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春,你叫什么?
早在年初,我就在微博上看到了這部《大魚海棠》的宣傳,打著十二年磨一劍,中國動畫的扛鼎之作等等這些招牌在各大社交網上大行其道,頗有唯恐天下不亂之勢。自然,我是很反感這些等同于無中生有的各種噱頭,畢竟你口號喊得再響亮,也得騾子或是馬拿出來溜溜。于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大魚海棠》終于于7月8日上映了。
影片開頭,就打出了莊子《逍遙游》中的開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而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以此,來為本片定型,開宗明義,宣示電影的故事脫胎于《逍遙游》,是原原本本的國產貨。然后,圍廬、燈籠、紅色、磚瓦、木質階梯等等這一系列的古派建筑裝飾也頗具中國風;神農主百草、祝融司火、鳳凰領百鳥、補天等這些自是出自《山海經》、《搜神記》等中國古典神話小說;玉肌紅衣、長髯白發的人物造型也頗為契合中國崇尚的仙風道骨印象。無需過多質疑,《大魚海棠》真的是很用心,每一幀畫面似乎都是在力爭還原最中國的一派。與之同時,這點也毋庸置疑,在還原的道路上模仿吉卜力動漫的痕跡也很嚴重,首先,整體畫風的設定很典型地就是日系風格,撐船的船夫、獨眼的靈婆、抬轎子的貓、雙頭蛇等怎么看怎么都能在日本動漫里找到原型;再者就是椿渡船那一幕像極了《千與千尋》中千尋坐車的橋段,路邊上一哄而散的動物、鼠婆中那些歡騰的老鼠、會眨眼睛的植物等幾乎與《龍貓》里的如出一轍。
那么,問題來了,如此美輪美奐的畫面為什么會,會,畫面太美我不敢看呢?
也就是說,《大魚海棠》的故事似乎是與摩奴救魚一樣,講的無非是寵物養成記。只是《大魚海棠》的野心遠非止步于此,它非要將這個故事內核用愛情、生死輪回、報恩責任這些高高在上的元素進行包裝。同時,這些包裝中,最為濃妝艷抹的卻是,瑪麗蘇味道十足、我愛你你愛他的三角愛情,而偏偏這段愛情還勉勉強強地在懸崖上晃蕩,晃蕩時,身體里的漏洞還在一股腦地灌進風來。這TM就尷尬了,誠意十足地引經據典,跋山涉水、挖空心思地從《山海經》《搜神記》里找來了好故事,然后發現這些好故事全TM成了燉熟愛情這鍋雞湯的而下的作料,更過分的是事后才發現,這段愛情無論怎么樣,都是燉不熟的。媽的智障,真的是瓊瑤小說看多了。湫酒醉后,在懸崖上怒吼:你拒絕的是一個天神的愛情!真TM是媽的智障,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周星馳《美人魚》中張雨綺對劉軒說:追我的人排隊都排到法國了,你卻在泡一條魚。說穿了,二者的本質一樣的。原來,星爺在一定意義上早已經為《大魚海棠》下了定義啊。
——我叫春,你叫什么?
——我TM叫尷尬。
縱觀近年來中國本土的動畫,如果說《秦時明月》、《魅拔》、《李獻計歷險記》、《大魚海棠》的橫空出世代表了長大了的小孩對于本真童心的維系與保守,那么《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小門神》、《大圣歸來》的大放異彩則是代表了還未長大的小孩對于成人世界的探索與試水。中國動畫,或許真的已經用不著誰來幫幫忙搭把手了,它所真正需要的或許也只是一個專屬于中國本土文化的內核吧,就像活在亙古時代的《小蝌蚪找媽媽》、《阿凡提》、《天書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