強大的時候,也不忘回頭看看曾經那個一旦有堅持的希望就勇敢向前,簡簡單單奔向自己樂意追逐的日光的自己。那樣伴隨夢想實現而來的虛名也不至于讓身心浮夸,可能回頭想想那些也不過是成長道路上的副產品而已。自己珍惜的別丟,自己的起點不忘。
所以,你可以,清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