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識了一個特別可愛的姑娘,她叫“王二兒”。一頭卷卷的長發,陽光燦爛地笑著。
聲音清脆可愛,又有嬌憨。如果不深入了解,你會發現,這就是一個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熱情的90后,張開雙臂迎接世界,一切都還是新的呢。
然后,我知道她是aeris的聯合創始人,在北京集結一幫不同國家的牛逼工程師,用人工智能最前沿的科技做空氣凈化器。
她叫王碩,中學時期就被父母扔到到美國上學,經歷過青春期的嚴重不適,對異域土壤的恐懼,最后一路成為了學霸,還長成了今天這個樣子積極健康的她。
同為創業女青年,她也壓力很大,組團隊,找投資,出產品,一樣少不了。但她看上去卻像個沒事人一樣,還反過來像個老師一樣“教育”我要放輕松。
她的個人語錄:
“要有即便一片漆黑也不放棄的堅持和努力,你才有可能到達你想去的地方。”
“當你的情緒足夠豐富和敏感時,你便成為了可讀之人。”
“長得好看不一定是臉好看,就是讓人舒服,有氣場,你可以每天去鍛煉啊,每天讀書啊,有自己的人格魅力,這都是好看的范圍。”
你能在她身上看到滿滿的希望,那種正向的人生帶來的無盡希望。
回想起最近遇見的另一些姑娘,同為90后,有的敢想敢做,敢為自己的選擇埋單。一言不合就買張機票來到了北京,為了追一個男生,為了一個自己想要的實習機會。
另一些,則顧慮重重,糾結不已,心里有傷,自甘沉淪。
某天,我面試了一位考研失敗的姑娘,剛剛從一家創業公司離職出來。聽她介紹,考研失敗是個沉重的打擊,那段黑暗的日子現在提起來還會眼紅落淚。而后,她接連換了兩份工作,基本上3個月以內換 一份,我問為什么,她說,嘗試了一下,發現自己不喜歡。
“那么,什么才是自己喜歡的呢?”我問。
她應該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么。比如工作里有自己不喜歡的成份,要處理日雜,比如加班太多,沒有生活。總之一切都是外面的原因。
讓我很想說一句雞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作為一個大學畢業不久的新鮮人,選擇一份工作不僅意味著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意味著完成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養成職業心態——在一個環境中充分探索和打磨自己的各種能力象限,創造出對集體的價值。
成為一個真正的職場人,而不是挑食的寶寶。
而現在看上去不喜歡的那些工作,恰恰能夠讓你獲得意想不到的額外的技能,為你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角色提供不同視角和基礎。所謂曲徑通幽。
就比如我現在十分后悔,當年老板讓我去做銷售時,我甘愿只做一個內容人;當老板讓我去做活動時,我甘愿只做一個內容人。如果當初不那么固執,也許今天,我可以更快抵達目標。
如果你是一個把找工作當作找“完美”,找“快樂”的挑食的寶寶,且不論這個世界上是否真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當有一天你真能找到自己百分百滿意的工作,也會因為職業心態的缺失而把握不住工作中的上升機會。
我介紹了下她生活的情況,問她是否喜歡。她說她是喜歡的。
然后我讓她回去考慮下,如果這份工作的確是自己喜歡的,可以做一下我們的筆試題。她說,好的,這個周末我可以好好做一做。
結果是,她并沒有提交筆試作業,也沒有告訴我原因,就這樣消失了。
見了太多類似的求職者,這樣的結果早已料到。如果他們頻頻換工作,他們的人生狀態,本身也會異于常人。在別人看來是“不靠譜”,但在他們自己的內心,一定是出了什么問題。
才會逃避、被動,如此消極。甚至是習慣性不守承諾。
只是我在想,大學畢業那幾年,我自己是否也出現過同樣的問題?
有的。記得我剛來北京找工作,瘋了似的想進媒體,于是面試了一個身處北京西城的雜志社,在一個四合院里,離我當時住的地方坐車單程要一個半小時以上。
面試通過以后,編輯部大叔給我一個新規定,說,接下來的15天,你每天必須在早上8:15之前到公司。我就納悶了,這個要求是為什么呢?
于是,第二天我就不打算去了,畢竟也太遠,對方也太挑剔。不僅沒去,也沒有和那位大叔說自己的想法,就這樣不告而別。
我想,我大概是膽怯吧,害怕說自己不想接受挑戰。所以至今想起來還十分懊悔,如果我能夠有個交代,那也是我對自己的交代,不制造對自己對失望。
很快意識到自己的“不靠譜”,那種自責,讓此后的我基本就沒有再犯同樣的錯誤。
某一任遠在國外的房東,為了答應他的幫他收回之前租客房租的承諾,我帶著小伙伴驚動了派出所,還被那個大漢狠狠推到在地上。房東得知后感動得不行,說,你這樣的小姑娘,難得,將來一定不簡單啊!
后來,我免費住了他半年房子。當然,這種人生的禮物不常有,但我想,一個信守承諾的年輕人,的確會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機會。
回想起大學畢業那幾年,當然也有很多遺憾。比如,沒有一次花光儲蓄卡里現在看來為數不多的所有的錢,去旅行、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沒有突然為自己的命運做過重大決定。比如當時有一個去劍橋訪學的機會,也因為舍不得有些許成績的工作,而不經意放棄。
沒有離開過北京,嘗試換一個城市生活。因為安全感缺失。
沒有追過喜歡的男生,因為低不下頭。
當然,這些事情到現在做也完全不晚。只是那些時光已過去,寶貴的青春十年,在現在看來,太小心翼翼了。
所以,我后來常常對大學剛畢業的女生說——
不要攢錢,要學會花錢,投資生活、投資自己!
住你能住的最好的房子,買你能買的最好的衣裳,愛你能愛的最好的人!
同時,再努力賺錢,好好戀愛,認真生活!
不要因為房租便宜一兩千,就住到郊區,那里沒有蓬勃旺盛的荷爾蒙,沒有你來這個城市體驗的紙醉金迷,大學剛畢業那幾年攢的那些錢,對人生而言基本無用。
你要盡一切可能讓自己的將來變得更值錢,就要努力沖破現有的階層,去向上工作,去和優秀的人交朋友,突破自己一切的思維障礙,就像蹦極那樣,閉著眼睛往下跳,不需要安全感,不要怕“恐懼”。
甚至忽略自己的“自卑”。
年輕人很少有不自卑的,因為閱歷淺,因為沒有成功過。
如果你在尚且“自卑”的時候還敢做“自信”時才敢的事情——比如追一個你想都不敢想的人,即使失敗也不少塊肉;找一份好像怎樣也難以搞定的工作,去努力搞定。你的人生不可能太差。
大學畢業那幾年,摔得越多,摔得越難看,后面成功起來就越是容易。你會感謝當初犯過的所有錯。因為失敗,是年輕時閃閃發光的徽章,因為你勇敢嘗試,雖敗猶榮。
就怕你在該橫沖直撞的時候歲月靜好,該犯錯犯二的時候尋求正確。這樣的人生,后面都會是漫長的糾結絕望。
大學畢業那幾年,總結起來,就是:努力賺錢、努力花錢、不問對錯去戀愛、用盡全力去犯傻,并且盡可能在一件事情上學會忍耐堅持。
而忍耐與堅持的能力,恰恰發生在那些你不喜歡的人和事情上。
時至今日,我開始把青春重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