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未來缺失的部分補上來“,這是最近聽的某個講座里一句話,腦洞大開。說的是所謂新的機會,就是對不完美的現狀提出質疑,然后嘗試改變,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把這個小缺憾修補好。然后再找漏洞,再修補;而人生就在這樣一個個”補洞“的過程中前行。通俗點,就是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機會。
為了能夠找到適合自己能力的窟窿,我們就得不斷地探索、學習和實踐,反復試錯。小到學習怎么敲打鍵盤,大到創建自己的公司,無不如此。而在寫作這條路上,這句話就顯得更為受用。做到對文字的有效掌控,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就是拿到了一個修補未來某個窟窿的超好用的工具。在它的幫助下,職場和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問題或許就會迎刃而解。
最近通過”廳客“這個app,有一家連鎖火鍋店的總經理找到我。她當時是因為寫演講稿不出,一瞬間覺得需要提升寫作方面的能力。我們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了多次交流,她還聽從我的建議買了kindle,讀書,認真地寫日記和筆記,決心把這件事情做好。這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人,至少在發現自己短板的時候知道找什么東西去接一下,而且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但我們的生活里,這樣的人真的太少了。所以更多的會在面對未來的機遇時表現得很茫然,甚至錯過了自己都不知道。
這就說到了一個職場突破問題。雖然我已經很久不在職場混了,但卻也接觸了不少在職場浸淫多年的朋友。從大家一些斷斷續續的抱怨里了解了一些工作中的困擾。而對其中的某些方面,良好的寫作能力的確是可以幫得上忙的。
每天用文字梳理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我們可以就一些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如此反復進行,就會在自己所經營的領域就會變得越來越專業。
文字也具有非常廣泛的傳播能力。通過一個類似于微信這樣的公眾平臺,不錯的文字表達會讓你的專業知識讓更多行業之外的人知曉。觀點類似志趣相投的人就會產生共鳴,并且會因為你的文章而主動找你。未來的”漏洞“或許就會因此而發現。
既然文字的作用很大,那么我們通常應該寫些什么呢?
一是由興趣出發,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就像現在很多報刊文和微信文的作者。眾所周知,寫一篇報紙或雜志文章根本收不到幾塊錢,靠它吃飯本身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微信文就更別說了,大多還都是免費的。這就是興趣使然,不寫點兒啥事根本睡不著覺的。
其次是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出發。可萬一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根本湊不到一塊兒,那怎么辦呢?我們不妨考慮一下你要寫的這些東西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還是為了表達自我,抑或為了展現自己的寫作才能。找清楚目標之后再下手就容易多了。
知識是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的,而寫作就是在記錄筆記之外另一種積累已獲得知識的更為有效的一種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把零零散散的那些概念、故事和知識點統一到一個主題,一篇文章里去,把它們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但這條路,漫漫其修遠,可能需要我們終生為之上下求索。
有一家叫易航的載人無人機已經做出來了,而它就是長久以來我們在科幻片里看到的場景。或許哪一天,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所學填補或幫助別人填補上這樣一個未來的”漏洞“也未可知。問題是,你怎么把你的所學傳遞下去呢?準確無誤的文字表達無疑就是一個最至關重要的能力了。
有意發表文章的朋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有衡寫作”,有更多干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