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城市里有了共享單車,那時天氣還很暖和,我便有半個月選擇騎共享單車去上班,也當體驗生活了。
每天早上我都會騎著單車經過所在城市最繁華的街道,在這一路上如果你要細心觀察的話,你真的能看出人生百態。
早上七八點這個時間段是上班的高峰期,如果你是坐公交去上班的,每天感受著那種擁擠的人群,想有自己的獨立空間顯然是奢望。但是如果你注意到地鐵中那些隨意插隊,在車門剛打開時拼了命一樣往前擠的人,和那些戴著耳機自覺排隊,拿著報紙認真翻閱的人絕對是處在不一樣的生活層級。
如果你是選擇坐公交出行的,看那些等公交的人表現出的狀態,和那些公交上某些人顯露出來的素質,就能看出一種生活狀態。
而那些選擇開車上班的人眼中看到的又是另一種人生。
而我所選擇的騎車上班,比選擇乘公交的人更能體驗到這所城市的交通,比那些開車上班的人更能感受到從交通中滋養出來的人性。
自從共享單車在全國普及以后,選擇騎車上班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從騎車人群中顯現出的人的素質,也很容易清楚的看出人生百態。
我們這所城市在國內介于二三線城市之間,不像北上廣深那般快節奏,也不像三四線城市節奏那么慢,最近隨著十九大的到來,這所城市讓我看到了一種新的風氣。
我每天都會準時騎車去公司,一路上我發現每天都會有交警逮到那些違反交通,隨意闖紅燈和逆行的人。十幾個大的路口,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交警在教育行人,并且用罰款的方式懲罰他們。
在我們這所城市參與創城評選以前,我經常會看到那些對紅綠燈視而不見,一有機會就私自闖紅燈的人。我真的很難理解那幾十秒對他們的人生能有多大影響,他們真的有必要那么著急嗎?我覺得這種行為里面一定藏著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如若不是因為這所城市參加創城,面對的是來自全國各地人們的觀摩,站在全國的舞臺上備受矚目著,城市里也不會一下子多了這么多的交警和志愿者,而闖紅燈的這種現象也可能會一直延續下去。
我在想這個社會究竟是怎么了,為什么有些人總是變得那么浮躁并且抱有僥幸心里。非要有強制的約束才能制止那些亂闖紅燈的人。
那些不顧自己生命安危,不管他人利益得失的人,生活中將會活成什么樣子,我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
除了闖紅燈這個現象之外我還注意到一個場景,每到等紅燈的時候,路口都會聚集好多人,當綠燈通行的時候,那些走在后面的人就會急不可耐,像瘋了一樣不停的按著鈴聲,催促前面的人快走。時不時還會大喊大叫,抱怨不停,甚至破口大罵。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有些人本來已經走到前面去了,還會停下來帶著鄙夷的眼神罵你一句,然后才帶著一身怨氣,和憤怒的情緒把自己安插進城市的人潮中。
當我看到這種情形的時候,心里萌生一種同情更覺得可笑,這不就就是典型的巨嬰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別人如果不按自己的意愿那就是錯,這種人生活中活的該有多么的可悲,可想而知。
一個人,你怎樣對待生活中的小事,就決定了你會擁有什么樣的段位。
向前面講的這些素質低、自私自利、愛抱怨、情緒不穩定的人會被生活的這把枷鎖消磨的臉上沒了氣色,人生也不會泛起光芒。而且他們生活中也一定不會活的多高級。因為在我看來他們不可能花時間通過讀書來不斷地提升自己。
為什么任何時代都提倡讀書,并不是說讀書能對你有什么決定意義上的改變,而是潛移默化的約束著你的行為,擺正你的價值觀,讓你更懂得把生活過的精致。在為人處世中更自信,遇到突發狀況時波瀾不驚,那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氣質,讓你整個人生得到升華。而這所有的這一切閱讀可以給你。
如果你上班路上不是胡思亂想,等紅燈時著急抱怨,而是利用坐地鐵公交時閱讀文章,騎車時聽音頻,你會發現這是最節儉的投資,你也會覺得上班路上的時間過得異常充實。
我這半年來讀書的時間其實都是在走路時,吃飯時,騎車時完成的。我現在閑暇時間可以說都不舍得讀書,而是用來寫作。無論去哪里只要背著包就一定會帶著自己喜歡的書,坐車時,等人時,可以在火車上,飛機高鐵上,只要你愿意都是你讀書的好場所。如果你還會受外界影響讀不進去,那只能是你讀的還不夠多,思考的還不夠多而已。
如果不想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愛抱怨,易被情緒掌控的人那就試著通過閱讀區提升自己,,你的人生終將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除了閱讀,我想不出人生有更愉悅的樂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