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三論
哲學是什么呢?這要從其發源說起。人類靈智初開之時,見天地萬物周而復始,乃知天地萬物各有其道。古人為了能夠活的更容易,便鉆研其道理。又在萬物道理的基礎上,總結出萬物通理,這才形成了哲學。哲學是一切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之本,是人類歷史之最精煉經驗之匯。但因哲學通于萬物,則恰似百無一用之廢物。
邏輯是最接近事實的現象,哲學則是最接近邏輯之經驗。哲學是人類思維之產物,而其本質,則蘊藏于思維之本質之中。明白這一點,才可以對哲學進行深入的探究。
講一個學科,必將其分門別類才能系統的講清。哲學發展到今天,細分了許多方向,歸類方法亦有多種。初讀馮友蘭先生之妙筆,分哲學為宇宙論、人生論、知識論,甚以為然,恰逢予于此三者還有些論證,則用馮先生的分類方法來系統的論述哲學,亦想通過這次論述,來將吾之紛亂體系進行總結,以成一體。
宇宙論
天地萬物,莫不出于宇宙,莫不遵循宇宙的道理。所以先以萬物之基——宇宙來開始論述。
在此之前,我們須先認識到,此宇宙論都是人眼中的宇宙,而非“真正”的宇宙,由于人向來都是只明現象,不明原理,所以人得出的也只能叫道理而不能是原理。
在所有這些前提存在的基礎之上,我們才得以談宇宙論。
首先,宇宙的發展方向是有序還是無序?
研究這個問題是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指明方向,若是錯了,則宇宙之無形大手將會讓人類吃大苦頭甚至滅絕。多少地球霸主而今灰飛煙滅,甚至現在人類社會也在磕磕絆絆與矛盾沖突中前行,滅種的機遇,從不缺少。我們只是在宇宙的空間與時間尺度上的一粒塵埃,在宇宙面前不能抵抗絲毫。
宇宙自奇點大爆炸以來,不斷膨脹,拋射出的塵埃,向四處逃散,此時是趨向于無序的。而在這之后宇宙塵埃開始在某種規則的作用下開始聚集,形成了有序運轉的星系。同時,星系系統內部也會因某種原因而崩潰,而后形成新的平衡體系。
那么,宇宙形成這種平衡體系的原因是什么?
宇宙自奇點爆炸之后才形成體系,這個體系的規則是奇點的物質帶有的屬性?還是在這片空間下奇點被空間規則的限制下呈現出了現有的狀態?如果說當前存在的世界是由奇點的屬性決定的,那么奇點會爆炸后再走向有序就說不通,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奇點“進入”這片空間后被空間規則激發,而后爆炸,然后奇點的構成物在這片空間的規則下被限制成了目前這個世界的樣子。那么目前物理學研究的新成果——弦理論,也就得到了合理支撐,奇點的另一態“弦”在當前空間規則下顯現為物質。如果奇點是突然出現在這片空間的,那么在出現在這片空間之前,它是什么狀態?它存在的那個地方,又有著什么樣的規則使它呈現為“奇點態”?只有在對抗中才會形成平衡,奇點在對抗中被限制成了物質,那么空間在對抗中被改變成了什么樣?
還有,是什么導致了星系的崩潰?
目前能夠觀測的到的崩潰現象,就是恒星燃盡了能源后的坍縮,形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光和熱不再,若恒星足夠大,就會形成黑洞,掠奪它一路碰到的所有物質,恢復它自身的能量,而后將達到這個空間允許的狀態的物質拋散出去,最后黑洞消失。黑洞就像宇宙的凈化器,將不被空間允許的物質中和。那不被空間允許的,就是超高能物質和超低能物質。超高能和超低能物質必定和空間存在激烈對抗,并對空間的穩定性造成破壞。
先到這兒,有人反饋了再看看接下來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