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節奏2021年8月5日15:56:49
節奏,其實就是做事情對于進度的控制。為什么要寫這個命題,我發現人和人之間的差距也是因為這個節奏。比如結婚這個事,有幾工作幾年就結了,有畢業后就結了,有一直不結的?又比洗澡這個事,男人十分鐘一般會洗完,女人至少要半個小時,除開男女地域的差別,其實哪一件事,因習慣,價值,性格不同,做事的節奏有了不同。在此我也要梳理一次我過來這么些年的一些做事的節奏。知人者明,知己者智。人最難的是認識自己。
思考的節奏。想問題,我除了在腦子里過一次外,還喜歡寫寫畫畫,主要覺得字能讓我更清楚更明確。我準備開一場會,寫:什么內容,多少分鐘,有哪些人來,費用是如何。會后要形成哪些文字走流程或是記錄跟進。我一般微信不發語音,是我發現我看字的速度比聽更快,聽還多了一播放的動作,還因普通話的問題。所以我習慣的事,就會從自己開始,都是用字。不同的人,我也會用不現的表達。有些人要說細些,有些人簡寫就好。
購物的節奏。這么多年,我在商場或是淘寶上買東西,不會超過十分鐘。我很清楚哪類我要,哪類我不要。自己的工作和習慣,也決定了決定的是哪類和價格合適就行了。對于我來說,買的是結果。或許也有人是買的過程,覺得試多了,看多了,很有滿足感,或許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穿著。就算買菜,我也會馬上發現這類我要不要,要如何配,如何做,這種我學過,沒有試過,我愿意試一下,一旦固定,就不會花這些時間去思考在這些事上。
工作的節奏。工作,會因多種因素決定,可是一個人的工作習慣,也會大致一樣。原來做廠家,現在做經銷商,雖然角色不一樣,但考核這件事還在存在的。考核的一定是公司追求的價值,這種取向勢必就會讓工作的重心發生變化。我經常在招業務時會強調:我們無法統計你流過的汗水,受過的拒絕,以及走過的路程,但可以根據出貨的數據來發放提成以及計算考核獎金。工作重點,我對于客觀和主觀會分出來,對于能做和爭取也列詳細。
休閑的節奏。休閑,對于每個人,其定義都會不同。而我習慣隨心所欲,不是非要到了哪個時間和場景才會。我經常一個人公園跑步,一個人開車去吃好久沒有吃過的東西,一個人在書店里呆上幾個小時,一個人去游泳,一個在星巴克里喝個咖啡,一個人住個酒店體會下高級在哪里?有時也會約上朋友唱幾首歌,打個球。就算和家人在一起,也是說走就走的習慣。一個人不會寂寞,多人不會無趣。隨時放下自己,總會感覺自律帶來的自由感。
關于一個人節奏,我是無法窮盡所有。但就一個人這類事,大致知道一個人到底是個什么人。因為人做的事和事體現是個什么人,邏輯相同。節奏當然有快慢,法國吃一餐飯要三個小時,普通的人不是喝酒,不是男女情話,當然不用。我在老家,聽到同學說馬上到,我明白估計是三個小時。馬上到,是字面意思,不超過三五分鐘。如果在老家的人說出來,我要能明白,是他知道,開始準備出發,做完所有,開車到,就是三個小時以后的節奏。
人一生的節奏,哪能說得清楚呢。大致是有人跳過了這樣,有人錯過了那樣。為什么這樣,還不是價值取向的問題。我的老板多數時候不會做決定,一般還要思考好幾天。我知道后,一般都會預判他會如何,不會等,有些還要提前進行。但有些決定,我也只有等,是因為后果承擔不起。而我的人生結果,我不會承擔不起,因為我做過的事,有后悔的,也有慶幸。不過對于自己目前的結果,回顧所做之事,我很清楚,我能把握自己的所有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