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的性格會五花八門,上幼兒園時感覺大家都差不多,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與人之間鮮明的性格差異就顯現出來了,這讓我陷入了沉思。
先來簡單說說我的性格,也許每個人不一定了解自己,但我覺得這么多年的事件發生過后,我對自己已經略知一二了。我的性格有兩種,但不是人格分裂,家里一種,外面一種,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我的父親是一個較傳統的人,16歲當兵,獨自一人背井離鄉從家里走出來,什么事都是靠自己,因為他做事認真、嚴謹、肯吃苦,很快在部隊提了干,當上了排長,后來又升到連長,轉業后事業飛黃騰達,更上一層樓,可謂當了半輩子的官,半輩子在官人,在他的世界里,你只要是個聽話的兵,那么為你做什么都愿意,若你要是和他政治意見不統一,那么對不起,你就是階級敵人,說的可能有點夸張,但就是這么武斷,可謂是特立獨行,有人親切地稱他為“老軍閥爸爸”,也正是這樣的個性才成就了他的大將風范,也許有人說男人就應該不拘小節,大男子主意才霸氣,確實這也是我身上所缺少的。說我呢怎么說我爸身上了,因為有了他當楷模,在和我一對比,鮮明的差異就體現出來了,可以說現在的我身上玩家沒有他的半點影子,因為就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
我做事一向優柔寡斷,對事對人對物都沒有明確的態度和觀點,也沒有自己的主見,屬于怎么樣都行,隨便的那種人,用一個情感節目愛情導師的話說就是:“墻頭草,兩邊倒”。我覺得之所以形成了這樣的性格,與家庭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從小我可以說衣食無憂,因為爹太強了么,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富二代啊,官二代啊,所以家里什么事都不用我操心,我只需要做的就是吃飯、睡覺、上學,這種模式一直持續到現在,只不過把上學換成了上班,高考時填志愿是他幫我選的,畢業后第一份工作也是他托關系找的,他曾經對我說過,這輩子我什么都不干,他養活我一家三口都沒問題的,我的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因為是一條林蔭大道啊,記得上高中時我還想過以后要做什么之類的事,可上了大學以后就再也沒想過了。
這些都說明了什么,說明我應該知足,這么好的條件肯定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因為他們飯都吃不飽,是的,我不僅僅是知足,還覺得虧欠,覺得欠他太多,像我這樣的人不配擁有這些,而我卻得到了,我就應該好好報答他,所以就得聽爸爸的話,他說一我從不說二,在他面前我從不會發火,生氣,當自己的思想和他的思想發生沖突的時候,我會選擇妥協,到現在其實我已經沒什么自己的思想,原來關心的事現在也不大關心,因為反正也不是我能決定的事了。
曾經有一位舍友說看我的樣子像是在等死,當時聽到這句話我內心沒有任何波瀾,反倒覺得他的忙碌是一出喜劇,有時想想人們忙里忙外不都是掙錢過好日子么,掙到錢過的不都是我這樣的生活么,到頭來還不是和我一樣,當時還鄙視他,想著他多年以后也會和我一樣的。
那么問題來了,說了這么多到底想表達什么,可能一年前的我會說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不如就啃老啃到底吧,但現在的我絕不會這樣說的,因為我有了自己的"人"道。
有句話說的好,天空雖然沒有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我也是一只隨時要飛的鳥,還有個朋友的個性簽名寫得好:不會飛翔的翅膀反而成了累贅,父母給了我翅膀,我不去飛,怎能怪是他們用繩子將我的翅膀捆住,就算用鐵鏈,也捆不住一顆想飛的心,我的意思不是要和他們決裂了,性格雖很大程度上在成長的環境中孕育出來,但只是可以通過主觀意識控制和改變的,你不能總用“我就是這樣的人了”這樣的話來欺騙自己,認為這已經是鐵板上釘釘的事無法改變了,只要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跟你的家庭,父母朋友都沒有關系,因為這是你的內心,別人無法掌控。
平時看很多心理咨詢師都喜歡在分析一個人的性格時詢問他和父母的關系,有些人從小受父母虐待,所以長大后去虐待別人,有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總是受到一個性別方向上的教育,可能在另一個性別特點上就有所缺失,所以往往有戀父或戀母的情節,我認為其實這些都只能說明一個方面,你的性格在這些方面收的影響比較大,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缺失。比如我戀母,自然就缺少男性的,堅韌,果敢,剛毅的性格特點,但正因為我有一個強烈具備這些特點的父親,請注意我的用詞,是強烈具備,用性格色彩的語言說就是,很黃很黃的父親,因為父親的強,強到我沒有選擇的權利,因為他的強,強到他的意念已控制了我,所以在我身上表現出的更多的是女性的特征,也就是所謂的戀母。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正因為父親的這種黃,已經黃的不正常,他強大的意識場已經侵入到他周邊人的腦中,并在長時間的積累過程中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已經把這種意識當作了自己的意識,所以我才會默認這種對父親言聽計從的狀態,不管他做事的好與對,因為在我潛意識里已經形成了這種狀態,他說的一切都是對的,因為我要報答他的恩情,而這種報恩的想法不過是我給這種潛意識找的一個正當的理由罷了。
這雖然在外人看來是不正常的,但在我們家這成了金三角一般的穩固的局面,打破這種模式才是我們家的末日。
那么問題又來了,我扯了這么多還是沒表達清楚我的意思,我在剛才強調一個人越是受某種強烈的性格影響,他越是缺失這樣的性格,這里的缺失不單止的是沒有,又是表現出來的還可能是模仿,因為被這種強烈性格的場所影響,所以產生了憎恨和反感,但他本來就是一個不會輕易妥協的人的話,他就會將這種憎惡的性格具有為己有,讓自己變成一件兵器,在對別人殺傷的過程中,看到他們的痛苦來安慰自己,因為這種痛苦曾經也是他所承受的。
靈感總是在一瞬間迸發,又在一瞬間消落,一句話總結我想說的:不要在聽信心理學家所謂的成長環境決定了你的性格,記住,環境能決定的,永遠只有你思考的方式,而你的內心,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心中想成為的那個人,才是你的將來,而不是別人說的和你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