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聊。
接近年尾,之前風光無限的互聯網公司也出現了裁員潮。
愛奇藝裁員20%-40%,快手裁員30%。字節跳動、百度也傳出人員精簡、業務調整的消息。
疫情影響下,搬磚已實屬不易。本以為互聯網公司,是為數不多穿越疫情的行業,沒想到也是要倒下的節奏。
阿里股價從300跌到100出頭,騰訊從700跌到400,中概股已經腰斬了。
互聯網產業都這樣了,何況是其他行業。
于是媒體就呼吁做好5年內隨時失業的準備。
5年意味著什么,能干多少事,能經歷多少,能倒下和崛起多少回。
以5年為單位來面對失業,顯然太長了,不利于準備工作的快速開展。
三個月還差不多。
一、從巔峰到失業只用了五十一天
?
一個UP主,講訴自己的被裁的經歷作為產品經理,從互聯網希望之星,到走人只用51天時間,在直播的時候,狀態萎靡。
但是在首秀的時候,獲得了九十萬的播放量。人生無常,失業也是。
大部分的試用期員工,在準備開始美好一天的時候被通知裁員了。
上海四十八歲外企高管,碩士學歷英語好,失業了兩三年靠救濟金度日。
在北京的金融機構時,也曾經歷過一場疾風驟雨般的裁員。由于公司運營費用的入不敷出,實控人需要斷臂求生,砍掉一大半業務。于是,當時好幾個業務版塊和公司徹底瓦解,昔日同事也各自散去。
他自己記得很清楚,被辭前天,還跟同事聊賽道、未來,創業公司負責任談笑風生,準備敲定幾千萬的A輪項目。
也準備跟投一波做好了暴富的心理準備。
結果呢?第二天就被通知走人,全部算起來也就兩三天。
二、破局的核心
搬磚的人都要有危機意識,限時準備好三個月失業的準備,體制內除外。
被裁之后最可怕的是什么?是沒有收入。沒收入來源未必可怕,加上糧倉空虛就可怕了。
那要如何破局?
1、完善收入結構、工資穩定很好,但不能上癮。
我們的收入一定要完善,不能只依賴工資。
主業、副業、投資都要有,通通構建起來。
想想,手握十個副業收入五萬,上千萬資產配置各個領域又月入十萬。
那么裁員你還慌么?
2、購買資產,手上的現金最大限度的購買資產,留住財富才是王道。
資產就是能把錢放在口袋里的東西。對,就是這么簡單。
作為對比,財務官方的解釋就是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想成的,有企業控制、擁有、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但大多數人未必聽得懂。
簡單說個例子:兩個朋友,一個北京全款買了五十萬的豪車,另一個拿五十萬回老家置辦企業。
十五年后前者價值迅速歸零。
后者就算企業沒有收入,地價至少翻了好幾倍。
差距顯而易見。
3、延遲滿足。延遲滿足就是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放棄即時滿足。
流弊如張一鳴,本身就是延遲滿足的高手。他說,很多人無法成功是因為缺少延遲滿足感,也就是說延遲滿足感是成功的核心。
他看準了人性,于是短視頻快速崛起。
細思極恐。
玩游戲也是一種典型的即時滿足感,在虛擬世界打怪升級,任意殺戮,能獲得短暫的滿足。
長此以往,你會天天沉浸在短暫的即時滿足的世界里,迷失了長遠的方向。
4、打造個人品牌。如今自媒體時代,為千千萬萬的博主賦能,你的個人品牌,可以通過互聯網放大成千上萬倍,觸達用戶和粉絲。
你的一技之長,完全可以脫離企業,以獨立的身份,為用戶解決問題。
只要你有競爭力,只要你夠流弊,只要大家喜歡你,你就有市場。
明星為什么那么受歡迎,除了演技外,更是因為上節目上銀幕火了。
而你只能在家里和在單位里表演,即使演技爆表,又能如何。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