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2:00的時候,他變賣了一部閑置手機,得到150元,加上昨天出來打工之前朋友給他的200元,身上一共有350元人民幣。
他在盤算著如何用這點兒錢,度過發工資之前這段尷尬的日子。
明天還有一個網貸分期需要繳納182.16元,三天后還有一個錢包分期需要425.59元,但是,他已經想不了那么多,因為想也沒用。他只能慶幸自己至少還有三天的安穩時間。
這種狀況他已經維持了至少五個月之久,那時他還有一個小酒吧,還是有一些“朋友”相信他具有一定的償還能力,所以,偶爾也會伸出援助之手。
信用卡頻頻降額,網貸平臺也停止了循環額度。雖然他心甘情愿地承受更高的分期利息,來維護自己那一點兒剩余不多的信用,但是,他再也沒有辦法“拆東墻補西墻”了。
南方的冬天,屋外總是比屋內溫暖。
他想買兩個鮮肉包和一杯豆漿,或者蔬菜包也可以,那樣可以節省2元錢,但是他猶豫了很久,還是沒舍得買。
他想,還有3個小時,自己打工的那家烤肉店就開門了,還是去店里吃吧。
畢竟這個“單位”包吃包住,暫時可以衣食無憂,但是,那些網貸和信用卡怎么辦?這是他近期一段時間以來最大的一塊心病。
其實,他心里非常清楚,長久的拆“東墻補西墻”,再結實的房子遲早有一天也會轟然崩塌。
他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在房屋倒塌之前找到解決的辦法。
當初為了別人的一句“有擔當”的恭維話所做出的錯誤選擇,現在只能由他自己來承擔。
更錯誤的是為了支持那位“朋友”的“憤然”離職,他不顧新任領導的勸阻選擇了離開,自斷了收入來源。
是感謝“知遇之恩”,還是“講義氣”的封建殘余在作怪,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他從來沒有想過那個“擔當”可能是個“圈套”,他更愿意承認那些“朋友”只不過是偶爾有點兒自私自利而已。
從那個時候起,他又開始重新使用信用卡,而且額度越來越少,所以越用越多。
他還清楚地記得他的第一張信用卡被停用是在十七年前他的公司出事之后,那是一張額度為30萬的金卡,是為了幫助一位“行長朋友”完成任務而不得不辦理的。
那張信用卡只用過一次,是為了“必須完成一次交易”的要求,他刷卡給自己的廠長買了一輛汽車,為了獎勵他多年以來的兢兢業業。
第二張信用卡被迫停用是在他背井離鄉之后的第五年,是一張額度5萬的信用卡。為了幫助一位“朋友”度過難關,他把信用卡借給了他,但是,好景不長,那位朋友因病突然去世,所有的欠款和利息都得由他來償還。
他一直用“天災”的理由來安慰自己,不然,又能怎樣呢?
然而,現在年齡越來越大,路也越走越窄。
他開始羨慕年輕。這個世界對于年青人,或者說可以被社會認可的年齡的人有無限的可能。至少他們不會為了金錢而發愁。
昨天是他重新回到烤肉店后的第一個班,從下午5:00到今天凌晨5:00。
很幸運,凌晨4:30的伙食飯是啤酒鴨,炒生菜根和紫菜豆腐湯。本來老板他們準備前天吃鴨的,但是老板娘說,要等他來的時候一起吃,這讓他心里有些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