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肥紅瘦”,花雖逝去,但枝繁葉茂,正是興旺之時。
李清照這首《如夢令》因為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熱播,更是家喻戶曉。明蘭和顧廷燁的愛情讓很多人如癡如醉,而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愛情故事也相當精彩。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的這首小令(指篇幅短小的詞。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內的短詞為小令)歷來被人稱道。很多人把詞中的“卷簾人”說成侍女。我覺得這個“卷簾人”,該是李清照對趙明誠的代指。這樣,整首詞的意蘊就完全不一樣了。
昨夜狂風暴雨,心念春花,貪杯酒醉,竟然一夢到天明。(早上)問夫君,那些花兒怎么樣了?他卻說,花兒還和昨日一樣。知道嗎?知道嗎?應該是葉子好好的,甚至越來越肥了,而那些花兒肯定都被雨打風吹去了。哼!
憑一個新婚燕爾的大家閨秀,也不會對一個侍女這樣頤指氣使地說話。對自己的新婚丈夫倒是可能表達這樣的嗔怒之情,反而是夫妻間該有的調劑。
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人家,父親是進士出身,而母親也是狀元之后,都頗有文學修養,從小算是養尊處優。18歲,嫁給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趙明誠之父是吏部侍郎,為朝廷高級官吏。門當戶對,小兩口是新婚燕爾,春風得意。
據陳祖美編《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從詩情看,也恰如其分。
想象一下,名滿天下的才女,遇到一個才貌雙全的郎君,二人情投意合,結為連理,衣食無憂,琴瑟和鳴?!芭e手投足皆是愛,閑言碎語也是情”,這種狀態就是愛情。所以,《如夢令》這首詞不是哀怨,是撒嬌。
李清照和趙明誠是門當戶對,兩人也是志趣相投,恩愛有加。
在文學上二人都有追求,趙明誠的造詣雖然抵不上李清照,但彼此欣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關于填詞,二人還有一段故事。
有一次,李清照寫了一首《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讀后,一心要爭個高下,于是連填50首并上這首送給名仕陸德夫品鑒,結果陸德夫說:“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只這三句絕佳。
之后,趙明誠再不填詞。
他們兩人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便是研究金石學。因為家境條件不錯,也專注于收集、收藏金石古物。二人(以趙明誠為主)還根據多年的研究寫了一本《金石錄》,《金石錄》一書,著錄其所見從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來,鐘鼎彝器的銘文款識和碑銘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
靖康之亂后,二人避亂江南,守江寧時,趙明誠棄城逃跑,李清照多有不恥。但他們年輕時候的感情卻是極好的。
李清照也因有才名,又收集珍寶,晚年因此有了一段不堪的情感經歷。李清照未能守節,因為生活所迫,恐也是對趙明誠失望至極所致,世事變遷,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