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陰一陽謂之道”并不是道家旁門所講男女的陰陽,而是講宇宙的體用。本體是寂然不動的,它起的作用,就是“用與象”。每一個現(xiàn)象都是相對的正反兩個力量而成,天下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這里的相對不是西方所講的矛盾統(tǒng)一,而是東方看正面相對的中和,有中和就有分化,這個均衡的存在,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
從正統(tǒng)的道家與佛家,所講的得道,不是“一陰一陽謂之道”的道,而是無陰也無陽、不動也不靜、無是也無非、無善也無惡的境界,也就是道體的境界。“一陰一陽謂之道”是應(yīng)用之道,那就是全部的《易經(jīng)》。
那么《易經(jīng)》講什么?孔子的答案是:“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天下的道在哪里,如佛家來講,即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就在這里,在你的心中,不在外面。這個心必須思想都寧靜了,無喜也無悲、無善也無惡、無是也無非、寂然不動的那個心之體,那就是道。
百姓日用而不知,人是怎么會思想、走路、吃飯、有煩惱、有痛苦,這些日常生活中,都是道的分化。
道是不可知、不可見的,在用上能用其體,在體上不能見其用,一歸到“體”,“用”就寧靜了。
一般人本來就在道中,卻不自知,還要拼命去求道。道在惡的方面很難呈現(xiàn)出來,在善的方面容易表達(dá),所以說“顯諸仁”。因?yàn)榈乐w不可見,用里頭就可以見到體了,所以說“藏諸用”。
“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道充滿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生命靠道的功能發(fā)生作用。天生萬物,沒有什么煩惱。天地固然生好人,也生壞人,平等平等,生補(bǔ)藥,也生毒藥,一律平等,沒有分別。
而圣人即得道之人,憂時、憂世、悲天憫人,這是圣人們?nèi)藶榈淖饔谩5斓刂溃肮娜f物”卻不像圣人那樣憂時憂國。
“盛德大業(yè)至矣哉”,天地萬物之道,是最高的道德,最高的事業(yè)。天生萬物,萬物回報臟東西,而天地不生氣、不占有。“富有之謂大業(yè)”,真正富有才叫做大業(yè)。天地制造萬物,而不占有,因此天地最富有。真正偉大的事業(yè)是付出,而不是據(jù)為己有。所以說,愛是付出的。不要說她不愛我,就哭起來了,那不叫愛,那叫做哭。真正的愛是付出,沒有占有。愈是想占有的人,愈是最貧窮,愈是布施出來的人,愈是最富有的。這也就是道、就是富有,所以富有叫做大業(yè)。
2017/6/12 ?23:18記
圖片來源:攝圖網(wǎng)
圖片授權(quán)基于:CC0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