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是孩子成長路上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孩子將來自理生活、適應社會的基礎。
情商欠佳的孩子,可能性格孤僻、叛逆,不容易交到朋友,長大后的婚姻關系、同事關系都處理不好。
其實,情商不是什么深奧、神秘的概念,它全名是“情緒商數”,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孩子調節自己情緒,并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
有人更通俗地解釋說:所謂情商高,就是讓自己活得舒服,也讓身邊的人活得舒服。
情商基本上是后天培養起來的,跟生活環境、父母的脾氣秉性等息息相關。在學前以及小學階段(3~12歲),孩子的性格、習慣、言語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也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時期。
父母如果能抓住這段時間,積極引導,就能為孩子未來20年的成長打下良好基礎!下面這5句話, 對滋養孩子情商非常有效!
01
孩子,你看起來有些 +(情緒)
不論孩子在你面前表現出什么行為,背后肯定隱藏著他的感受和情緒。媽媽的接納、認可,能幫助孩子把心中郁積的情緒疏導出來,也就為后續的親子溝通打開了一個突破口。否則,孩子只會更加煩躁、不配合你。
優媽接觸過一個5年級男孩。一天他放學回家后,把書包一扔、鞋一甩,砰一聲蹲在沙發上生悶氣。這時候,在事業單位當領導的爸爸出來了:“你看看你,什么態度?”
孩子回道:“我什么態度?我就這態度!”
爸爸指著孩子說:“你什么口氣,跟誰說話呢?沒大沒小,小小年紀你還了不得了!”
爺倆正吵著呢,媽媽回來了。先把爸爸勸進屋,然后坐在孩子身邊,心平氣和地說:“孩子,你看起來很生氣呀,是不是遇到什么不高興的事了?”
這時候,孩子的防御姿態開始放下了,委屈地說:“我就是很生氣呀!今天選國旗班,本來有我的,可劉壯他爸竟然找校長了。他上去了,把我擠下來了,憑什么!”……孩子的話匣子,就這么打開了,后續的教育也就更容易了。
所以說,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跟著發火,最好穩住自己的情緒,然后平心靜氣地問:
“孩子,媽媽看你有點傷心,是不是……”
“孩子,媽媽感覺你很委屈……”
“孩子,你看起來很生氣,肯定遇到什么事了吧……”
只要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理解、認可,他就會放下心理上的防御姿態,愿意跟你傾訴遇到的困難。
02
孩子,你這么做,媽媽感覺 +(情緒)
同理心,也就是換位思考的能力,是孩子從小到大的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沒有同理心的孩子,會表現得比較自私、任性,不能很好地與伙伴交往,也不能體諒父母的辛勞。
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有一次鄰居給了我母親一個熱乎的小豆沙包,母親趕緊咬了一口,然后贊美鄰居手藝棒,并詢問怎么做的。這件事被我遠遠地看到了,我非常生氣,沒想到母親竟然背著我“吃獨食”,有豆沙包竟然不給我留著……
現在想想,小時候的我真是幼稚又好笑。不過,小孩子天性就是自私的,覺得什么都是自己的,覺得所有人都該順著自己。如果小時候不及時引導,等到了青春期,那股自私、執拗勁兒就會特別難改。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自私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的感受:
“孩子,你這么做,媽媽有點傷心……”
“孩子,如果同學對你做這樣的事情,你心里什么感覺……”
“孩子,你是不是不喜歡這樣做,那你覺得XXX會喜歡嗎……”
03
孩子,當你有不滿(情緒)的時候,大聲說出來
上面2條,是教孩子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那么接下來,就是讓孩子學會正確表達、釋放自己的情緒。要不然在你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一直帶著情緒,教育效果肯定不好。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煩躁、摔東西、哭泣、打滾、咬人等情況的時候,先對他的情緒表示接納,然后再引導說:
“孩子,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你可以大聲說出來,這樣心里就好受些!”
“孩子,哥哥摔壞了你的玩具,你很傷心是吧?那就對哥哥說出來,讓哥哥知道!”
04
孩子,你認真、努力的樣子,可真棒!
寒假結束了,兩個孩子都考得不錯。一個孩子的父母說:“我兒子真聰明,太棒了!”;另一個孩子的父母說:“孩子,你這次考得好,都是平時努力的結果。你認真努力的樣子,可真棒!”
大家覺得那種方式好?肯定第二種吧!
表揚的目的,是讓孩子獲得繼續前進的動力。對“聰明”“厲害”這些外部原因的表揚,會讓孩子缺乏內在動力,“反正我聰明,不努力也比他們厲害”;而對“努力”“認真”這些內部品質的表揚,能讓孩子獲得發自內心的動力。
05
孩子,媽媽小時候也像你一樣,會……
“孩子,媽媽小時候數學考過25分,我都快放棄了。但是我的爸爸鼓勵我別放棄,我也慢慢找到了方法……”
“孩子,媽媽上五年級的時候,也喜歡班里一個小男生,我們一塊寫作業、一塊打羽毛球……”
“媽媽小時候,也被同學欺負過,他們還威脅我不要跟大人說,但是我每次都跟爸爸說,后來他們就不敢了……”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小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最直觀、最有效的范例。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長篇大論,而是有人示范一下如何去做。另一方面,跟孩子分享你童年的事情,也能更好地拉進跟孩子的距離。
媽媽們,您覺得自己孩子目前情商怎么樣?
您有好的培養辦法沒?
歡迎留言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