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句話“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一直以來,在舒適的環境中,習慣了安逸,忘記了認真審視自己。臨近畢業,愈發覺得自己的人生過得一團糟。我把自己弄丟了,或者說,從未遇見過真正的自己。
18歲,懷著一顆熾熱的心踏進大學的校園,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拿獎學金!要參加各種活動成為社交小達人!要創一番事業,掘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后來呢?睡懶覺,逃課,追劇,把自己活埋在了那些沒有營養的文字里。幸好,還有呼吸。
臨近畢業,投了很多簡歷,參加了不少面試,結果都不盡如意。幸好以前積攢了點人品,曾經一起成長的伙伴給了我養活自己的機會。
有的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去向何處。我是那種不到絕境不會行動改變的人,曾經深陷于想改變又無法行動的深深糾結懊惱之中,終究還是沒能變得更好。
站在人生的新的起點,我開始去認真地審視自己。
專業不喜歡,沒什么特別的興趣愛好,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要成為哪樣的人,幾年的大學時光就在絞盡腦汁思考自己的熱愛的行業中晃過了,最終還是沒想出自己熱愛什么。找工作時很迷茫,不知道進哪個行業,不知道是否應該離開這座熟悉的城市,從頭開始。團長跟我說:“把時間花在了對前程的“思考”上,卻遲遲沒有做出決定,最后只剩下了焦慮,越思考越焦慮;有時候,所謂選擇,不是思考的結果,而恰恰是行動的犒賞。不行動,你如何了解自己是熱愛還是其他呢?”多少人和我一樣,一直在"思考",卻從來沒有快速持續行動過。實踐出真知,行動是走出迷茫,找到興趣所在的根本方法。改變的第一步:少思考,多行動。
在辦公室,一個專科的人是組長,拿的工資較高,心理有些不甘心。靜心想想,其實是有道理的,人家有工作經驗,操作熟練,而我一個沒畢業能力又不強的人如何與人相比,只是有些自命清高罷了,擺不正位置。這個社會,看中的還是能力,學歷只是個敲門磚。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要脫穎而出,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想想,我似乎沒有,唯一擅長點的是英語,還說不出口。打造核心競爭力,就從考英語翻譯證開始吧。
脾氣急的人貌似都有點玻璃心,反正我是這樣的。可能受爸爸的影響,脾氣有點急,跟越熟的人月容易著急,別人越戳中痛點越容易著急,玻璃心也隨之而來。在職場上,沒有人會毫無理由地忍受你的爛脾氣,也沒有人會時刻護著你的玻璃心,能做的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合理排解不好的心情,鍛造強大的內心。
這個世界太浮華,一不小心就迷失了。總在想要換個好的手機,要買好看的衣服,要去環游世界,要掙好多好多錢......吃飯想,睡覺想,上班想,該做的事卻沒做好。心這樣浮躁,不能專注,如何能做好事情呢!最終那些想做的事情也只能想想罷了。未來太遠,方向選對了,專注腳下,那些想要的東西終究會有的,就在前面的地方。
雖喜愛紙墨的芳香,但對于閱讀和寫作卻實在是不怎么擅長。今年,逼著自己去大量閱讀,學著寫作,寫下心情,沉淀浮躁,記錄成長。