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課---------中國文化史
?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中國文化?
??為什么中國可以延續到現在?
這本書的核心主旨,也是我認為余秋雨先生的這本書最大的價值,通過通俗的方式讓我們明白上面三個點的發展規律和路徑。
什么是文化,家里長輩時常告知我們要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而這個文化在這里到底代表什么?這么多年的學習,會讓覺得文化是很晦澀難懂,書本上的文化讓我們無法提起很大的興趣,然而這本書作者余秋雨先生告訴我們,文化是很有意思的東西,余秋雨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假設我們在街上遇到了一位目不識丁的人,問他對文化的理解。他可能會給出幾種答案,說文化是學歷?是見識?是修養?是品德?文化代表什么?你很有學問或者很有見識?余秋雨先生說:文化,是一種成為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集體人格是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長期沉淀后的結果。什么意思?比如夫妻雙方的離婚,是因為就文化認知產生差異,或者沒有變成非集體人格和改變雙方對婚姻的理解。
什么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發展到現在是怎么走過來的?從老子到現代文學的魯迅先生,這中間中國的幾年的文化傳承,一個人物接著一個人物的傳遞,將中國的文化傳承一直延續到了現代,從儒家,道家,佛家三大家的脈絡很清楚的梳理了一遍,這是整個文章中的核心點。余秋雨提倡一種歷史觀是“以人帶史”。什么是以人帶史呢?就是說歷史文化的進程,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偉人去推動的。時勢造英雄,時代的精華全都濃縮在某個偉人身上,然后爆發,最終影響了文明進程的方向。
中國文化為什么能延續到下來到現在呢?
體量巨大:我們中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堪稱東方巨人。即便是把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發祥地加在一起,他們的古文化地域也只有我們的幾十分之一。
家國同構:他們先以家庭為單位讓大家體驗生活,家庭秩序向下,又分血緣、輩分、長幼、排行、婚嫁,一切就顯得井井有條。然后,一個以“私人空間秩序”比照“公共空間秩序”的工程就開始了,這個工程的預想成果,就叫做“家國同構”
簡易思維:簡單意味著容易記住,好傳播,好模仿,好接收,就像科舉制度和高考考試一樣,這是延續文化和傳承文化的一種方式,正是以上這些原因,讓我們的中國文化生生不息。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追根溯源,感受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文化用通俗的方式做了最簡單的介紹,本書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帶領我們從先秦時期,一路經過秦漢、魏晉、唐宋元,到達明清兩代。讓我們從每一個朝代典型的文化巨匠身上,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發展路徑;最后,本書指出了中國文化之所以可以留存于今并生生不息,在于它的體量巨大、家國同構、一種簡易思維以及科舉制度等長壽原因。
中國文化課,中國文化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