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肉醬
到今年九月一日,wuli泡泡就要一歲半了。前些天老于買了個漂亮的藤編收納籃給泡泡裝書。晾好味后我把泡泡的所有繪本都整理了一遍,然后決定寫個總結,也算是給還在孕期的準媽媽、剛晉級的新手媽媽們一個參考吧。
Q:給寶寶讀繪本什么時間開始最好?
A:理論上,寶寶一出生就要開始讀繪本了(參見扎克伯格給他沒滿月的寶寶讀“量子力學”繪本)。然而我并沒有做到。我開始給泡泡讀繪本是在他九個半月的時候。
Q:每天給寶寶讀多長時間的繪本?
A:2歲以前每天15分鐘左右,2歲以后每天半小時左右,4歲以后可以變成45分鐘,甚至更多。假期或興趣濃厚時間可相應延長,直到孩子上小學之前,每天親子閱讀的時間可以遞增。
Q:怎樣給孩子選擇繪本?
A:首選獲得國際大獎的繪本,如安徒生獎、凱迪克獎、格林威獎等。國內作者的作品,優先購買獲得信誼圖畫書獎、豐子愷圖畫書獎的作品。也可以像我這樣,讀一讀國內有關繪本的育兒書,跟隨里面的達人爸媽買買買。(推薦兩本相關的育兒書:《騎鯨之旅》《愛講故事的爸爸是最好的爸爸》)
下面來講一講泡泡在不同的月齡讀過的繪本吧!
九月齡:
《臉,臉,各種各樣的臉》
小月齡的寶寶首推這本書!作者柳原良平用大色塊的繪圖方式展現面部表情,得到了絕大部分小月齡寶寶的歡迎。小泡泡從九個月起就對這本書非常著迷,到現在我提起書中的某個表情他都能模仿出來,可見喜愛程度之深。
《噗噗噗》
是不是每個寶寶在即將開口說話前,都有一些神秘的、意思含糊的“嬰語口頭禪”?小泡泡現在正處于這個階段,而他的口頭禪是“谷嘎嘎”和“噠噠”。
“這本僅僅用及其簡單的線條、圖形、象聲詞組成的繪本是非常、非常、奇妙的存在。十個月以后乃至兩歲前的孩子,和他們共讀這本書,當你沉靜地、老老實實地念著‘噗——噗——噗——’時,他們常會安靜下來,瞪大眼睛,傾聽,最后情不自禁的大笑起來。這種笑,是興奮于父母進入他們的世界。”——這是書本里的原話,但也完全是我和小泡泡共讀《噗噗噗》時的真實寫照。
不推薦:
《蹦!》
原因:小泡泡走路還蹣跚,根本蹦不起來,所以也沒有什么代入感。等到會蹦了,這本書的內容又顯得淺顯了。
十月齡:
《抱抱》
這本書給了我第一次親子共讀的驚喜。泡泡剛開始讀的時候,我只能指著教他一些書上的動物。直到他十六七個月的某一天,我再一次給他講這本書,小泡泡居然讀!哭!了!一直到最后小猩猩找到媽媽開心的抱抱了小家伙才好容易止住哭聲。以后每次講這本書都是這樣的效果——哪怕前一秒還陽光燦爛。這本書的巨大魔法在于,寶寶真能看得懂……
十一月齡:
《母雞蘿絲去散步》
這本世界聞名的繪本,我最欣賞的是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孩子心靈的滋養和教育。母雞蘿絲出門散步,狐貍尾隨其后,卻陰差陽錯一再失敗。它沒有強調狐貍“多行不義必自斃”,只是描述了一段旅程、一個經歷。它和很多其他的經典繪本一樣,都在默默告訴孩子:世界離奇光怪,生命千差萬別。你可以成為一只悠閑的母雞,也可以成為為吃一只雞費盡周折傷痕累累的狐貍……可無論你成為什么,生命充滿奇趣,都值得你細細品味。
另外這本書細節出眾,寶寶稍大一點兒可用作觀察力訓練。
十二月齡:
《找朋友系列神奇立體書》(共四冊)
這套精裝立體書相比其他來說有一點貴。但是相信我,這個投入,超!值!
