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最近身邊的都一副“我很累,我不想說話”的憔悴模樣。走進辦公室,除了年紀大到快退休的老教師在休息外,其他老師都在埋頭苦干,一臉疲憊。
早上7點,遇到早自修的老師,只有在眼神對視的剎那“亮”了一下,之后就像拔掉發條的玩偶沒有了動力,被拖著往前一步兩步三步,直到放學最后一聲鈴響起。
進校第二年,已經進入了懈怠期以及惶恐期。
就是滿心的累,什么也不想干,有時連課也不想上,對自己班的學生更是如此,怕看到衛生不干凈,怕看到黑板沒擦干凈,怕看到討厭的學生在呼吸。
總之,怕走進教室,怕走進校園,怕遇見任何一個人。
有個學妹在朋友圈里發:“好像隨著畢業連運氣都畢業了”。我們都以為,學校里上課稍微認真聽講,課外積極參加活動,拿了4.5的GPA,當了一個部長或者主任,年年一等獎學金三好學生等各種榮譽,最后畢業了還有省優,國獎之后會有一個璀璨的人生。
后來才發現,我們不是清北,我們不是985211,我們考研失敗,我們考公失敗,我們考編失敗,我們進不了央企,我們進不了500強,甚至我們的工資只能堪堪養活自己。
畢業兩年后,我們終于發現了,大學里光鮮的履歷并不能說明什么,學生會主席,各類獎學金都不如大四快畢業時有個“著落”重要。
大學四年的叱咤風云不過是校園的鏡花水月,你以為的一切美好就像灰姑娘的水晶鞋——是一個必須修正的BUG。
如果你沒有調整好狀態,仍舊沉浸在大學時的呼風喚雨前簇后擁,那很不幸,社會會教你做人。
我們沒有資本,我們沒有背景,我們沒有天賦,我們甚至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努力,我們能跟別人去拼的到底是什么呢?
大學里不少的風云人物現在看來都黯淡了,他們當中不乏有非常優秀努力的人,但是社會上最不缺的就是這種。
本科,四六級,計算機二級,各類證書,能加分嗎?大概率都不會,那一欄榮譽當你踏出校園的時候就已經消失了。
當時我們班有個學生,大二才從廣告系轉過來,落了很多課她照樣不在乎,該上上,該不上就不上,也不求老師說要出國要考研,也不要獎學金,總是看見她一個人來,一個人走,說話小小聲的,沒什么存在感。
但是就這個女生,這個同班多年話都說不上幾句,沒有一個榮譽加身的人畢業后考入了事業單位,成為眾人欣羨的對象。
真的,到了大四,我們就會發現,誰拿獎了,誰績點破5了,都不如誰考上公務員了,誰考上重本了,誰有編制了來得震撼。
因為,他們的后半輩子不用愁了,這種踏實感是所有虛幻的大學靚麗比不來的。
當然,不是說大學里的成績榮譽不重要,只是你要明白,你要做的都是為了大四能夠無縫銜接一個好工作,這個更重要。
大學四年的風花雪月,在你找到工作后是錦上添花;在沒有找到工作后,都成了自我寬慰的藥劑,以及他人眼中的反證,“你看她大學里這么風光,還不是和我們一樣”。
雖然每個工作都是圍城,雖然每個人都不應該有偏見,雖然人生真的需要那么一點運氣,但至少大一的時候就能明白這些,或許目標會更明確些吧。
說的殘酷些,如果在心中預演過無數次失敗,等真正失敗來臨的那一次,可以稍微不痛一點吧,也會留有退路。
無論我們遇到什么事情,都是生命里該出現的,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絕非偶然,這些事情一定會教會我們一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