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女兒的語文課蹭課上,想給自己的表達添磚加瓦。被孩子們寫的作文深深的感動。老師這次的要求的題目你最喜愛的傳統節日。
第一篇是桔家同學的,他寫的是中秋節,因為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吃月餅。他是個話癆小孩,笑稱自己是個吃貨,什么事情都可以被他聯系到吃。是一個個性較明顯的孩子了。在他的語言描述里,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他的感受能力已經發揮作用,而且他還想象自己來到月亮上的嫦娥的旁邊,把全班同學都逗笑了。
第二篇是澤海同學的,他寫的過春節在老家的一些趣事。讓大家大開眼見,原來放鞭炮還可以把河里的魚給炸出來。因為我在后面旁聽,他會悄悄地偷偷看看我。猜想是個可愛的敏感小男生。
第三篇是佳佳同學的,她寫得比較流暢,但是到結尾的時候她寫到她盼望春節聯歡晚會盼了5個月了。讓人摸不著頭腦,為什么是5個月,不是4個月或是6個月呢。快結束的時候,我看見她思考修改的樣子,忽然間明白這就是美麗的學習的過程。
第四篇是悅悅同學的,我女兒的好朋友。因為和她最熟悉,她的文章的記得最清楚。她在前半部分描寫的是貼窗花的過程,但是她沒有任何的情感表達,寫成了說明書。和我家娃如出一轍。后半部分她寫到她讀了一本書關于年的故事,大幅引用了故事內容。我還沒來得及想和她說,悅悅同學是湊字小能手啊。
第五篇是另外一個女生,我不認識。她和別的同學都不一樣,其他同學都是寫我的感受我的故事。她寫的是大家的故事,家家戶戶的故事。受到老師的認可。
下課的時候看著他們認真修改的樣子,忽然被他們的真實和獨特感動。他們好像住進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