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很多人在追求讀書變現、寫作變現,使用整塊時間去閱讀、總結、反思和寫作,盼望自己文章的閱讀量、點贊數“與日俱增”,同時暗暗地羨慕那些高贊作家是多么幸運。
大家是否思考過這樣的底層問題——“我為什么而寫作?”……
在簡書上,筆者看到很多高贊文章,要么是教大家寫作,要么是提升士氣、叫你別放棄寫作。
它們都異口同聲地說,“再堅持一會,到了黎明你就出名,就變現,就能滿足內心的虛榮”。如果“寫作變現”在自己身上發生,自己說出去,會多么受社會尊重、親鄰佩服呀。
可是,要抱著“利益”心態在寫作,真的可行嗎?
這里,筆者提一下抖音、拼多多。這些軟件的成功,無一不是在滿足人性弱點——及時反饋、去延遲滿足、趣味化等,來達到海量營銷推廣的目的。
寫作變現,甚至出書,它和“及時反饋、去延遲滿足、趣味化”這些特點是完全相反。
寫作是單純的,需要沉下心來,一個字、一句話,一個觀點、一個思路,涓涓細流,匯聚成“章”。
寫作也不可能“及時變現”,甚至對于大多數人來講,根本就無法變現,更別說作為副業支撐家庭開支、作為主業日進斗金,逍遙快活似李白。
帶著“及時變現”的心態是不可持續寫作的,具備這種心態的大多數作者只能成為寫作領域的“炮灰”,光給“成功學寫作論”點贊刷流交學費了。
這里,筆者不是想鄙視寫作方法論和高分作文,是鄙視僅僅想靠寫作就賺大利、博功名的急切心態。
回歸主題,“寫作的內核是什么?”
通俗地理解,祖先們從原始社會開始,就發明了文字。文字自我發展上千年,功能從未變化——它是一種信息工具。
祖先們靠文字來記錄歷史,教我們了解過去,知道從何而來,認識自己;同樣,靠文字傳播知識,教我們認識自然世界,掌握物理規律。
寫作的內核,很單純,就是讓文字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組合,起到“記錄信息,傳遞價值”的作用。僅此而已,別無其它。
一方面,我們寫作,向內記錄成長和自我反思,不斷提升自己;另一方面,我們寫作,向外傳遞知識和價值觀,供公眾參考和成長。
寫作的內核,確實如此,本該樸實無華。那些依靠寫作變現的、金字塔頂端的作者,正是做到了第二點——為大家傳遞了極其有效的知識或價值,順便從中獲得大家的“贊賞”。比如說“寫作教人茶藝、寫作教人讀書”等等。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清楚寫作的內核,還要不要堅持寫作呢?
要啊!一定要啊!!!
本文前半章是希望幫大家“脫胎換骨、糾正心態”,后半段是希望大家能正視寫作,也正視寫作的價值,清楚了內核才能清楚寫作的本質價值。
寫作的本質價值,和它的內核一樣。
第一,向內提升。持續寫作,會訓練邏輯;同時,在記錄生活或工作問題的過程中,也保存著個人未來反思進步的“標本”和案例。
第二,向外傳播。持續寫作,是個人品牌一部分。如果出名了,那很好,你的自身價值會得到彰顯;如果沒有出名,也沒關系,這個習慣本身也會影響他人對你的看法,對你加強認可。
加油哦,祝大家寫作起來不要著急、不要覺得無法變現就不寫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