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知道《墊底辣妹》是無意中看到一篇介紹關于今年國內引進日本電影的新聞,看了電影簡介,沒有什么特別的興趣,只是想著作為國內很少引進日本電影的現狀而產生的好奇多一些,至少進影廳之前是這么認為的。
作為勵志電影,廢柴學生逆襲的題材而言,日本早有非常有名的《龍櫻》,國內也有《18歲的天空》,當然作為電影,要在117分鐘內完成一個吊尾女生逆襲的過程自然要花些功夫,好在這部作品是來源于真人真事,使得這部作品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空講大道理這樣的短板,強烈的帶入感使得人整體看下來笑中有淚、酣暢淋漓,看完后會令人不禁深思。
成功者的誘因
我想,要做一件成功的事或想要變成一個成功的人(當然在當下,大家對成功人士的定義有諸多種),必定前期有個誘因又或者可以說是動力的存在。
也許是青春期的熱血、也許是對父親寵弟弟的反抗,又或者是當著全班人打賭的承諾,更多的是開始對任課老師以“人類的渣滓”稱謂而產生的羞恥心,想要改變自己現狀的欲望越發強烈,學業差的一塌糊涂的沙耶加立志要考慶應大學了。當然,這個舉動被眾人當成了一個笑話。
想要做一件事時,只會找原因不會找借口。有了欲望,動力自然而來。雖然底子差,但她是幸運的,有母親和妹妹的全力支持、有坪田老師的專業與情感上的指導,她開始了學業征程。
不造作的人性
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除了是經濟與時間的累積,更多的還需靠自己。也許,學習初期是為了母親為了爭口氣,剪了短發脫去華麗時尚的外衣,開始完成一層一層的知識累積,她勁頭很足、信心很強,一切都看起來是那么的順利。可物極必反,當自己給自己施加了太多壓力、經過考試的打擊,身體與精神都達到了一個飽和狀態,她迷茫了、累了,開始逃避學習了。
影片沒有一路高歌的雞血催促成功的橋段,只有貼近現實的展現。想來,從高考過來的人大多都會有這樣的狀態吧,很現實、毫不避諱,所以當看到沙耶加因迷茫淋著雨看到母親大聲痛哭的場景,相信很多人都會與自身重合,是的,我們都是人,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雞血滿滿,我們也會有被壓力壓倒的時候,我們需要發泄、需要正視自身的問題,需要喘口氣。
在這樣的時刻,母親以自身為例給予沙耶加積極意識的引導,令她緩了過來,而與父親、弟弟的沖突中加深了自身對于改變現狀的強烈欲望,當她到東京實地參觀了慶應大學后更加刺激到了她想要成功的神經。有欲望就有動力,欲望越強,動力就越大。迷茫,這道坎,終于算是真的過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母親掄起球棒砸毀車子的片段,我視為是同一個家庭,兩種不同教育觀念最有力的撞擊:
父親——被叫到學校就覺得丟臉、不斷地給兒子強加自己的意愿、施加無形的壓力,最終導致兒子消極反抗,差點走偏路;
母親——站在孩子的立場,思想開化,重視與孩子間心理上的互動,支持孩子找尋自己想走的道路,在孩子消極時,通過正確的心理引導,給予孩子積極的正面力量;
這樣的狀況,在國內的家庭里也是存在的,也許,看到這里的家長們,是否也開始反思: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觀念呢!不過沙耶加的母親真的很厲害,用劇中的話說:“真的是一位偉大的女人!”相信看過影片的人都會贊同吧!
外因+內力=成功!?
影片中的坪田老師可謂是一個亮點,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值得效仿,適用于家教,不過通過從學生興趣愛好上入手,與學生之間建立友好互動的關系,在校園里也是可以推廣的。
集坪田老師有針對性的的專業指導、家人的全力支持、朋友們的諒解為一體的外因作用,加上自身對學習的積累,成功是否就是指日可待呢?答案是不一定。未來的各種不確定性很多,沒有百分百的完美答案,只有竭盡全力的努力作答。因為你心里很清楚:如果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而努力了,就有成功的可能。絕對的不與一絲的可能,答案呼之欲出了吧!
作為影片最后的高潮,沙耶加參加“高考”的情節設定的有些幽默,不過這也跟廣大即將要上考場的學子們提個醒,注意飲食和腸胃、避免引起不利于自身的狀況,當然這是后話了。(笑)
對于沙耶加考小論文的著墨體現,預示著最后的成功來源,在我看來那就是有針對性的積累以及發散性思維的重要。學習雖然沒有捷徑,但在積累的過程中,把握事物的原理同時多角度認識與理解事物、發掘事物的真相,對于自身的提高會有一定的幫助。
最終,她完成了逆襲。
高考狀元的“尷尬”以及現階段的教育現狀
影片完結后,我思緒還在漂浮,坐在影廳位子上久久未動,更是在回家的班車上想起了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昔日的高考狀元在進入大學后因自身的學習模式與思維僵硬,學習跟不上,從而產生厭學心理最終導致退學。也許大家也發現了,每年高考成績放榜后,各省的主流媒體都會對本地的高考狀元進行大篇幅的報道,內容無非是其學習模式以及家長的教育方式等等。可有多少人會關注到這些“狀元”進入大學后的情況呢?
再轉個頭來看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體制,雖然國家也在努力調整教育方針,但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如何從根本上轉變這種弊端,想來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那從學校、教師、甚至家長著手呢?
雖然現階段教師通過各種QQ群、微信群、電話圈向家長傳遞學生學習進展的信息,例如:每日的作業清單、類似檢查作業、背誦默寫等要求,變相地讓家長參與到子女的學習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互動,出發點是好的,但感覺有些被動,恐會流于形式、達不到真正的效果。而且時不時會有各種學習產品或輔導教材這類信息,感覺就太商業化了。
引進原因的猜測
開篇也講到了國內很少引進日本電影,而此次引進《墊底辣妹》,不禁會令人猜測引進的用意了。在這里我大膽揣測,此次引進這部影片的原因:
1、今年是高考季,全國高考考生將做最后的沖刺,這個時候引進并上映,多多少少是對廣大考生的一種激勵吧。
2、引起大眾對現代教育體制、現狀的關注,更多地深入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學生學習的真正目的、差生=loser的觀念等等。
3、對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長給予一定的警醒與啟發。
影片里有反面教師對差生侮辱人格的稱謂以及暴力行為和消極心態的刻畫,對廣大教師工作者來說是個警醒,而坪田老師的形象設置,也會對廣大教育工作者給予一定的啟發;而沙耶加父母的兩種不同教育觀念也會帶給廣大家長一定的反思與啟發。
4、對廣大青少年的正能量引導。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青少年圈兒里出現的過度追星、時尚崇拜等現象越發地明顯,正確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觀念尤為重要。
5、對影視市場的引導。我國可以說是影視大國,每年開拍的電視劇、電影不計其數,但質量令人堪憂,反映社會現狀的題材少之又少,請少些泡沫電影,多拍些能引發全民深思的片子。
其實我想說的是,也希望廣電的審查尺度再大一些、再寬松一些吧!不過說來說去都是我自己腦洞而已,路過的看官們看看就好了,希望不喜也不要噴哦!
以上!
PS: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