泡泡在他一周歲生日時得到了這套書,一開始看到里面的小動物突然翻出來會怕得直抖,但很快就和書里的動物主人公成了朋友。每晚睡覺前我都要念叨著“小兔比利、貓頭鷹奧奇、水獺奧斯卡、小雞查理都睡了,小泡泡也趕快睡吧!”他才會“欸”地應一聲,然后心滿意足的閉上眼。
到目前為止,這套書仍是我給他買的四五十本繪本里“最喜歡Top1”。在這本書里,小動物們永遠和他進行著樂此不疲的捉迷藏。
“當然,要是你有時間陪孩子玩躲貓貓的游戲,孩子也會拋下立體書,開心地笑著,飛快地朝你跑來。”
“不要讓閱讀成為獨立感受世界的替代品。”
十三月齡:
《洞洞書系列奇思妙想立體玩具書》(寶寶可一直看至兩歲四個月左右)
這套繪本號稱“法國國寶級童書”,一套兩冊,以雙層卡紙對裱,搭配圓角書頁,不怕啃咬,絕對安全。一歲半以內的寶寶我更推薦第一冊《小洞的故事》。
是不是每一個寶寶到了一定的月齡都會對身邊各種各樣的小洞產生興趣,總是會忍不住這扣扣那扣扣?《小洞的故事》就是專為“洞洞迷”寶寶們準備的!每次泡泡拿到這本書,總是會用自己的小胖手指扣著書頁里的洞洞,充滿期待又有點緊張地一頁一頁地翻過去。直到視線停留在最后一頁,他會摸摸自己的肚臍,再看看媽媽的,最后忍不住嘿嘿笑起來。
第二冊《和我在一起的一天》講的是家有小狗的故事。寶寶可隨意翻動書中各種表情的人臉,可惜并不對泡泡的胃口。有興趣的媽媽可以一塊兒買來,據說也是好評如潮呢。
十四月齡:
《小熊寶寶繪本》
這是套非常有名的習慣培養書,一歲到一歲半的寶寶都可以看。不過泡泡的反饋卻很一般,可以拿來翻翻,但絕不會愛不釋手。我想每個小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喜好自然也不盡相同。給寶寶買書這件事,真的是件風險很大的“投資”呢。
十五月齡:
《開車出發系列》 (共七冊)
這是套質量上佳的平裝書,一共七冊。每冊都以一個交通工具、一個活動為主題,配以優美的自然風景。
一開始我是抱著“男孩子一定喜歡車”的想法買的這套書,沒想到它后來給了我更大的驚喜——泡泡的觀察力訓練就是從這套書起步的。作者間瀨直方在書中耗費了巨大的精力和心思,畫下了無數的細節和隱藏細節。如果不是隨書附贈的一本《開車出發閱讀指導》,很多地方恐怕連粗心的成人都未必能注意到。
該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大量的全景式圖片,而全景圖書對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益處很大。視野變大,挑戰更大。如果孩子在之前的跨頁圖片上的搜尋已經熟練,可以引入全景圖書作為通關考驗的第二步。
十六月齡:
《逃家小兔》
該書的配文作者瑪格麗特是一位文采斐然的詩人,正因為如此,《逃家小兔》的配文像散文詩一樣朗朗上口、清新雋永。然而我對這本書的感情卻是“愛恨交加”。愛的是泡泡真的能讀懂這本書,并為每次能找到變身為各種事物的小兔子和兔子媽媽而雀躍不已。恨的是每次讀到一半他總要嚎啕大哭一回,也許是他敏感地察覺到了書里隱約的“離別”意味?但不管怎樣,它都是寶寶書櫥里的經典讀物。
十七月齡:
《好餓的小蛇》
這是一本簡單有趣的小書,十四五個月的寶寶也能讀得津津有味。我通常用這本書教泡泡認識顏色、形狀和水果,是一本很不錯的認知書。此外這本書還有一個魔法,每當吃東西時我說:“像好餓的小蛇一樣張開大嘴!”泡泡就會把嘴巴張得大大的乖乖吃掉食物。
《爸爸,我要月亮》
“許多孩子在一歲前后,會成為‘天文迷’。從七八個月時指認天花板上的電燈開始,進而發現天上有一盞不滅的明燈,因此對月亮產生好奇和愛。”
泡泡就是這樣的孩子。泡泡在七八個月的時候一直迷戀天花板上各種各樣的燈,到了十七個月左右,忽然對窗外的月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有月亮的夜晚,只要我說“月亮陪著你呢,快睡覺吧”,小泡泡就會開心地“欸”一聲,然后安靜地看著月亮,直到睡著了嘴角還帶著甜甜的笑意。
于是我趁熱打鐵,又拾起了這本已經買來好久的《爸爸,我要月亮》。這本書講的是一位爸爸費盡千辛萬苦為女兒摘得月亮,最后月亮又回到天上的故事。這是一本形容詞繪本,演繹了那些構建寶寶世界的最初的形容詞:長、高、大、小。雖然泡泡現在連話也說不全,但我非常喜歡他眼中日益繁復多彩的世界,如果有一天他能用形容詞說出來,那該多好!
十八月齡:
《鴨子騎車記》
一只鴨子嘗試騎自行車,卻受到了農場其他動物的質疑和嘲笑。最后在鴨子的鼓舞下,全農場的動物們都開心地騎起了自行車!在本書的最后一頁,咦?鴨子又看上了拖拉機!
這是典型的大衛香農的作品,從不批判,從不教育,有的只是幽默的畫筆和與孩子童心相通的會心一笑。他并沒有讓最開始冷眼圍觀鴨子的動物們受到懲罰,而是和鴨子一起享受了動起來的快樂。這種接納所有行為的開放型繪本才是真正的大師級繪本。它不僅滋養了孩子,更對大人有巨大的啟迪意義。
另外本書有很多跨頁大圖,可以用作寶寶的觀察力訓練喔。
《大衛不可以》
終于寫到這本最最最好玩的書了!想必這本最最最有名的繪本媽媽們也一定不陌生吧?
我時常把這本書讀作《泡泡不可以》,因為里面調皮搗蛋的主人公大衛無論是神情、動作,還是干的“壞事”,活脫脫就是小泡泡的翻版嘛!我想一定有數不清的媽媽和我有同感。不過我并不擔憂這本書會“教壞”孩子,反倒是這本書讓我以更加寬容、更加溫和的視角去看待孩子的淘氣。
孩子的世界就是這么的生趣盎然、雞飛狗跳啊,他會在搗蛋時哈哈大笑,也會在失手打碎花瓶時害怕得躲在角落。這個時候,只有本書最后一頁里媽媽大大的擁抱和一句“寶貝,我愛你”才是最最溫暖的良方。
《小熊不刷牙》
又是一本習慣繪本。講的是小熊不愛刷牙,結果牙齒全部飛走了,當小熊意識到刷牙的重要性時發現這一切只是個夢而已。家有不愛刷牙的小寶寶可以買來這一本看看!不過想靠一本繪本就讓寶寶乖乖刷牙也是有點難啊。好習慣還是要從小培養。
今天寫了很長啊。講真,這種母嬰類的文章真的是超.沒有人氣啊!不過我還是堅持寫完啦!就醬!祝世界各地的你們早安、午安和晚安!永遠愛你們的萌肉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